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 第五章 肿瘤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组织团块,本图还整理了常考的肿瘤举例、肿瘤的辅助检查、肿瘤发生的机制、遗传性肿瘤综合症、肿瘤的防治与治疗等知识点,本图对你的考试有帮助的!
编辑于2023-02-15 10:05:43 山东省肿瘤
肿瘤概述
肿瘤定义
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组织团块
肿瘤组织结构
实质:肿瘤细胞(有特异性)
间质:结缔组织和血管(无特异性)
增殖特点
失去控制 诱因消除后 仍继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 对机体有害
单克隆性
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良/恶性肿瘤鉴别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最具特征性表现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
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生长部位最重要)
压迫、阻塞,破坏原发处和转处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染,恶病质、副肿瘤综合征
肿瘤异型性 分化分级分期
异型性
分化程度低 明显异型性称为”间变“
异型性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结构异型性
空间排列上与正常组织的差异
细胞异型性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态不一/瘤巨细胞)
细胞核体积增大 核质比增高
核的多形性(巨核 双核 奇异核/核深染 染色质堆积在核膜下)
核仁明显 体积大 数量多
核分裂象增多 出现异常分裂象(不对称分裂/多级性分裂)
异型性与恶性正相关
分化
恶性程度越低,分化越高/好
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低/差
分化与恶性负相关
分级(取决于分化程度
I级:高分化、恶性低
II级: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III级:低分化、恶性高
病理医生的工作
分期(浸润 转移
TNM分期
T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范围,是否累及邻近器官
N :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M :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
外科医生的工作
肿瘤的命名
常规
良性
瘤
恶性
上皮 癌
鳞状上皮 腺上皮 移行上皮 基底细胞
间叶 肉瘤
纤维组织 脂肪 肌肉 血管淋巴管 骨软骨
血液系统 神经不算
特殊
母细胞瘤
良性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
恶性
神经母 髓母 肾母 视网膜母 肝母
除了上面三个以外
病/瘤
良性
神经鞘瘤 良性畸胎瘤 葡萄胎 脑膜瘤 间皮瘤
恶性
白血病、绿色瘤、多发性骨髓瘤
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Bowen病、恶性黑色素瘤、蕈样霉菌病
恶性畸胎瘤、恶性葡萄胎、恶性脑膜瘤
人名命名
恶性
Ewing肉瘤; Hodgkin淋巴瘤(霍奇金病)
非真性肿瘤
炎性假瘤 迷离瘤 错构瘤 结核瘤 梅毒瘤 血管瘤(部分) 粥瘤 室壁瘤
ICD-O编码系统
0-良性肿瘤
1-交界性、生物学行为未定或不确定
2-原位癌
3-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类和组化标记
肿瘤的生长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多见于实质器官 分界清晰有完整被膜 主要影响为挤压
外生性生长
良性/恶性均可 恶性伴有基底部浸润
多见于体表 体腔肿瘤或管道腔面肿瘤
呈乳头 息肉 菜花状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主要为浸润性生长
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 无被膜界限不清
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但也是浸润性生长
生长特点
倍增时间
癌细胞不比正常细胞快
生长分数
增值状态细胞所占比例
血管生成
肿瘤实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均可产生血管生成因子
演进
肿瘤侵袭性不断增强/异质性增强
异型性-细胞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别
异质性-生长速度 侵袭能力的差别
肿瘤细胞形成具有不同生长侵袭特性的亚群
扩散与转移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AMs的减少
癌细胞层黏连蛋白受体LN增加
与基底膜的粘着增加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蛋白酶作用
癌细胞迁移
阿米巴运动
转移
淋巴道
胃肠道肿瘤-左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
血道转移
胃肠道肿瘤-肝
肺癌-脑 肾上腺
前列腺癌-骨 脊柱
乳腺癌-骨 肺 脑
常累及肺和肝
种植性转移
Krukenberg瘤多由胃印戒细胞癌转移
恶性肿瘤的确诊依据 但是恶性肿瘤不一定转移
特殊病理类型
癌前病变
某些疾病 本身不是恶性肿瘤 但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可能
