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队文职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
适用于军队文职考试管理学备考生,根据大纲整理知识点,预测题型
编辑于2023-02-11 16:35:45 江苏省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利益的概念
符合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
公共组织/公共行政/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物品
特点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分类
纯公共物品(国防)、准公共物品(公园)
公共事务
分类
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社会性公共事务
公共事业的概念
概念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利用国有资本或社会资本所从事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公共事务
特点
公共性、专业性、基础性、非营利性
分类
纯公益事业、准公益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科教文卫体事业
特点
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独占性
其他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组织
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政府VS公共事业管理
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和地位
责任
制定和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政策
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第三方监管体系,对公共产品进行监督
依法管理公共事业领域内的非政府主体及其行为
地位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核心
公共行政管理VS公共事业管理
同
都重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都以政府为管理核心,都将 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不同
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政府、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
管理对象不同
行政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政府内部事务;公共事业管理—非政府公共机构及公益企业的管理问题
研究侧重点不同
前者—政府管理中的基本理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后者—公共事业管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执行性
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前者—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人才;后者—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
管理手段不同
前者—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后者—多样化,科学性、技术性和服务性
理论基础不同
前者—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和韦伯的官僚制;后者—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
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
前者—依赖国家财政;后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相对独立性
非盈利组织VS公共事业管理
非盈利组织特征
组织性(正规性)、民间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沟通性、共同性
非盈利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专门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VS公共事业管理
事业单位特点
服务性、公益性、实体性、公有性
事业单位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
多选
贯彻执行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
发挥体制优势、从事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
有效配置各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资源
充当科学理论的创新园地和实验基地
企业VS公共事业管理
企业的特点
经济性、营利性、独立性
企业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
公共事业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和竞争者;将企业机制运用到公共事业改革和发展中
区别
追求目标不同、资金来源不同、运行方式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
三维标准
组织性质
行政组织、企业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
产品特征
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需求类型
共同需要、私人需要和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选择
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特征
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自主性、专业性、志愿性
分类
国际上的分类
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体系
教育类
医疗和社会工作类
其他社会和个人服务类
3类15项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NACE体系
教育类
医疗卫生类
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类
休闲文化与国外机构活动类
其他公众服务类
5类18项
美国慈善统计中心设计的免税团体分类体系
25类
ICNPO体系
12类
国内分类
按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分类
市场中介组织、非市场中介组织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0类
根据审批部门不同把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3类
事业类、企业类、公务类
根据经费来源不同把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
自给自足型、部分收费型、无偿提供型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
以政府为核心、有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组织参加的
多层次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管理环节与实施环节既统一又分离、管理表现为服务并以服务实现管理的管理系统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范围
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组织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权限和设置
调节、控制手段和监督方式
5要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模式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特点
多元构成、政府主导和统筹、以市场为基础、法制化与规范化
类型
政府主导型
公共提供、国家免费提供
市场主导型
市场提供;融资渠道畅通、便于解决资金矛盾
社会主导型
非盈利组织;力量微弱,难以满足需求
综合协调型
混合提供;形式灵活、生产和提供分开
4类型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演变
西方国家
保护模式(保守模式)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
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政府职能有限
干预模式(官僚模式、科层模式)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政府全面干预
市场模式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
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度行政化、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非社会化、职能扩大化
改革开放后
重建与初步探索(1978-1987)
深入与拓展阶段(1987-1996)
全面革新阶段(1996-2011)
分类改革阶段(2011至今)
现代观点
法制化、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
选择
科技事业管理
分类
按基本性质划分
基础科学研究
政府主导,是公共产品(接近纯公共产品)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政府主导
应用技术研究
最易市场化
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公益性研究:气象服务、灾害研究
技术推广:种子改良技术推广、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等
难以实现或不能市场化
按活动目的和功能分
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
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学研究活动
科技事业活动的公共产品属性
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外部性
基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公益性技术研究的正外部性最强
