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痰因咳嗽-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分类及原文速览,包括:痰因分类及主症、饮在五脏、痰饮、主脉流饮与伏痰饮、治则证治。
针灸疾病的治疗方案思维导图,包括:分布位置、经脉、痿症、补母泄子法、流注次序中、经络中脏腑、头痛腰痛。
金匮要略分类及原文速览之呕吐哕下利,主要包括:胃反、呕吐、啰、下利。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金匮要略分类及原文速览,主要包括:提纲、风水病、机风、水主证、风水鉴别、皮水与其他、水病治法、证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12痰因咳嗽
痰因分类及主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水饮在肠间流动发出得声音 2咳嗽吐痰时牵引胁背疼痛 3咳嗽喘息,不能平卧,需坐起垫背呼吸
饮在五脏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心下指心内里,心内痞闷,筑筑然心悸
痰饮主脉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脉浮而细滑,伤饮。
流饮与伏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呼吸困难致全身震颤摇动
痰饮治则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证治
在脾,饮停心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小便则利
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在肾,微饮短气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附子肉桂加六味)
在肾者,治当补肾气,温阳化气利水
在膀胱,下焦饮逆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多饮暖水,汗出愈
在胃,呕吐眩悸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在肠间,水饮腹满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饮停肠间,腹满气滞--攻逐水饮,前后分消
在大肠,留饮欲去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蜜
利反快:留饮随下泻后感到腹部爽快舒适
悬饮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平旦服药 明日更服 羸人半钱
溢饮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支饮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头目晕眩
支饮郁热腑实证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降气消饮,泻热通腑
支饮壅肺气塞证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