举例:大肠腺瘤、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不是癌前病变: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十二指肠溃疡
做题技巧:排除选线中的非癌前病变
交界性肿瘤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骨巨细胞瘤、带状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增生的上皮细胞 形态有一定异型性 不足以诊断为癌
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的细胞与癌细胞相同 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乳腺导管内癌(粉刺癌)
上皮内瘤变
I级:轻度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层的下1/3
II级:中度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层的下2/3
III级: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累及上皮层的2/3以上+原位癌
浸润癌
突破了基底膜
早期癌
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
常考的肿瘤举例
常考概念
腺鳞癌
是指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成分的肿瘤
腺棘癌
是指在高分化腺癌中,伴有良性化生的鳞状上皮
癌肉瘤
是指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
囊腺癌
是指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的腺癌
视网膜母细胞瘤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预后差 特征性的Flexe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
被覆上皮
外耳道 阴茎结肠易恶变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结肠 直肠黏膜
息肉状
囊腺瘤
卵巢
大小不等囊腔 分泌黏液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鳞癌
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癌珠 细胞间桥
腺癌
癌细胞大小不等 排列成腺样结构
特例:黏液癌
基底细胞癌
很少发生转移,对放疗敏感,低度恶性
好发:老年人面部
黑色素瘤
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
好发:足底、外阴、肛门
移行细胞癌
乳头状 菜花状 扁平状
好发:膀胱 输尿管 肾盂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脂肪瘤
最常见 分叶状
纤维瘤
结节状 分界清晰
血管瘤
良性肿瘤,浸润性生长
淋巴管瘤
婴幼儿多见
平滑肌瘤
子宫>胃肠道(核分裂象罕见)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脂肪肉瘤
成人多见
平滑肌肉瘤
老人多见
横纹肌肉瘤
易发生血道转移
骨肉瘤
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
骨母细胞来源
好发:四肢 股骨下端 胫骨上段
Codman三角
癌与肉瘤区别
癌更多见 色灰白 较干燥 无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少见 鱼肉状 湿润 有网状纤维 多径血道转移
外科常见体表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易恶变为皮肤癌
阴茎乳头状瘤极易恶变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带状纤维瘤
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产后修复性纤维瘤非真正肿瘤,无明显包膜
神经纤维瘤
多发性,对称性生长,多无症状,但也可有明显疼痛
皮样囊肿
为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
皮脂囊肿
非真正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
肿瘤的辅助检查
肿瘤标记物
尿本周蛋白
Benc Joncs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碱性磷酸酶AKP
肝癌、骨肉瘤、阻塞性黄疸
前列腺癌骨转移伴增生性骨反应
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骨转移伴增生性骨反应、前列腺癌
乳酸脱氢酶
肝癌、恶性淋巴瘤
血清α-酸性糖蛋白
肺癌
癌胚抗原CEA
胃癌、结肠癌、肺癌、乳癌
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生殖胚胎源性肿瘤、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X线
透视、平片、特殊x线
CT
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淋巴结的诊断
B超
用于肝、胆、胰、脾、子宫、卵巢肿瘤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甲状腺、肝、骨、脑、大肠肿瘤常用
骨肿瘤诊断阳性率高,胃肠道肿瘤阳性率低
远红外热像检查
当前唯一反映肿瘤代谢状况 ,定性诊断的影像方法
肿瘤发生的机制
分子机制
原癌基因的激活
抑癌基因灭活
DNA修复基因功能障碍
不能修复损伤DNA
着色性干皮病XPA XPB
代谢重编程
肿瘤细胞在有氧环境下仍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
