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官制度
关于西周、战国、秦朝、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清朝:科举制选官制度的思维导图,对于想了解历史朋友很有帮助。
关于世界中古史各国封建化过程的思维导图,分为东亚:朝鲜对中国模式的借鉴、日本、越南;南亚印度;西亚阿拉伯;东欧等板块介绍, 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
社会主义发展史思维导图,包含19世纪50-60年代的工人运动、巴黎公社、19世纪后期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等内容,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喜欢详细的,大家可以借鉴。
超全!最细节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图,包含第一阶段16世纪—18世纪;第二阶段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19、20世纪初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选官制度
西周
世卿世禄制
战国
方式
1.军功入仕
2.举荐入仕
3.自荐入仕
秦朝
二十级军功爵制
内容
影响
以实现国家整体目标为依据,以功利主义为依归,激发社会活力
西汉
初期
1.军功授爵
2.任子
两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职三年保任弟子一人为郎
3.赀选
规定家产十万又不是商人的人,可以候选为郎
汉武帝后
察举制
背景
基本内容
1.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2.特科:茂才、贤良方正等
积极
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参与政府统治,扩大统治基础
察举者多是儒生,一定程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消极
东汉后期,地方长官由当地名门望族担任,使得其弟子成为举荐对象
征辟制
积极:将一些本不愿意为官的硕学名儒之士加入统治阶层,扩大统治基础
消极:官僚以公徇私,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增长
公车上书
博士弟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产生原因
1.汉代察举制弊端丛生
2.加上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世家大族势力较强,统治者与其妥协的结果
1.设置中正
2.确定资品
3.划分官品
4.按品授官
1.选举政策的制度化
2.选举权收归中央,加上中央集权
3.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4.对士族门阀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九品中正制最初是对士族力量的妥协
2.使得士族获得官员的选举权
3.促进了士庶分化
4.促进了士族内部的分化
隋朝—清朝:科举制
隋朝创立
隋文帝选官不问门第
隋炀帝首创进士科
唐朝进一步发展
基础
学校教育繁荣
中央馆学:六学和二馆
州县学
私学
来源
生徒
乡贡
科目
秀才 进士 明经 明法 明书 明算
特殊现象
1.没有糊名制,人事请托
2.中举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意义
1.将选官制度从士族门阀中夺回来,皇权加强,中国进一步官僚化
2.读书应试做官三个环节联系起来,唯才是举,选拔人才,加强行政效能
3.庶族获得参政机会,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宋
考察科目
论 策 经义
诸科
选拔特殊形式
1.王安石变法 三舍法
2.保举制
3.八行科取士
程式
解试
省试
殿试
特点
1.皇帝总揽取士大权
2.不重门第,广泛取士
3.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1.分割考官权限
2.锁院
3.封弥、誊录
4.取士宽厚,网罗众多
1.网罗了大量英俊,奠定了文官制度的政治基础
2.刺激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明
乡试
会试
变化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八股文为考试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