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思维导图,包括: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汉字的起源,汉字产生的时代,汉字体系形成时期,汉字的发明者知识点总结,一篇导图,带大家走进中华汉子文明的时间~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的本质是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本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思维导图,整理了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发展的机制
什么在发展?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怎么发展?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通过同化,人们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图式中。
顺应:改变自己的图式适应新的刺激,个体创造新图式或者改造旧图式。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最初只是本能性的反射动作,6个月以后出现目的性动作
一岁多时,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概念
接近两岁的儿童会出现延迟的模仿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
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不合逻辑
知觉集中倾向,注意 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观察问题,缺乏守恒概念
缺乏类的概念
不可逆性,不能进行顺向和逆向兼顾的思维
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这种能力只限于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
具有守恒的概念
能理解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能进行抽象思维,个体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成熟阶段
假设演绎推理,面对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命题推理。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只要有一个说明或命题即可进行推理。
组合推理,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境时,根据问题的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更应关注儿童思维的过程。
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
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及其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或活动材料,促使学生的认知发展。
目标: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机制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基本含义。
客体永久性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知道该客体的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如“屏幕效应”、“隧道效应” 。
客体永久性是儿童获得守恒概念在机能上的等价物。客体永久性和位移群的形成,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从自我中心状态的第一次解除,是第一次去中心化的重大成果,皮亚杰称它为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典型特征
各个阶段的发展次序是稳定的
前后相邻阶段之间具有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