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史
古代史时期的中国和世界是怎样的?必修三考试重点。本图分析了中外古代时期的哲学(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主要列举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编辑于2020-01-31 06:47:46必修三古代史
中国
哲学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大变革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地主农民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
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
士的活跃
私学兴起
学术下移
内容
儒学创建 强调道德教化和政治国事
孔子
儒家思想早于孔子孔子 是传承和发扬,非起源
思想
仁、礼
伦理道德观念
仪式、礼节和社会规范
德治
治国以礼为主、德法为辅
注重政治人事
教育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有教无类”、全面发展的主张
编订“六经”
孟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性善论
提倡“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
治国
礼法可以兼用
隆礼重法
人可胜天
特点
兼采众长,丰富儒家
--->战国末年社会变革,动荡不安
--->百家争鸣、碰撞交融
--->荀子是稷下学院祭酒
时代+个人
道家 (春秋)老子->(战国)庄子
老子
哲学
道为宇宙本源
事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政治
无为而治
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 消极避世
庄子
哲学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
政治
自然无为->逍遥(思想自由)
影响
法家
主张
(政治)倡导君主(中央)集权 法治(严刑峻法) 倡导改革
(经济)耕战、富国强兵
影响
奠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倡导了改革之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评判依据
墨家
主张
兼相爱
vs爱有分别
交相利
vs重义轻利
非命
vs天命观
非乐
vs礼乐
节葬
vs厚葬
重实利
重名分
儒家
同
尚贤
尚同
代表
劳动者
统治阶级
影响
中国历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
儒家:政治原则和道德典范
道家:传统哲学与精神风貌
法家:崇尚改革
墨家:务实、集体主义
汉代儒学
秦朝
焚书坑儒
实质:文化专制
背景
专制、中央集权(必)
儒士方生批判朝政(直)
影响
结束百家争鸣,开思想专制之先河
摧残儒学和百家思想
利于巩固统一和君主专制
辩证:多角度 发展:当时+后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黄老之学
表现
政治:宽简
经济:修生养息
背景
政治:汉初统一、郡国并守
汉初经济凋敝残破
当时
统治者对秦亡反思
历史
影响
有效
巩固
经济
社会秩序
弊端
王国问题严重
豪强富商并起
匈奴边患日剧
汉武帝时: 儒学开始正统
背景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
汉初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统治
董仲舒改造儒学
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大一统
特点
兼采各家,外儒内法
神学化
继承发展先秦儒学
作用
巩固统治
表现
起用儒士参政议政
创建儒学官方教育体系
儒学传播、文化普及
民间向学风气渐浓
推动士人议政之风
表彰“六经”
实质
文化专制
影响
巩固大一统
对后世政治影响“援理入法”
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导致重道轻器
民间->官方
顺应时代;因时而变;兼容并蓄
宋明理学
魏晋->隋唐
儒、佛、道并立局面的逐渐形成
竞争、记辩
借鉴、融合
(唐)复兴先声
韩愈:道统论
李翱:性命之源(宇宙本源)
借鉴佛道思想 上升儒学地位
宋明:形成并发展儒学复兴
理学发展历程
渊源: 佛道盛行
发端: 宋初三先生
形成 北宋五子
周绍:人与宇宙 张载:气生万物
二程
理生万物
仁是天理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成熟
朱熹 (外求)
本源论
理生万物
三纲五常为天理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明德至善
政治论
存天理、灭人欲
正君心
心学 (内省)
陆九渊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王守仁
心外无理 良知即天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特点
(构成)创建本源论
(侧重)强调义和理
(来源)吸收佛道思想
(方式)思辨化、体系化
影响
标志着儒学成熟
成为元明清官方哲学
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维系专制制度和社会礼教、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晚明心学推动思想、个性解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主流: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哲学 ->日益僵化
强化礼教与专制
空谈义理
强调天命道统
非主流
晚明:心学影响扩大;异端思想兴起
代表:李贽 特点:反正统
背景
时代
(政)君主专制
(经)商品经济萌芽 资本主义产生
(文)理学僵化 心学扩大
(社)市民阶层
个人
受传统束缚小
明末清初
代表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核心
批判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农工商皆本
背景
君主专制;明亡反思
理学僵化;八股败坏人才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评价
进步
解放思想;发展儒学
近代民主先声
一定程度冲击君主专制
局限
未突破旧制度
没有制度创新
未动摇理论基础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概要
春秋战国
开始形成
孔->孟荀
汉
成为正统
董仲舒
宋明
理学成熟
北宋五子->朱熹 程朱理学
陆九渊->王守仁 陆王心学
明清
批判中发展
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思想界变迁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法家专制
汉初:黄老之学
汉武帝:独尊儒学
魏晋->隋唐:三教并立
北宋:理学正统
明清:理学正统,心学扩大
儒学地位变迁
周:王官之学
春秋战国:百家显学
汉武帝->明清:官方正统
儒学理论发展历程
周:起源
春秋战国:创立
民本
汉:神学化
宋明:成熟
君本
明末清初:批判发展
民本
儒学与其他学术思想的关系及典型代表
关系: 竞争、碰撞 融合、发展
代表
战国荀子:隆礼重法
汉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家:本源论
科技与文化
科技
历程
16c前
特征:领先世界
原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农耕经济发展繁荣
儒学与科技推动教育
民族对外交流频繁
代表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外传
17-18c
特征:传统科技由盛转衰
原因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小农经济阻碍转型
儒学重道轻器,八股取士败坏人才
闭关锁国
代表成就
四大科技巨著
明清西学东渐
特点
人文>自然
实践>理论 技术>科学
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
成因
儒学主导
小农经济
影响
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社会进步
影响世界
艺术
汉字与书法
汉字:起源于原始时代,甲骨文已为成熟文字
书法
审美
实用
汉代以来成为艺术
魏晋书法大发展
中国画
山水画
意境
文人画
多方面艺术素养
戏曲、京剧
来源:徽戏+汉戏+昆曲+秦腔->京剧
历程
开始:清乾隆 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1840后
特点
程式化、虚拟化
文学
文学作品与史料
具有一定史料价值,须有一手史料作佐证
文学与时代 文学有时代烙印
雅->俗 =>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
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轴心时代
时间和地域
公元前600-300年
北纬30°上下地区
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犹太教先知们、释迦摩尼、孔老
现象
文化上“终极关怀”的觉醒,即超越突破原始文化,开始用理智与道德来面对世界
产生宗教和文化元典
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决定了今天不同的文化形态
人类文明多样性 包容、共同发展
世界
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
智者学派
古希腊 职业教师
主要观点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
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忽视德与法;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
思想主张
理性
强调美德
“自我”
评价
(哲学贡献)首次发现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历史)强调理性,成为启蒙思想之源
(人物品质)捍卫法律与思想自由
比较
智者->苏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比较同时期中国思想家
同
重视人与社会,富有人文色彩
异
古希腊vs春秋战国
个体vs社会
个人权利vs和谐共处
(海洋)vs(内陆)
(商业)vs(农业)
斯多亚学派
浮动主题
影响
奠基了中国传统哲学
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影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