导图社区 0-8岁入学准备
你家是否有个小孩,你知道0-8岁有个入学准备阶段吗?这张思维导图罗列了孩子0-8岁入学准备阶段的内容,它包括了理解力、意志品质、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赶紧来了解一下,然后真的孩子的每个阶段来培养孩子的习惯吧,这样可以有助于她好好上学哦。
编辑于2019-01-06 09:29:390-8岁入学准备
理解力
听力理解力
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多跟孩子说话
妈妈多说描绘性的语言:如颜色、形状等
爸爸多说解释性的语言:如天为什么会下雨
孩子逐渐长大,多给孩子机会说话
产生沟通和交流,能给给予反馈
说出来的东西会通过听觉系统反馈回大脑,引起二次刺激
带孩子走出去,博物馆、天文馆去,增加词汇量和词汇的丰富度
在一个环境中接触到的词汇类型是有限的
看过世界的孩子眼界更宽广,学习也更轻松
阅读理解力
初步培养三步法(6岁以前)
孩子读,家长听(4岁以前,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对应)
可以发挥想象力解读和诠释绘本上的图画,编故事
孩子可能会喜欢特定内容重复读很多遍,一定要满足孩子
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绘本故事,他喜欢最重要
家长指读,孩子听(3~5岁,音节和字对应)
原书怎么写就怎么念,不要自作主张去简化
通过有限选择的方式让孩子的阅读更丰富、各种书籍能均衡
孩子指,家长读(5~7岁,具体音对应具体字,即认字)
既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也要有意识增加丰富的书籍类型
随着年龄增长,认知水平提高,增加科普、历史、文化类书籍
阅读进阶三法
积累词汇量:10个词法
阅读时的小任务,选最喜欢、最优美、陌生的10个词,记录、识记、造句
选择不同文体的书,丰富的文体是关键
故事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秘密花园,彼得潘,企鹅旅行记,彼得潘等,推荐: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历史、科普类---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DK儿童百科全书,DK万物运转的秘密:给青少年的物理世界入门书,DK科学发现大百科
输出与输入相结合,引导孩子做“转述”
4岁以前,用问答的方式
5~6岁,鼓励孩子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讲故事
6~10岁自主阅读,让孩子讲给你听,但注意不要把这个活动搞成任务
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优等生
继续保持长期丰富和大量的阅读即可
中等生
力保阅读
坚持阅读,固定好阅读的时间
保证阅读质量,不懂笔墨不读书。
学困生
足够的耐心,爱心,帮助孩子做心里建设,给孩子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先提升听力理解力
听新闻,理解并记录(类似于上课记笔记)
朗读课文,让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去解决
读当前正在学习的课文
读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者预习
一起读报刊杂志
读完之后共同讨论,每次1篇,加上讨论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注意讨论不是问答)
再过渡到阅读理解力
意志品质
独立性
行为独立
肯放手
允尝试
给方法
多鼓励
思想独立
少手机、少电视
多阅读
3-6岁培养坚持性
倾听和沟通很重要,了解孩子不坚持的原因
每天至少15分钟亲密时光,与孩子分享生活琐事和感受
培养彼此信赖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
不要轻视成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孩子可能很在意
做家务、养植物、体育游戏及兴趣班
给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每周倒2次垃圾,叠2次衣服
体育游戏是不错的方式,如每周跑步3次
6岁以上培养抗挫折能力
遇到挫折四部曲
接纳孩子的感受
标准错误回答:不疼不疼!这点儿小事儿有什么好伤心的?
