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稳态与调节
选必1生物稳态与调节思维导图,包括:人体的体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编辑于2023-02-05 09:35:39 广东稳态与调节
人体的体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2/3
物质
胞内:血红蛋白,氨基酸,DNA ,RNA,载体蛋白,糖蛋白 体外:尿液,汗液,二糖,多糖
活动
DNA复制,转录,翻译,合成CO2,基因表达
细胞外液(细胞外,又称内环境)1/3
组成
血浆
特点: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组织液
淋巴液
三者关系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过敏/淋巴受阻 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
组织水肿
稳态
成分
理化性质
渗透压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越多,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血浆:无机盐,蛋白质
细胞外液:90%以上Na+和Cl-
酸碱度
调节
缓冲对(缓冲物质)
HCO3-/H2CO3(最重要) HPO4² ̄/H2PO4 ̄
酶
温度
代谢旺—体温高(儿童,孕妇)
酶
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调节的三大机制
神经调节
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
脑(位于脑腔内)
大脑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神经元胞体
小脑
位置:大脑后下方
作用: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地位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
心跳、呼吸、血压、眨眼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也做感受器)
地位 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脊髓(位于椎管内)
低级中枢
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
有意识: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缩手反射(3个神经元)
功能: 分析和处理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发出指令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31对)
躯干四肢
组成细胞
神经元
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细胞
组成
细胞体
含细胞核
突起
树突
接收信息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包膜→一条神经)
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地位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
作用
辅助 ̄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
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基本方式
反射
对象: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完整的反射弧下列结构缺一不可 “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不属于反射弧
兴奋传导
体内:单向 体外:双向
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
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Na+内流,内正外负
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 协助扩散
膜电位=膜内-膜外
膜外:电流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神经元
突触
①轴突末梢末端(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 ②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分类:兴奋性和抑制性
存在于:突触小泡(高尔基体形成产生)
融合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 →离子通道变化→电位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去向:被降解或回收(突触前膜的转运蛋白)(失活)
分类
非条件反射(有限)
条件发射(无限)
无关刺激→条件刺激
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大大提高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分级调节
对躯体运动: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倒置
对内脏活动
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
语言
写读 说听
左半脑:逻辑思维,语言(言语区)等 右半脑:形象思维,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学习和记忆
阶段
感觉性记忆
第一级记忆
短时记忆
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
第二级记忆
第三级记忆
长时记忆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新突触的建立
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情绪
自我调适
身边人的支持
心理咨询好转
体液调节
输O2混5%左右的CO2:刺激呼吸中枢
比较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结构基础
内分泌系统
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
内分泌腺
作用原理(激素调节)
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实例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糖类
血糖浓度升高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
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神经调节
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
甲状腺激素分泌
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
下丘脑←(-) ↓TRH 丨 垂体← (-) ↓TSH 丨反 甲状腺 丨馈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功能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有利于精细调控, 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 (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号)
产热
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安静
肝、脑
运动
骨骼肌
散热
最主要器官:皮肤
辐射
对流
蒸发
传导
温度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37℃
减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汗腺分泌量减少
增加产热
骨骼肌战栗
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增强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
神经—激素调节
热觉感受器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尿量500mL以上/昼夜
尿的成分
K+的作用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决定性)
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
特点(激素)
通过体液运输(抽取血样检测激素平衡)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异性受体、特异性结合)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失活)
微量和高效
调节什么活动的信息分子
激素的发现
发现者:斯他林和贝利斯
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小肠黏膜分泌)
激素的研究
胰岛素的发现—班廷和贝斯特
睾丸分泌雄激素
加法原理&减法原理
主要腺体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饮水不足,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 ↓ ↓ 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大脑皮层(渴觉)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甲状腺
甲转腺激素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
促进生长和发育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卵巢
雌激素
孕激素
睾丸
雄激素(睾酮)
作用
促进女(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卵(精子)细胞的生成
女(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
调节水盐代谢(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皮质醇
调节有机物代谢
髓质
肾上腺素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胰腺
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
胰岛B细胞
胰岛素(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
激素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
下、垂、胰
氨基酸衍生物
甲、肾
类固醇
性
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
免疫调节
结构基础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脊髓
①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造血干细胞) ②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骨髓腔或骨松质
胸腺
T细胞~
胸骨的后面,分左右两叶
扁桃体
防御
咽腭部,左右各一
脾
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胃的左侧
淋巴结
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颈部、腋窝部、腹股沟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
①B细胞与病原体接触
①APC处理呈递抗原给辅T,辅T的变化
辅T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浆细胞
抗体(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作用: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形成沉淀,进而被其它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记忆B细胞
二次免疫
细胞免疫
毒T识别
新的毒T
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病原体→体液免疫
记忆T
作用
免疫防御(最基本)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组织损伤或易感
免疫自稳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
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机理: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
相同的过敏原与之结合,释放组胺等物质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HIV主要侵染辅T
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免疫预防)
灭活的或减毒的(天花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HPV等)病原体
免疫诊断
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器官移植
HLA(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有一半以上相同
免疫抑制剂(免疫治疗
通过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激素
定义:植物体内产生 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
如:吲哚乙酸(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发现过程
达尔文
自变量:受光部位
传递某种“影响”
鲍森•詹森
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
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
主要合成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转变而成
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单方向,极性运输(主)
分布: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
生理作用
不催化,不供能
传达信息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细胞核)
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促进乙烯合成)抑制
顶端优势
敏感程度
根芽茎
双>单(子叶)
赤霉素
合成部位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主要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
主要是根尖
主要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细胞质)
促进芽的分化
促进侧枝发育
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乙烯(浓度高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开花
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脱落酸/赤霉素(比值高→雌花)
合成部位
根冠、萎蔫的叶片
主要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气孔关闭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维持种子休眠
油菜素内酯
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
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
顺序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
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
效果稳定
膨大剂、青鲜素、乙烯利
预实验: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探究最适浓度
处理插条的方法
浸泡罚
沾蘸法
环境影响
光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光敏色素
结构变化引起生物学效应
温度
地域性
重力
整体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环境因素调节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内脏、血管、腺体
自主神经系统
不完全自主
组成
交感神经
兴奋时占据优势
使瞳孔扩张
使支气管扩张
使心跳加快
使血管收缩
抑制肠胃蠕动
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副交感神经
安静时占据优势
使瞳孔收缩
使支气管收缩
使心跳减慢
促进肠胃蠕动
膀胱缩小
作用
同时存在,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