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思维导图,内容分为肺炎、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硅沉着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肿瘤等知识点,大家可以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3-02-15 10:07:26 山东省呼吸系统疾病
炎症
呼吸系统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居多
肺炎
细菌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纤维素炎
病因/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占90% (3型毒性最强
本来就在人体定植
受寒醉酒疲劳等抵抗力降低时(青壮年
病理变化
一般不累及支气管
肺泡纤维素性炎症
分期
充血水肿期(2天)
病理特征
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寒战、高热、X线显示片状模糊阴影
红色肝样变区(2天)
病理特征
肺叶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
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铁锈色痰、胸痛、X线大片致密阴影
灰色肝样变区(2天)
病理特征
肺充血减退,灰白色,质实如肝
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溶解)
痰液由铁锈色转变为粘液浓痰
溶解消散期(1-3周)
病理特征
肺组织质地变软
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蛋白溶解酶纤维素溶解、大量巨噬细胞 病原体被吞噬溶解
体温下降,X线恢复正常
临床特征
高热寒战 咳痰(铁锈色)
大片致密阴影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并发症
几乎可痊愈
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 由于中性粒细胞过少或功能缺陷→纤维素未吸收
胸膜肥厚或粘连 肺脓肿(金葡 肺链混合感染) 败血症
小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病因/发病机制
多种细菌混合(致病力较弱的致病菌
吸入性肺炎
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
机体抵抗力降低(老年人易患
病理变化
侵犯细支气管及末梢肺组织
一般不累及胸膜
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细支气管周围化脓性炎症
临床特征
听诊湿罗音
X线见散在不规则小片/斑点状模糊阴影
并发症
预后较差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脓毒血症 肺脓肿
军团菌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
嗜肺军团菌
银染或免疫荧光
病理变化
肺泡和细支气管 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
病毒性肺炎
病理变化
肺组织轻度肿大
肺间质充血 淋巴单核浸润 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肺间隔明显增宽
早期肺泡腔无渗出 严重渗出可形成透明膜
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出现包涵体
腺病毒 单纯疱疹 巨细胞病毒(核内 嗜碱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胞质 嗜酸性)
麻疹病毒(胞核 胞质)
临床特点
表现多样 可继发细菌感染
剧烈咳嗽 发绀缺氧
支原体肺炎
儿童和青年高发
病理变化
常累及一叶肺组织 下叶多见 暗红色
特征与病毒性一致 无包涵体
临床特征
顽固剧烈干咳
间质性肺炎
慢阻肺COPD(对比p485)
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慢性支气管炎
定义
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发病机制
吸烟/空气污染/病毒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
较大支气管→小支气管→COPD
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损伤
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
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
杯状细胞增多
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 炎C浸润
平滑肌断裂 软骨变性 萎缩骨化
临床特征
反复发作咳/痰/喘 每年持续3月 2年以上
白色粘液泡沫状
气喘 干/湿罗音 哮鸣音
引发肺气肿/肺心病
支气管扩张症
定义
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
病因/发病机制
反复感染 炎症破坏及阻塞
先天及遗传性疾病
病理变化
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使肺呈蜂窝状
管腔内常含有粘液脓性或脓性渗出物;
管壁的平滑肌、弹力纤维和软骨遭受破坏和肉芽组织取代,纤维化
临床特征
频发咳嗽、咳大量脓痰,咯血
肺脓肿、脓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支气管哮喘
定义
呼吸道过敏引起支气管可逆性 发作性痉挛
病因/发病机制
花粉/尘埃/动物毛屑/真菌
IL-4→B细胞释放IgE-支气管痉挛
IL-5→嗜酸性细胞损伤气道上皮 平滑肌细胞收缩
Th2介导
病理变化
肺因过度充气而膨胀 支气管腔有粘稠痰和粘液栓
粘膜上皮局部脱落,杯状细胞增多、管壁平滑肌增生肥厚
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的崩解产物夏科-雷登结晶
临床特征
哮喘发作 因支气管痉挛 黏液栓阻塞 引起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并导致肺气肿和慢性肺心脏病
支气管有毛病
肺气肿
定义
末梢肺组织含气量过多导致肺泡间隔破坏