凋亡调节基因功能紊乱
Bcl-2蛋白抑制凋亡,Bax蛋白促进凋亡
滤泡型淋巴瘤:bcl-2的过度表达
无限增殖/细胞永生
肿瘤细胞可有端粒酶活性 使其端粒不会缩短
浸润和转移能力
层粘连蛋白LN受体
环境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因素
黄曲霉素B1--肝细胞癌
亚硝胺--胃肠道癌(食管癌)
芳香胺(最早发现)--膀胱癌
石棉纤维--胸膜间皮瘤
多环芳烃(吸烟)-- 肺癌/胃癌
物理致癌因素
紫外线--着色性干皮病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恶性黑色素瘤
嘧啶二聚体
电离辐射--白血病 皮肤癌
染色体断裂 转位 点突变
生物致癌因素
EB病毒--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
B细胞多克隆增殖 诱发DNA突变
HBV、HCV--肝细胞癌
Hp--胃腺癌、胃MALT淋巴瘤
HPV16/18--宫颈癌
E6 E7蛋白和RB P53基因结合抑制其抑癌功能
血吸虫-慢性炎症-结肠癌
华支睾-肝癌 肝胆管癌
遗传性肿瘤综合症
常显
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视网膜母C瘤、骨肉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APC
结直肠癌
神经纤维瘤病 I 型
F1
神经F瘤、恶性N鞘瘤
Wilms瘤
家族性乳腺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族性+遗传性+I+W
常隐
Bloom综合征
BLM
白血病、实体肿瘤
Li-Fraumeni综合征
P53
肉瘤、乳癌、白血病
Fanconi贫血
FACC、FACA
白血病
着色性干皮病
XPA、XPB
皮肤癌
Cap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ATM
淋巴瘤、白血病
非遗传性肿瘤:纤维瘤病和白血病
肿瘤的防治与治疗
治疗
外科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化疗可以治愈的肿瘤:恶性葡萄胎 精原细胞瘤 Burkitt淋巴瘤 小细胞肺癌 急淋
三级预防
减少致癌因素 防止癌症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筛查
改善生存治疗
副肿瘤综合征:由肿瘤产物(异位激素)或免疫反应(交叉免疫)等原因间接引起的不能用肿瘤直接蔓延转移解释的临床表现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 ,也可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 ,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生长激素、甲状旁腺素,引起内分泌状。
多为恶性肿瘤,以癌居多
肺癌、胃癌、肝癌、肾癌、结肠癌、卵巢癌、平滑肌肉瘤
类癌、嗜铬细胞瘤、垂体腺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不属于此范畴
肿瘤
肿瘤概述
肿瘤定义
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组织团块
肿瘤组织结构
实质:肿瘤细胞(有特异性)
间质:结缔组织和血管(无特异性)
增殖特点
失去控制 诱因消除后 仍继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 对机体有害
单克隆性
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良/恶性肿瘤鉴别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最具特征性表现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
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生长部位最重要)
压迫、阻塞,破坏原发处和转处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染,恶病质、副肿瘤综合征
肿瘤异型性 分化分级分期
异型性
分化程度低 明显异型性称为”间变“
异型性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结构异型性
空间排列上与正常组织的差异
细胞异型性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态不一/瘤巨细胞)
细胞核体积增大 核质比增高
核的多形性(巨核 双核 奇异核/核深染 染色质堆积在核膜下)
核仁明显 体积大 数量多
核分裂象增多 出现异常分裂象(不对称分裂/多级性分裂)
异型性与恶性正相关
分化
恶性程度越低,分化越高/好
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低/差
分化与恶性负相关
分级(取决于分化程度
I级:高分化、恶性低
II级: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III级:低分化、恶性高
病理医生的工作
分期(浸润 转移
TNM分期
T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范围,是否累及邻近器官
N :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M :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
外科医生的工作
肿瘤的命名
常规
良性
瘤
恶性
上皮 癌
鳞状上皮 腺上皮 移行上皮 基底细胞
间叶 肉瘤
纤维组织 脂肪 肌肉 血管淋巴管 骨软骨
血液系统 神经不算
特殊
母细胞瘤
良性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
恶性
神经母 髓母 肾母 视网膜母 肝母
除了上面三个以外
