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史(六)
《外国文学史》自考 西方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包括: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拜伦;第三节雨果;第四节普希金。
编辑于2023-02-12 10:56:39 湖北省外国文学史(六)
第一节 概述
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高潮时期的产物
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
自由主义思潮,代表人物: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也同这一时期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和德国古典哲学(包括美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基调是唯心主义,它突出“自我”,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甚至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文学》中就开始运用
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推崇想象力
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三个中心。其早期代表被称为“耶拿派”,主要人物是一对理论家兄弟,俗称“大、小施莱格尔”,即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代表诗人有诺瓦利斯和蒂克
主要作家:施莱格尔兄弟、霍夫曼、海涅(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英国文学
湖畔派:①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②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赞美宗教法制农村生活和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①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主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②雪莱,名篇《风情颂》“天才的预言家”;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代表作《罗伯·罗埃》
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和济慈为“撒旦派”或“恶魔派”
法国文学
①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人物为雨果;②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基督教真谛》(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忧郁的“世纪病”形象;③斯达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先驱;⑤乔治·桑,法国重要的浪漫主义女作家,小说类别分明:分爱情婚姻小说、社会小说和田园小说三大类。《康素埃洛》《安吉堡的磨工》《小法岱特》《弃儿法朗莎》;⑥缪塞,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一个世纪的忏悔》;⑦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茹科夫斯基 ,代表作《俄国军营的歌手》
东欧文学
裴多菲,匈牙利,《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美国文学
①欧文“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②库珀,“美国司各特”,开拓了历史题材,还开拓了美国文学中的航海冒险题材;③艾伦·坡,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宣扬唯美主义;④霍桑,19世纪美国重要的小说家;⑤惠特曼,19世纪美国的最重要民主诗人,《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峰,自由体诗
第二节 拜伦
生平与创作
拜伦是19世纪英国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塑造了一系列高傲、孤独、倔强的反叛者形象,代表作《唐璜》
拜伦式英雄:①“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②他们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特就很有代表性
《唐璜》
长篇叙事诗《唐璜》是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是一部辛辣的社会讽刺杰作
艺术特色:①辛辣的讽刺;②作品富于浪漫传奇色彩;③诗作具有浓郁的抒情性;④《唐璜》采用了兼叙兼议的表现手法,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⑥在格律、诗歌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它是英国诗歌史上运用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的诗篇
第三节 雨果
生平与创作
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作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雨果的“爱”体现在他的著名作品《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
剧本《欧那尼》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后期创作阶段:经历了19年的漫长流亡生活,流亡期间,完成出版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随后又写成描写诺曼底渔民艰苦的海上生活、歌颂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海上劳工》,以及揭露18世纪初英国贵族残暴荒淫的小说《笑面人》;晚年人道主义的作品、长篇历史小说《九三年》
《悲惨世界》贯穿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①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表示关注和同情;②小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进行了猛烈批判;③小说对共和主义英雄和巴黎人民起义进行热情赞颂;④小说还宣扬了作者以仁爱感化、开班慈善事业解决社会矛盾的人道主义理想
《巴黎圣母院》
“美丑对照”原则:①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②大自然中美丑并存;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人物形象:(1)爱斯梅哈尔达 ①一个封建制度下无辜遭受侮辱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和人性美的化身;②她身处社会底层,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反抗性格;③在她身上外貌的美与心灵的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成为美的化身。(2)加西莫多 ①一种类型的“低贱者”的代表;②外貌奇丑:驼背、跛足、独眼、声哑,但却心灵美好、性格善良、坚强勇敢、富于牺牲精神
艺术特色:①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了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②在情节、场景方面,爱斯梅哈尔达被抢与被救、爱情幽会与被诬告判刑以及被救入圣母院与被出卖杀害等悲喜强烈对照;③人物形象的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对比以及对爱情的态度构成对比表现出来。比如,加西莫多外貌的丑陋和心灵的美好、弗比斯外表的潇洒和内心的丑恶、克罗德外表的道貌岸然和内心的邪恶自身形成强烈的对照。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灵魂与躯体、情与欲之间的内在矛盾,体现了自己的爱情观点和美学思想
《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特点:①运用“美丑对照”原则;②恢宏的史诗性质;③曲折离奇、跌宕引人的情节;④精彩的心理描写;⑤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是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四节 普希金
生平与创作
评价:现代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俄罗斯文学之父“
主题:反对农奴制,歌颂自由
《驿站长》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
奥涅金形象:①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②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③出身贵族,受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但又无所作为
《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现实主义):①人物与环境的典型性;②鲜明的对比手法;③诗体小说的独特题材
“多余人”:①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④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