呼吸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病因/发病机制
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合并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蛋白水解酶增加
分型
1.肺泡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
腺泡周围型: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全腺泡型: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弥漫性扩张
2.间质性肺气肿
外伤
3.其他类型肺气肿
老年:组织回缩力下降 残气量增多引起肺膨胀
瘢痕:肺泡破裂 融合--肺大疱
代偿:切除 部分肺叶后 剩余肺泡过度充气
病理变化
肉眼: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
镜下: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并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血管床明显减少
临床特征
咳嗽、咳痰;呼气性呼吸困难; "桶状胸”; 后期导致肺心病
肺泡有毛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发病机制
肺疾病
COPD最常见(慢支 肺气肿)
III期硅肺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间质纤维化
肺血管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肥大
病理变化
肺部病变
无肌型小动脉肌化
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厚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增生
肺小动脉炎 弹力纤维胶原增生
毛细血管减少
心脏病变
右室肥厚
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5mm
诊断肺心病标准
右心室前壁肌细胞肥大
缺氧导致肌细胞溶解 纤维萎缩
临床特征
呼吸困难 全身瘀血 肝脾肿大
右心衰竭 颈静脉怒张 端坐呼吸
呼酸 肺性脑病
肺硅沉着病
病因/发病机制
吸入二氧化硅粉末(1-2um致病性最强 >5um不致病
巨噬细胞吞噬-SiO2与水结合形成硅酸破坏溶酶体膜
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 胶原沉积
脱离硅尘接触后 仍继续发展(雪崩式发展)
病理变化
硅结节+肺弥漫性纤维化
硅结节最先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而非肺实质
细胞性硅结节--纤维性硅结节--硅肺性空洞
临床特征
咳嗽 浓痰 胸痛
并发症
肺结核病(60%-7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感染 阻塞性肺气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定义
全身遭受创伤、感染及肺内严重疾患时出现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
发病机制
严重损伤→肺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II型)严重损伤+肺泡内大量渗出→氧合障碍
病理变化
肺泡腔内大量蛋白质浆液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表面透明膜(血浆蛋白+坏死上皮细胞碎屑)形成
并发症
肺泡和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肿瘤
鼻咽癌
病因/发病机制
EB病毒 遗传环境因素
好发部位
鼻咽顶部>外侧壁和咽隐窝
来源
鼻咽粘膜柱状上皮储备细胞
病理变化
类型:结节 菜花 浸润 溃疡
组织学类型:鳞癌最常见
扩散途径
转移
淋巴(早期:同侧颈上
首发症状:无痛性结节
血道(较晚:肝肺骨肾
肺癌
病因/发病机制
吸烟/空气/职业/基因突变
c-MYC p53 Rb KRAS
病理变化
中央型肺癌60%-70%
主支气管-叶支气管/近胸膜
位于肺门 包绕支气管形成巨大肿块
阻塞型肺不张
鳞状细胞癌最多
周围性肺癌30%-40%
肺段及其以下支气管
靠近胸膜孤立结节状或球状
种植转移
腺细胞癌最多
弥漫性肺癌
末梢肺组织
粟粒大小结节弥漫分布于肺组织
肺泡细胞癌多见
早期肺癌
中央型
癌组织管内生长 不突破基底膜 未侵犯肺实质 局部淋巴结未转移
周围型
肿瘤直径<2cm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隐性肺癌
影像学检查阴 细胞学检查阳且无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类型
腺细胞癌
最常见
女性 多为周围型
分类
高分化(BAC)、中分化、低分化
预后差于鳞癌 常累及胸膜
鳞状细胞癌
男性 (中老年 吸烟史)多为中央型
分类
角化型(角化珠、细胞间桥)
与EB病毒无关
非角化型(无角化珠、无细胞间桥)
与EB 有关 且最常见
基底细胞型(细胞小,胞质少,细胞呈栅栏样排列)
预后较好
生长缓慢 淋巴结转移晚
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
男性 (中老年 吸烟史)多为中央型 形成巨块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Kulchitsky细胞,癌细胞小、梭形似燕麦形
预后极差 转移最早 对放化疗最敏感
有内分泌功能的--小细胞癌 肺类癌 部分大细胞癌
分子学分型
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突变基因有EGFR ( 30%)、KRAS (4%)、EML4-ALK(2%-7%)。
1.EGFR基因: EFGR突变型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盐酸厄洛替尼的疗效显著。
2.KRAS基因: KRAS是EGFR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单抗药物治疗有效率低,而且目前没有针对KRAS突变的治疗方法。
扩散途径
直接蔓延
中央型-心包 周围血管 对侧肺
周围型-胸膜
转移
淋巴(较早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纵隔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
