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心概述
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 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整。
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整。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教心、1.教育者想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心理特 征及其发展规律、个别差异,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心、理相适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 教心概述
第一节 教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心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二、教心的研究内容
三过程
学习过程 教心研究的核心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四部分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
五要素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教学媒体
第二节 教心的发展
一、教心在西方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柏拉图 西方教育学和教心思想最早起源
洛克 “白板说”
卢梭 1762年 《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 倡导教育心理学化、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
赫尔巴特(德国) 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乌申斯基(俄国) 1868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 1877年 《教育心理学》 最早命名
桑代克 1903 《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1.吸取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果
2.学科心理高速发展,成为教心的一部分
3.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心,领域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1.教心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2.重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为教学服务
3.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4.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思潮涌动
5.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分类 这俩为教心的成熟奠定基础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
2.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互相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
3.兴起“维果茨基”热
4.布鲁纳总结教心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整
3.合作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如何组织学生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 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教心在中国的发展
1.房东岳翻译 日本 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1963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