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思维导图,包括: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与荒漠、观察土壤。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主要描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重要发明及其影响。总结细致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植被
植被与环境
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做天然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做人工植被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森林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环境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环境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又称夏绿林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环境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草原与荒漠
草原
概念:在热带和温带,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热带草原
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茂盛。干季降水稀少
温带草原
环境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荒漠
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
土壤
观察土壤
土壤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颜色
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来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
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弱,但易耕作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土壤坡面构造
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有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累积的结果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自然土壤分层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耕作土壤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耕作土壤分层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的主要形成原因
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气候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地貌
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