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分析技巧梳理
结合小说分析术语,从关键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
编辑于2023-02-11 09:19:49 上海小说梳理
第1节: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
(1)角度与内容:
视觉(形状、色彩);听觉(声响)触觉(质地)嗅觉(味道)
(2)层次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的变化)等等;
(3)技巧与手法
正侧、动静、虚实、细节、白描、工笔
(4)从修辞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作用: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
(1)开头:
交代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
渲染故事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2)中间:
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转折
(3)结尾
照应开头、标题或上文,营造余韵,升华主题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
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或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从主题主旨角度:
自然环境体现时代社会特征,影响人物行为性格,有助于表达主题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
营造意境,渲染氛围,感染读者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2)主题方面
表现社会本质特征。如《祝福》鲁四老爷的书房
揭示作品的主题。如《林教头》中的行进路线
第2节: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
1、从情节角度概括(性格精神思想)特征或变化过程;
2、从细节角度概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其他细节;
3、从环境角度概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人物关系;
4、从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提取;
2、人物形象特征的类别
1、性格特征:善良、勤劳、正直、豪爽、含蓄、固执、乐于助人……
2、精神品质特征:乐观、悲观、积极、消极、精神矍铄……
3、身份地位特征: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4、思想特征:爱党爱国、传统守旧、封建愚昧、思想先进……
5、外貌特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穿着时尚、邋遢、穿着讲究……
(提示: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不同的是还要答出除性格外的外貌、精神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
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
3、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其他细节;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方法
(1)通过环境场面的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态度)
(2)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通过他人的语言(评价)、其他事物(书信)来表现主要人物;
侧面描写的作用
(1)委婉含蓄,丰富了作品内容
(2)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分满真实,具有立体感
(3)揭示(暗示)了作品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4、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1)人物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一类社会群体
(2)主要人物的活动,折射出某种社会现象
(3)带给人某种启示,引发关注思考,表达了某一主题
(4)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征);
(2)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叙述者、参与者、旁观者、评论者、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感(特别是第一人称“我”);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3、线索人物的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第一人称“我”),使情节更加紧凑
(2)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作用。
(3)揭示作品主题
4、“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作用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作为“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②亲历者、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5、物象
物像的作用
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的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物象的意蕴
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
(1)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3)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含义(人物性格品质精神或情感态度)。
第3节:小说的情节
1、情节梳理的基本思路
(1)寻:线索
事物线索冲突线索
(2)理: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时、地、因、人、事)
(3)抓:场面
场面集中了矛盾、场景、事件
2、情节的作用分析
1、开头段的作用
(1)内容情感方面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开门见山,表达对……情感态度
(2)情节结构方面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
总领全文,揭示作者某种情感
(3)表达效果方面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指出(暗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4)艺术手法方面
与下文做对比、衬托,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2、中间段的作用
(1)照应前文或题目,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
(2)使情节曲折,陡生波澜
(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过渡自然
3、结尾段的作用
★欧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结尾
(1)情节结构上:结局出人意料,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相照应,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精神、品质)
(4)主题主旨上:突出(揭示、暗示、升华)作品主题
★悲剧式结尾
(1)人物上: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命运特征
(2)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
(3)效果上: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喜剧式(大团圆式)结尾
(1)从读的情感体验上:符合读者心理预期,能够引发读者心理共鸣,给人欣慰愉悦之感;
(2)主题上:凸显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
★留白式结尾
故事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探究结尾是否合理:
①这个结尾水到渠成,是当时环境下发展的必然结局;(环境)
②从情节上,交代出故事结局,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
③从人物塑造上,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
④从主旨上,这个结尾升华了×××主题;(主旨)
⑤从艺术手法上,结尾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引人回味/出人意料等。(艺术手法)
(提示:要特别注意空白式结尾及出人意料式结尾的作用。)
3、情节的结构特点和解构手法
1、线索的作用(双线索的作用)
(1)贯穿全文,使情节发展脉络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加紧凑
(2)明暗双线呼应,推动情节的发展
(3)双线索,丰富作品的内容(具体……)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4)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5)突出人物形象特征,使形象更加丰满
2、标题的作用
(1)环境的角度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的角度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或概括情节
(3)形象的角度
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暗示人物命运
(4)主题角度
揭示主题,暗示(隐含)主题
一语双关,对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效果角度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3、情节的结构特点
(1)从开头看
★倒叙式: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设疑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写景式: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2)从结尾看
(参见结尾段的作用)
(3)从全文看
★一波三折式:(摇摆式)
情节波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可读性;
★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情节的解构手法
(1)悬念、突转:
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主题主旨画龙点睛
(2)对比、衬托: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3)伏笔、铺垫、照应:
使文章生动,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情节具有合理性更严谨
(4)抑扬:
文势曲折多变,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四、情节的叙述视角及手法
1、叙述角度(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叙述直接、自然
增强真实感和亲切感,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作者抒发思想情感,表达观点态度
(2)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
(3)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4)儿童视角
A、采用儿童的视角写故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到的隐秘事件,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遮蔽的生活细节。
B、语言表述是儿童的思维逻辑。
C、主旨上是异常沉重的悲剧,有一些轻松色彩,也达到一种陌生化,一种客观呈现的效果。
2、叙述手法
(1)顺叙
叙述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
(2)倒叙
使文章曲折有序、避免平铺直叙。形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不要的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完整充实,结构更严谨,
(4)补叙
对主体内容做补充解释或交代,照应前文。
3、叙述技巧
叙述技巧:对话心理
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历史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①叙事灵活,将历史事件和眼前人事、景物结合,相互印证,真实感人。
②拉开时间距离,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意义,使主题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