腺癌主要发生血道转移
脑 肾上腺 骨 肝
副肿瘤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 肺骨关节病 肌无力综合征
激素的异位分泌
呼吸系统疾病
炎症
呼吸系统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居多
肺炎
细菌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纤维素炎
病因/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占90% (3型毒性最强
本来就在人体定植
受寒醉酒疲劳等抵抗力降低时(青壮年
病理变化
一般不累及支气管
肺泡纤维素性炎症
分期
充血水肿期(2天)
病理特征
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寒战、高热、X线显示片状模糊阴影
红色肝样变区(2天)
病理特征
肺叶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
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铁锈色痰、胸痛、X线大片致密阴影
灰色肝样变区(2天)
病理特征
肺充血减退,灰白色,质实如肝
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溶解)
痰液由铁锈色转变为粘液浓痰
溶解消散期(1-3周)
病理特征
肺组织质地变软
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蛋白溶解酶纤维素溶解、大量巨噬细胞 病原体被吞噬溶解
体温下降,X线恢复正常
临床特征
高热寒战 咳痰(铁锈色)
大片致密阴影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并发症
几乎可痊愈
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 由于中性粒细胞过少或功能缺陷→纤维素未吸收
胸膜肥厚或粘连 肺脓肿(金葡 肺链混合感染) 败血症
小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病因/发病机制
多种细菌混合(致病力较弱的致病菌
吸入性肺炎
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
机体抵抗力降低(老年人易患
病理变化
侵犯细支气管及末梢肺组织
一般不累及胸膜
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细支气管周围化脓性炎症
临床特征
听诊湿罗音
X线见散在不规则小片/斑点状模糊阴影
并发症
预后较差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脓毒血症 肺脓肿
军团菌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
嗜肺军团菌
银染或免疫荧光
病理变化
肺泡和细支气管 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
病毒性肺炎
病理变化
肺组织轻度肿大
肺间质充血 淋巴单核浸润 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肺间隔明显增宽
早期肺泡腔无渗出 严重渗出可形成透明膜
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出现包涵体
腺病毒 单纯疱疹 巨细胞病毒(核内 嗜碱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胞质 嗜酸性)
麻疹病毒(胞核 胞质)
临床特点
表现多样 可继发细菌感染
剧烈咳嗽 发绀缺氧
支原体肺炎
儿童和青年高发
病理变化
常累及一叶肺组织 下叶多见 暗红色
特征与病毒性一致 无包涵体
临床特征
顽固剧烈干咳
间质性肺炎
慢阻肺COPD(对比p485)
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慢性支气管炎
定义
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发病机制
吸烟/空气污染/病毒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
较大支气管→小支气管→COPD
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损伤
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
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
杯状细胞增多
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 炎C浸润
平滑肌断裂 软骨变性 萎缩骨化
临床特征
反复发作咳/痰/喘 每年持续3月 2年以上
白色粘液泡沫状
气喘 干/湿罗音 哮鸣音
引发肺气肿/肺心病
支气管扩张症
定义
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
病因/发病机制
反复感染 炎症破坏及阻塞
先天及遗传性疾病
病理变化
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使肺呈蜂窝状
管腔内常含有粘液脓性或脓性渗出物;
管壁的平滑肌、弹力纤维和软骨遭受破坏和肉芽组织取代,纤维化
临床特征
频发咳嗽、咳大量脓痰,咯血
肺脓肿、脓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支气管哮喘
定义
呼吸道过敏引起支气管可逆性 发作性痉挛
病因/发病机制
花粉/尘埃/动物毛屑/真菌
IL-4→B细胞释放IgE-支气管痉挛
IL-5→嗜酸性细胞损伤气道上皮 平滑肌细胞收缩
Th2介导
病理变化
肺因过度充气而膨胀 支气管腔有粘稠痰和粘液栓
粘膜上皮局部脱落,杯状细胞增多、管壁平滑肌增生肥厚
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的崩解产物夏科-雷登结晶
临床特征
哮喘发作 因支气管痉挛 黏液栓阻塞 引起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并导致肺气肿和慢性肺心脏病
支气管有毛病
肺气肿
定义
末梢肺组织含气量过多导致肺泡间隔破坏
呼吸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病因/发病机制
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合并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蛋白水解酶增加