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
标准错误回答:别哭了,别难过
分析受挫原因
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再去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
树立榜样很重要
分享自己的故事,同理心,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
借助绘本讲故事或者名人故事,和孩子一起学习
调节情绪
3-6岁帮孩子理解和表达情绪
理解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以带孩子打针为例
宝宝,打针会疼
妈妈知道你会疼,所以我会一直抱着你
你很勇敢,肯定没问题
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使用你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积极回应,给予鼓励
表达
别问孩子怎么了,用一般疑问句
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来说非常难
图片是很好的辅助方式,笑脸或者哭脸
非语言表达:对礼物不喜欢的时候表现失望情绪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心意珍贵,要表示感谢
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换来孩子的体量和成长
5岁+帮助孩子管理和调节情绪
理解孩子的情绪
以期末考试没考好为例
接纳孩子的情绪
引导表达、舒缓、建设性宣泄、转移
深呼吸
户外、空旷处散心
倾诉、运动、合理发泄
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分析诱因
提供解决方案
学习动机
激发并保持好奇心(2-6岁)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对自身和周遭进行探索
经常走出去,让孩子在不同的、复杂的环境中理解这个世界
不厌其烦,回答孩子的每一个小问题
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自我效能
用适合孩子的材料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减少挫败感
成就感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反馈,促进成就感生成
将生活场景穿插学习场景,让孩子把知识用起来
去超市,让孩子来挑选、付钱
实用性
学到的英文单词在家里用起来
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在遇到新知识的时候有储备、不陌生
正确归因
0-6岁,杜绝“摔倒了怪地上的石头或者磕着碰着了怪桌角”的教育行为
表扬有学问
永远不要夸孩子聪明
学会描述性的表扬,表扬要有具体的点
反复强化,换场景、换方式,经常说
减少不必要的夸赞和表扬,降低孩子稍有挑战就放弃的可能
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阅读名人传记或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目标才有动机
帮助孩子设定每个学期的大目标
S(Specific),具体,不能笼统
M(Measurable)可量化
A(Attainable)可实现性
R(Relevant)相关性
T(Time-bound),有时限
孩子认可大目标以后,进行拆分目标
哪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比如阅读、采蜜集等
哪些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注意力、时间管理等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一致的时候,保长期目标
小学阶段的大目标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
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6岁
不破坏就是培养
寓教于乐,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培养注意力
拼插类玩具,如积木、乐高、拼图等
3岁参与,4-5岁陪伴,5-6岁放手
根据孩子自己的注意力规律安排时间
昼间型
上午七点注意力水平最高,然后下降,下午3点后稍有回升
夜间型
注意力随着时间不断上升,晚上7点达到最高峰
混合型
上午十点注意力水平最高,中午开始下降,3点开始回升,7点出现第二个高峰
6岁以上
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低年级孩子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买一个计时器,有意识的帮孩子培养注意力集中的习惯(25分钟左右为一个模块)
持之以恒最重要
9岁以上
40分钟左右一个模块比较合理
适当干扰,培养抗干扰能力
阅读习惯初培养
环境入手,事半功倍
家长随处能看到书、摸到书的环境更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书皮向外摆放比书脊向外摆放更能增加阅读几率
榜样力量无穷大
做爱学习的正念父母
让坚持变得简单
打卡(推荐使用台历打卡,好过手机打卡)
把阅读的时间固定下来,让孩子建立全家共读的仪式感
不要表扬,要鼓励
阅读习惯到写作习惯
阅读过程别偷懒,不动笔墨不读书
Step1:涂涂画画,用荧光笔把优美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Step2:引导孩子在书上留下一些对文本的简单反馈(7-8岁完全可以做到)
Step3:看完一张之后,进行总结性、提炼性的反馈
采蜜集:建立孩子的语料库,抄写名家名篇
抄哪个部分?
对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
对人物的描写、内心活动的刻画
抄来打算放在哪里用?
摘抄是为写作服务的
实用小建议
买孩子喜欢的本子,让孩子摘抄
不要当成作业,而是作品
写作文之前翻一翻采蜜集,寻找灵感
一二年级每周1面,三年级2面,五六年级适当增加
写提纲:建立宏观思维
思维导图是不错的工具
引导孩子从1年级开始采蜜
每次作文作业,先跟孩子一起讨论,想写什么?怎么写比较合适?
指导孩子写好提纲后,再放手让孩子去写全文。
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引导孩子学会看教材
先从目录看起,了解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把每章节的环节吃透,才能发现问题
引导孩子发现作业和考试的套路
把书上的例题掌握得滚瓜烂熟
引导孩子学会记笔记
1~2年级只要能够确保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就可以
3年级开始,记笔记要提上日程
三四年级能把老师的板书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下来
五六年级,要有确定自己需要记什么的能力
引导孩子对作业的错题进行更正和总结
改掉错题,而且确保必须一次改对
把错误原因写上
知识点疏漏,即真的不会
题目没看清、计算不仔细等
考试之前以前三条为基础复习,考试以后再次进行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