病/瘤
良性
神经鞘瘤 良性畸胎瘤 葡萄胎 脑膜瘤 间皮瘤
恶性
白血病、绿色瘤、多发性骨髓瘤
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Bowen病、恶性黑色素瘤、蕈样霉菌病
恶性畸胎瘤、恶性葡萄胎、恶性脑膜瘤
人名命名
恶性
Ewing肉瘤; Hodgkin淋巴瘤(霍奇金病)
非真性肿瘤
炎性假瘤 迷离瘤 错构瘤 结核瘤 梅毒瘤 血管瘤(部分) 粥瘤 室壁瘤
ICD-O编码系统
0-良性肿瘤
1-交界性、生物学行为未定或不确定
2-原位癌
3-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类和组化标记
肿瘤的生长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多见于实质器官 分界清晰有完整被膜 主要影响为挤压
外生性生长
良性/恶性均可 恶性伴有基底部浸润
多见于体表 体腔肿瘤或管道腔面肿瘤
呈乳头 息肉 菜花状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主要为浸润性生长
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 无被膜界限不清
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但也是浸润性生长
生长特点
倍增时间
癌细胞不比正常细胞快
生长分数
增值状态细胞所占比例
血管生成
肿瘤实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均可产生血管生成因子
演进
肿瘤侵袭性不断增强/异质性增强
异型性-细胞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别
异质性-生长速度 侵袭能力的差别
肿瘤细胞形成具有不同生长侵袭特性的亚群
扩散与转移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AMs的减少
癌细胞层黏连蛋白受体LN增加
与基底膜的粘着增加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蛋白酶作用
癌细胞迁移
阿米巴运动
转移
淋巴道
胃肠道肿瘤-左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
血道转移
胃肠道肿瘤-肝
肺癌-脑 肾上腺
前列腺癌-骨 脊柱
乳腺癌-骨 肺 脑
常累及肺和肝
种植性转移
Krukenberg瘤多由胃印戒细胞癌转移
恶性肿瘤的确诊依据 但是恶性肿瘤不一定转移
特殊病理类型
癌前病变
某些疾病 本身不是恶性肿瘤 但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可能
举例:大肠腺瘤、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不是癌前病变: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十二指肠溃疡
做题技巧:排除选线中的非癌前病变
交界性肿瘤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骨巨细胞瘤、带状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增生的上皮细胞 形态有一定异型性 不足以诊断为癌
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的细胞与癌细胞相同 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乳腺导管内癌(粉刺癌)
上皮内瘤变
I级:轻度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层的下1/3
II级:中度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层的下2/3
III级: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累及上皮层的2/3以上+原位癌
浸润癌
突破了基底膜
早期癌
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
常考的肿瘤举例
常考概念
腺鳞癌
是指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成分的肿瘤
腺棘癌
是指在高分化腺癌中,伴有良性化生的鳞状上皮
癌肉瘤
是指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
囊腺癌
是指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的腺癌
视网膜母细胞瘤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预后差 特征性的Flexe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
被覆上皮
外耳道 阴茎结肠易恶变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结肠 直肠黏膜
息肉状
囊腺瘤
卵巢
大小不等囊腔 分泌黏液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鳞癌
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癌珠 细胞间桥
腺癌
癌细胞大小不等 排列成腺样结构
特例:黏液癌
基底细胞癌
很少发生转移,对放疗敏感,低度恶性
好发:老年人面部
黑色素瘤
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
好发:足底、外阴、肛门
移行细胞癌
乳头状 菜花状 扁平状
好发:膀胱 输尿管 肾盂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脂肪瘤
最常见 分叶状
纤维瘤
结节状 分界清晰
血管瘤
良性肿瘤,浸润性生长
淋巴管瘤
婴幼儿多见
平滑肌瘤
