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在政治制度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国家本质,人民当家做主,权力来自于人民。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九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介绍了党政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维度,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与常。 很详细的思维导图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七章 宣传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党和新闻媒体的关系,新闻媒体的运作,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党管媒体的变化,中国当代的大众媒体管理。 很详细的思维导图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六章 政法系统,主要内容介绍了政法机关的组织体系与实际运作,政法系统的概念,原则与组织党管政法以及司法改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地位与职权
性质:根本政治制度
在政治制度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国家本质,人民当家做主,权力来自于人民
党政体制下的功能
政权合法化
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法律
将党的干部输送到国家领导岗位
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与党:党在人大设立的法律框架下活动
人大与“一府两院:一府两院权力由人大赋予,主从关系,监督与被监督
职权
立法权
修改宪法与监督宪法实施
制定修改国家基本法
授权立法,授权国务院或地方人大
决定权
审查批准发展计划、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战争
人事任免权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
是监督手段之一
监督权
保证宪法维护人民权益,防止滥用权力
组织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县以上、乡镇各级
级别之间独立平等,互相监督、指导、联系
常委会
县以上设立,人大常设机构
权力机构,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大部分权力
委员长会议
常委会的核心工作机构,从无实权到有实质权力
构成: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
专门委员会
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分为常设专门委员会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制度变迁特点及挑战
特点
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关性,变革实践先发在经济发达地区
制度创新从地方开始试点并向外扩散
制度变迁的镶嵌性:党委政府支持重视才能发展
挑战
党和人大(以镶嵌型为前提)
人大工作得到党的支持又不失去自主性
党进行领导,又要在人大制度框架下进行领导
人大与一府两院
理顺立法关系,进行有效监督,解决授权立法、部门立法问题
以上问题反思
预设:当领导下,党、人大与政府三者会保持一致
弥补制度预设的空白
制度运行
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县以上间接选举,程序简单,县以下直选,程序复杂
十八大要求降低党政干部比例,增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人大职权通过开会行使
会议类型
主席团会议:全国人大会议领导机构,掌控会议议题流程
大会全体会议
听取常委与三院报告
表决议案法律
依法选举任免罢免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闭会期间工作机制
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与人大代表开展活动
保证人大更好行使职权开展辅助性活动
代表视察制度
组织代表集体视察
代表持证分散视察
联系制度
常委会联系代表制度
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接待人民来信来访制度
党的领导与人大制度运作
组织领导
人大与党的组织形式具有同构型,层层对应
党与人大的组织体系相互交织
人大召开建立临时党委,人大闭会内部党组
党委和人大常委会交叉任职
过程领导
党参与人大代表选举
人事任免,党管干部,由党提名
立法过程:党审定立法计划并将党的政策以立法建议形式提出
过程监督:人大与常委为履行其监督权,积极争取党委对监督活动的领导与支持
会议期间:临时党委,主席团操控会议流程
党的领导与人大的能动性(参考镶嵌型)
党委
考察干部与提出建议可靠,加强与人大沟通
人大
拟定新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制度变迁
组织结构调整
县以上人大设立常委会,是组织运作机制更新的原动力
专门委员会加强:数量人数扩充,立法功用加强
人大代表专职化尝试
立法助理制度探索 “外行立法”到“职业立法”
运作机制创新
立法权的变迁
公民权利不断得到保护、立法程序规范化、立法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完善
监督权的行使
预算、人事、工作监督创新
选举制度改革
推进普遍平等直接差额选举
改进选区分化与选民登记
改进表决方式,取消举手表决,采用无记名
积极吸纳新社会群体,如企业家律师等“两新”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