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
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科技事业各项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的行动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从参与主体角度:政府、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介部门组成
创新体系网络: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
科技发展政策的内容
内容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投入办法;科技项目奖励办法;科技企业发展扶持
原则
前瞻性、适应性、实用性
科技发展的社会化与科技事业的社会化管理
表现
科技投入来源社会化、科技从业者组织的社会化、科技成果的社会化
措施
政府部门提供必要资源/科研机构主动承担科研责任,让科研转化/企业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非营利组织进行社会活动,将科技成果运用到特殊群体中
教育事业管理
教育事业的概念
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一定的非排他性、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外部性、内部性
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最强;高等教育的外部性最弱
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
狭义
教育预测
教育管理的第一步
教育决策
教育管理现代化关键
教育计划
实施教育决策的行动纲领
教育组织
核心和保障
教育评价
反馈环节
广义
颁布教育法规、确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市场管理、制定教育政策、保障教育经费
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具有信息上的不对称性;教育既有内部收益也有外部收益;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使其成长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服务;作为教育结果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思想和社会知识(核心: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
高等教育的特点
高深性、专业性、产学研相结合、广博性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改革方向
改善和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加强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权和决策权;增强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自主办学
基本模式
1993年
1994年-1996年
共建、合作、合并、协作、划转
1998年
共建、调整、合作、合并
文化事业管理
文化事业的概念
略
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与基本内容
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
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标或具有营利性的文化活动
新闻、出版和广播事业,影视音像,演出业,娱乐业
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一定的排他性、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外部收益性
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目标、方法(行政方法、法制方法、经济方法、道德规范)、分类
文化事业宏观管理的内容
文化事业的战略规划、文化事业的法律制度、文化事业的政策管理
文化行政组织的概念
通过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层次和结构的设计、职位和人员的安排所构成的国家文化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
分为中央文化组织和地方文化组织
文化事业行政管理的内容
文化行政执法、文化市场管理、民间文化团体和文化中介组织培育、文化部门管理
社区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地域性、交融性、群众性、多样性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医疗、卫生、医学研究、突发事故救护
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
一定的非排他性、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外部收益性
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卫生行政管理、医学规范管理、卫生经营管理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各类补充医疗保险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
基层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
体育事业管理
体育事业管理的功能
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服务产品;按照体育行业标准与相关政策进行行业自律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
略
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内容
体育赛事启动、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赛事的实施与控制、赛事活动移交与评估
公共危机管理
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特点
案例
突发性和紧急性、危害性和破坏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
公共危机的类型
选择
根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
外生型危机、内生型危机、内外双生型危机
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根据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
龙卷风型(来去匆匆,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影响)、腹泻型(酝酿有个过程,爆发后很快结束)、长投影型(发生的快,结束的慢,如地震、新冠疫情)、文火型(缓慢形成、缓慢结束、代价巨大,如环境危机)
根据公共危机中主体的态度
利益冲突型、利益一致型
根据公共危机状态复杂程度、性质和控制的可能性
结构良好的公共危机、结构不良的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即政府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
监测预警
预控预防
前
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功能
中
善后处理
研究评估
教育培训
后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级与分期
分级(四级)
I级(特别重大)
死亡大于30人,中央统一领导和协调
II级(重大)
死亡10-30人,省级有关力量控制
III级(较大)
死亡3-10人,市级控制
IV级(一般)
死亡3人以下,县级控制
分期(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论)
潜伏期(预警期)
主要措施:预防
突发期(爆发期)
时间短、破坏性最大
蔓延期(缓解期)
相持阶段
解决期(善后期)
主要措施:解决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中枢系统
决策系统,是体系建设的核心
信息系统
咨询系统
智囊团、智库、思想库、公共安全危机觉得智囊系统
制度系统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保障
略
危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以预防为主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类型
按成因(2类)
自然性、社会性
按危害性
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
按预测性(2类)
可预测、不可预测
按可控可防性(2类)
可防可控的突发公共事件、不可防不可控的突发公共事件
按发展阶段(5类)
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
按影响范围(3类)
地方性突发公共事件、区域性或国家性突发公共事件、世界性或国际性突发公共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
自然灾害
事故灾害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4级)
略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原则
22案例
时间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首要原则
效率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
事前的应急准备
应急处置保障、确定应急机构及其指责、监测预警
现场的应急处置
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成立现场处置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现场处置、信息公开
事后的善后
灾后补偿、恢复生产、后期评估
公共危机的社会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22案例
危机隐患的发现者和预防者
如:向民众宣传安全知识
应急保障资源的补充者
如在抗震救灾中发挥资源保障作用
危机处理的专业服务者
危机信息的传递者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主要途径
在危险潜伏期
非政府组织增强危机意识、危机协防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在危机爆发及缓解期
自救、提供资源支持或接受社会捐赠
在危机恢复期
辅助政府部门进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搜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