子宫>胃肠道(核分裂象罕见)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脂肪肉瘤
成人多见
平滑肌肉瘤
老人多见
横纹肌肉瘤
易发生血道转移
骨肉瘤
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
骨母细胞来源
好发:四肢 股骨下端 胫骨上段
Codman三角
癌与肉瘤区别
癌更多见 色灰白 较干燥 无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少见 鱼肉状 湿润 有网状纤维 多径血道转移
外科常见体表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易恶变为皮肤癌
阴茎乳头状瘤极易恶变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带状纤维瘤
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产后修复性纤维瘤非真正肿瘤,无明显包膜
神经纤维瘤
多发性,对称性生长,多无症状,但也可有明显疼痛
皮样囊肿
为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
皮脂囊肿
非真正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
肿瘤的辅助检查
肿瘤标记物
尿本周蛋白
Benc Joncs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碱性磷酸酶AKP
肝癌、骨肉瘤、阻塞性黄疸
前列腺癌骨转移伴增生性骨反应
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骨转移伴增生性骨反应、前列腺癌
乳酸脱氢酶
肝癌、恶性淋巴瘤
血清α-酸性糖蛋白
肺癌
癌胚抗原CEA
胃癌、结肠癌、肺癌、乳癌
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生殖胚胎源性肿瘤、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X线
透视、平片、特殊x线
CT
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淋巴结的诊断
B超
用于肝、胆、胰、脾、子宫、卵巢肿瘤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甲状腺、肝、骨、脑、大肠肿瘤常用
骨肿瘤诊断阳性率高,胃肠道肿瘤阳性率低
远红外热像检查
当前唯一反映肿瘤代谢状况 ,定性诊断的影像方法
肿瘤发生的机制
分子机制
原癌基因的激活
抑癌基因灭活
DNA修复基因功能障碍
不能修复损伤DNA
着色性干皮病XPA XPB
代谢重编程
肿瘤细胞在有氧环境下仍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
凋亡调节基因功能紊乱
Bcl-2蛋白抑制凋亡,Bax蛋白促进凋亡
滤泡型淋巴瘤:bcl-2的过度表达
无限增殖/细胞永生
肿瘤细胞可有端粒酶活性 使其端粒不会缩短
浸润和转移能力
层粘连蛋白LN受体
环境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因素
黄曲霉素B1--肝细胞癌
亚硝胺--胃肠道癌(食管癌)
芳香胺(最早发现)--膀胱癌
石棉纤维--胸膜间皮瘤
多环芳烃(吸烟)-- 肺癌/胃癌
物理致癌因素
紫外线--着色性干皮病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恶性黑色素瘤
嘧啶二聚体
电离辐射--白血病 皮肤癌
染色体断裂 转位 点突变
生物致癌因素
EB病毒--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
B细胞多克隆增殖 诱发DNA突变
HBV、HCV--肝细胞癌
Hp--胃腺癌、胃MALT淋巴瘤
HPV16/18--宫颈癌
E6 E7蛋白和RB P53基因结合抑制其抑癌功能
血吸虫-慢性炎症-结肠癌
华支睾-肝癌 肝胆管癌
遗传性肿瘤综合症
常显
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视网膜母C瘤、骨肉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APC
结直肠癌
神经纤维瘤病 I 型
F1
神经F瘤、恶性N鞘瘤
Wilms瘤
家族性乳腺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族性+遗传性+I+W
常隐
Bloom综合征
BLM
白血病、实体肿瘤
Li-Fraumeni综合征
P53
肉瘤、乳癌、白血病
Fanconi贫血
FACC、FACA
白血病
着色性干皮病
XPA、XPB
皮肤癌
Cap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ATM
淋巴瘤、白血病
非遗传性肿瘤:纤维瘤病和白血病
肿瘤的防治与治疗
治疗
外科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化疗可以治愈的肿瘤:恶性葡萄胎 精原细胞瘤 Burkitt淋巴瘤 小细胞肺癌 急淋
三级预防
减少致癌因素 防止癌症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筛查
改善生存治疗
副肿瘤综合征:由肿瘤产物(异位激素)或免疫反应(交叉免疫)等原因间接引起的不能用肿瘤直接蔓延转移解释的临床表现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 ,也可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 ,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生长激素、甲状旁腺素,引起内分泌状。
多为恶性肿瘤,以癌居多
肺癌、胃癌、肝癌、肾癌、结肠癌、卵巢癌、平滑肌肉瘤
类癌、嗜铬细胞瘤、垂体腺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不属于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