分型
1.肺泡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
腺泡周围型: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全腺泡型: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弥漫性扩张
2.间质性肺气肿
外伤
3.其他类型肺气肿
老年:组织回缩力下降 残气量增多引起肺膨胀
瘢痕:肺泡破裂 融合--肺大疱
代偿:切除 部分肺叶后 剩余肺泡过度充气
病理变化
肉眼: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
镜下: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并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血管床明显减少
临床特征
咳嗽、咳痰;呼气性呼吸困难; "桶状胸”; 后期导致肺心病
肺泡有毛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发病机制
肺疾病
COPD最常见(慢支 肺气肿)
III期硅肺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间质纤维化
肺血管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肥大
病理变化
肺部病变
无肌型小动脉肌化
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厚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增生
肺小动脉炎 弹力纤维胶原增生
毛细血管减少
心脏病变
右室肥厚
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5mm
诊断肺心病标准
右心室前壁肌细胞肥大
缺氧导致肌细胞溶解 纤维萎缩
临床特征
呼吸困难 全身瘀血 肝脾肿大
右心衰竭 颈静脉怒张 端坐呼吸
呼酸 肺性脑病
肺硅沉着病
病因/发病机制
吸入二氧化硅粉末(1-2um致病性最强 >5um不致病
巨噬细胞吞噬-SiO2与水结合形成硅酸破坏溶酶体膜
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 胶原沉积
脱离硅尘接触后 仍继续发展(雪崩式发展)
病理变化
硅结节+肺弥漫性纤维化
硅结节最先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而非肺实质
细胞性硅结节--纤维性硅结节--硅肺性空洞
临床特征
咳嗽 浓痰 胸痛
并发症
肺结核病(60%-7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感染 阻塞性肺气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定义
全身遭受创伤、感染及肺内严重疾患时出现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
发病机制
严重损伤→肺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II型)严重损伤+肺泡内大量渗出→氧合障碍
病理变化
肺泡腔内大量蛋白质浆液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表面透明膜(血浆蛋白+坏死上皮细胞碎屑)形成
并发症
肺泡和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肿瘤
鼻咽癌
病因/发病机制
EB病毒 遗传环境因素
好发部位
鼻咽顶部>外侧壁和咽隐窝
来源
鼻咽粘膜柱状上皮储备细胞
病理变化
类型:结节 菜花 浸润 溃疡
组织学类型:鳞癌最常见
扩散途径
转移
淋巴(早期:同侧颈上
首发症状:无痛性结节
血道(较晚:肝肺骨肾
肺癌
病因/发病机制
吸烟/空气/职业/基因突变
c-MYC p53 Rb KRAS
病理变化
中央型肺癌60%-70%
主支气管-叶支气管/近胸膜
位于肺门 包绕支气管形成巨大肿块
阻塞型肺不张
鳞状细胞癌最多
周围性肺癌30%-40%
肺段及其以下支气管
靠近胸膜孤立结节状或球状
种植转移
腺细胞癌最多
弥漫性肺癌
末梢肺组织
粟粒大小结节弥漫分布于肺组织
肺泡细胞癌多见
早期肺癌
中央型
癌组织管内生长 不突破基底膜 未侵犯肺实质 局部淋巴结未转移
周围型
肿瘤直径<2cm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隐性肺癌
影像学检查阴 细胞学检查阳且无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类型
腺细胞癌
最常见
女性 多为周围型
分类
高分化(BAC)、中分化、低分化
预后差于鳞癌 常累及胸膜
鳞状细胞癌
男性 (中老年 吸烟史)多为中央型
分类
角化型(角化珠、细胞间桥)
与EB病毒无关
非角化型(无角化珠、无细胞间桥)
与EB 有关 且最常见
基底细胞型(细胞小,胞质少,细胞呈栅栏样排列)
预后较好
生长缓慢 淋巴结转移晚
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
男性 (中老年 吸烟史)多为中央型 形成巨块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Kulchitsky细胞,癌细胞小、梭形似燕麦形
预后极差 转移最早 对放化疗最敏感
有内分泌功能的--小细胞癌 肺类癌 部分大细胞癌
分子学分型
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突变基因有EGFR ( 30%)、KRAS (4%)、EML4-ALK(2%-7%)。
1.EGFR基因: EFGR突变型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盐酸厄洛替尼的疗效显著。
2.KRAS基因: KRAS是EGFR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单抗药物治疗有效率低,而且目前没有针对KRAS突变的治疗方法。
扩散途径
直接蔓延
中央型-心包 周围血管 对侧肺
周围型-胸膜
转移
淋巴(较早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纵隔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
腺癌主要发生血道转移
脑 肾上腺 骨 肝
副肿瘤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 肺骨关节病 肌无力综合征
激素的异位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