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8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血浆蛋白、成熟RBC的代谢特点、血红素的合成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2-15 09:58:55 山东省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浆蛋白
合成部位
绝大多数在肝合成(γ球蛋白在浆细胞合成 /免疫作用
特点
均为分泌蛋白
合成于膜结合的多核糖体上(分子伴侣加工修饰)
除清蛋白外几乎均为糖蛋白
有特异半衰期
急性时相蛋白质APP
CRP 抗胰蛋白酶 结合珠蛋白 酸性蛋白 纤维蛋白原
功能/分类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
维持正常ph(7. 4左右
缓冲对(Na盐与血浆蛋白)
运输作用
清蛋白
脂肪酸(脂肪动员)
Ca2+
胆红素
磺胺类药物
脂蛋白
见脂质代谢
免疫作用-γ球蛋白
球蛋白
α1 α2 β γ(丙种球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
补体系统蛋白质
催化作用-血清酶
血浆蛋白酶抑制剂
营养作用
凝血 抗凝 纤溶
凝血系统蛋白质
12种凝血因子
纤溶系统蛋白质
纤溶酶原/纤溶酶
激活剂/抑制剂
疾病相关
风湿(IgA IgM IgG升高 Hp C3升高
肝疾病(清蛋白/球蛋白下降
多发性骨髓瘤
成熟RBC的代谢特点
没有线粒体
糖酵解(糖无氧氧化)15%-81%
G→乳酸(2ATP)
获能的唯一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5%-10%
G→5-磷酸核糖+NADPH
获得NADPH唯一途径
2,3-BPG支路 15%-50%
G→1 3-BPG(高能磷酸化合物)→2 3-BPG(非高能磷酸化合物)
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
RBC的能量储存形式
红细胞不能合成脂肪酸
无法从头合成脂肪酸 有膜脂质交换
高铁血红素促进珠蛋白生成
血红素的合成
组成
血红素是Hb、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辅基
合成部位
骨髓幼RBC及网织红
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中间阶段在胞质内
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和Fe2+
血红素合成过程
一、δ–氨基–γ–酮戊酸的合成
琥珀酸CoA+甘氨酸→δ–氨基–γ–酮戊酸(ALA)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ALA合酶;辅酶:磷酸吡哆醛
转氨酶 脱羧酶 ALA合酶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
二、胆色素原的合成
ALA从线粒体进入胞质,生成胆色素原(PBG)ALA脱水酶
三、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合成
在胞质中,由尿卟啉原Ⅰ同合酶(UPGⅠ,胆色素原脱氨酶)催化
胞浆
四、血红素的合成
胞质中生成的粪卟啉原Ⅲ进入线粒体,生成原卟啉Ⅸ
原卟啉Ⅸ+Fe2+→血红素 亚铁螯合酶(血红素合成酶)
原卟啉是直接前体
血红蛋白合成在胞质/血红素生成后从线粒体转运到胞质,在骨髓的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中,与珠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
合成的调节
主要调节步骤:ALA的合成
维生素B6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
活性主要受代谢产物血红素影响
高铁血红素对ALA合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睾酮 致癌物质 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ALA合酶生成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铅等重金属对其有抑制作用
血红素合成的抑制是铅中毒的重要体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脏合成 缺氧时释放入血
诱导ALA合酶生成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浆蛋白
合成部位
绝大多数在肝合成(γ球蛋白在浆细胞合成 /免疫作用
特点
均为分泌蛋白
合成于膜结合的多核糖体上(分子伴侣加工修饰)
除清蛋白外几乎均为糖蛋白
有特异半衰期
急性时相蛋白质APP
CRP 抗胰蛋白酶 结合珠蛋白 酸性蛋白 纤维蛋白原
功能/分类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
维持正常ph(7. 4左右
缓冲对(Na盐与血浆蛋白)
运输作用
清蛋白
脂肪酸(脂肪动员)
Ca2+
胆红素
磺胺类药物
脂蛋白
见脂质代谢
免疫作用-γ球蛋白
球蛋白
α1 α2 β γ(丙种球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
补体系统蛋白质
催化作用-血清酶
血浆蛋白酶抑制剂
营养作用
凝血 抗凝 纤溶
凝血系统蛋白质
12种凝血因子
纤溶系统蛋白质
纤溶酶原/纤溶酶
激活剂/抑制剂
疾病相关
风湿(IgA IgM IgG升高 Hp C3升高
肝疾病(清蛋白/球蛋白下降
多发性骨髓瘤
成熟RBC的代谢特点
没有线粒体
糖酵解(糖无氧氧化)15%-81%
G→乳酸(2ATP)
获能的唯一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5%-10%
G→5-磷酸核糖+NADPH
获得NADPH唯一途径
2,3-BPG支路 15%-50%
G→1 3-BPG(高能磷酸化合物)→2 3-BPG(非高能磷酸化合物)
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
RBC的能量储存形式
红细胞不能合成脂肪酸
无法从头合成脂肪酸 有膜脂质交换
高铁血红素促进珠蛋白生成
血红素的合成
组成
血红素是Hb、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辅基
合成部位
骨髓幼RBC及网织红
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中间阶段在胞质内
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和Fe2+
血红素合成过程
一、δ–氨基–γ–酮戊酸的合成
琥珀酸CoA+甘氨酸→δ–氨基–γ–酮戊酸(ALA)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ALA合酶;辅酶:磷酸吡哆醛
转氨酶 脱羧酶 ALA合酶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
二、胆色素原的合成
ALA从线粒体进入胞质,生成胆色素原(PBG)ALA脱水酶
三、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合成
在胞质中,由尿卟啉原Ⅰ同合酶(UPGⅠ,胆色素原脱氨酶)催化
胞浆
四、血红素的合成
胞质中生成的粪卟啉原Ⅲ进入线粒体,生成原卟啉Ⅸ
原卟啉Ⅸ+Fe2+→血红素 亚铁螯合酶(血红素合成酶)
原卟啉是直接前体
血红蛋白合成在胞质/血红素生成后从线粒体转运到胞质,在骨髓的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中,与珠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
合成的调节
主要调节步骤:ALA的合成
维生素B6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
活性主要受代谢产物血红素影响
高铁血红素对ALA合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睾酮 致癌物质 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ALA合酶生成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铅等重金属对其有抑制作用
血红素合成的抑制是铅中毒的重要体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脏合成 缺氧时释放入血
诱导ALA合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