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以及中华文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
过程
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社会贫富分化,产生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
国家的初始形态
有规模较大的都城
有各种宫殿建筑及礼器
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阶段
部落时期
三皇五帝
禅让制
夏
BC2070 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商
文字:甲骨文
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地方制度:内外服制 特点: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
特点:神权色彩浓厚,君权神授
周
土地制度:井田制
BC1046 牧野之战 定都镐京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作用: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
秦
原因:客观上:春秋时期以来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主观上: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较厚,商鞅变法促进了国力增强
BC221 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西至临洮,北至长城,南至南海,东至辽东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考核制:上计制
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物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统一的意义:是历史必然、客观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中国疆域基础
暴政
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融合和控制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
陈胜吴广起义
BC209 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巩固
西汉、东汉
西汉
建立:BC202 汉高祖刘邦 定都长安
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地方制度:郡国并行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主父偃)
加强皇权,削相权
设立中朝
尊崇儒术(董仲舒)
察举制:刺史监察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国家干预商业贸易,重农抑商
民族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设置西域都护府
卫青霍去病巩固边疆
东汉
AD25 汉光武帝刘秀 定都洛阳
党锢之祸: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内外朝矛盾加剧
中华文明
原始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
社会阶段:原始人群
生活方式:群居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种
新石器时代
遗址:(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现在普遍的的说法是以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生活方式:原始聚落
原始农业:种植业、畜牧业
农作物:(北)粟、(南)稻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特点: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具有地域性色彩,有较大统一性,奠定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在这一时期各地区文明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形成部落联盟
时期:夏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发展
民族认同:春秋战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戎狄蛮夷与中原密切往来,促进民族交融,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诸子百家:孔子(儒家)、老子(道家)、墨子(墨家) 实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奠定中华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两汉文化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介于韵文散文之间,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反映当时社会真实情况
科技:战国至西汉间《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临床医学著作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促进了西汉的兴盛;推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分封制:有利于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利于中央集权,诸侯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
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是通过长时间演变,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进步等因素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