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时间线
这是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时间线的思维导图,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编辑于2025-01-27 11:26:14魏晋南北朝时间线
跨度
从三国到隋朝建立共计369年的历史
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成立
公元220年
曹操去世,曹丕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三国开始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关羽被杀,刘备起兵讨伐东吴
深入吴境,后被陆逊火烧联营
夷陵之战
东吴因杀关羽,怕被蜀汉报复,向曹魏称臣,曹丕封孙权吴王
公元223年
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
公元225年
诸葛亮七擒孟获
公元226年
曹丕病逝,曹睿继位——魏明帝
孙权趁机攻魏,被击败
公元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至公元234年,共计五次北伐曹魏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
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公元229年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孙吴。后迁都建康
公元231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公元234年
山阳公刘协病逝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不久病逝
东吴响应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
公元237年
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与孙权结盟
公元238年
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兵平定辽东叛乱
公元239年
曹睿病亡,曹芳继位——魏齐王
留司马懿、曹爽辅政
公元241年
东吴太子孙登病逝
公元246年
蜀汉蒋琬病逝,死前上书刘禅,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刘禅任命费祎为大将军辅政
姜维率兵进攻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等
公元247年
曹魏 曹爽软禁郭太后,独揽大权
公元249年
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出洛阳祭拜魏明帝发动政变
高平陵之变
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
公元250年
蜀汉姜维攻打西平,俘虏魏将郭循
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第四子鲁王孙霸,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
公元251年
司马懿病逝,司马师独揽大权
公元252年
曹魏趁孙权去世派司马昭带兵攻打东吴,被诸葛恪击败
孙权去世,10岁的孙亮继位——吴少帝
诸葛恪辅政
公元253年
降将郭循刺杀费祎,费祎死后,刘禅命姜维总督内外军事
此后姜维对魏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诸葛恪伐魏失败,被孙峻杀死,孙峻辅政
公元254年
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立曹髦为帝
公元255年
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司马师率部平定叛乱
毌丘俭战死,文欣逃往东吴
不久司马师病逝
司马昭率军回到洛阳,掌握大权
孙峻与魏国交战获胜
公元256年
孙峻死,其弟孙綝(chēn)辅政
公元257年
诸葛诞为讨伐司马昭,联合东吴起兵
最终失败,诸葛诞被杀,夷三族
吕据与滕胤密谋推翻孙綝,最终失败被杀
公元258年
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吴景帝
孙休杀孙綝,亲自掌权
孙亮谋划诛杀孙綝最终失败
公元260年
曹髦试图杀司马昭,被司马昭所杀
司马昭改立曹奂为帝——魏元帝
公元262年
司马昭派兵攻打蜀汉,次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3年
交阯郡吏吕兴等谋反,叛吴降魏
公元264年
孙休病逝,孙皓继位——孙末帝
公元265年
司马昭病逝,长子司马炎继位
公元266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位,国号晋,史称西晋。
曹魏灭亡
公元268年
孙浩攻打西晋,被司马望大军所拒
公元269年
孙浩再次派兵北伐,被击败
公元271年
孙浩亲自率军伐晋,平定交阯之乱
公元279年
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
公元280年
东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公元290年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
公元291年
公元291年,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以谋反罪杀死杨俊及其家属数千人
八王之乱开始
杨俊死后,汝南王司马亮和重臣卫瓘执掌朝政
贾南风让晋惠帝下诏给司马玮,司马亮和卫瓘谋反,将其诛杀。
事后不承认下过诏,又以擅杀朝廷大臣的名义处死司马玮
贾南风掌握西晋朝廷大权
公元297年
李特率关中流民进入汉中
公元299年
贾南风设计杀死太子司马遹
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
公元300年
赵王司马伦以谋杀太子的罪名杀死贾南风独揽朝政大权
公元301年
公元301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引起其他王室不满,共同讨伐
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共同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
迎回晋惠帝,司马囧主理朝政
公元302年
公元302年,司马顒上表陈述司马囧罪状,起兵攻打洛阳
司马顒声称洛阳城内的长沙王司马乂是内应
司马囧攻打司马乂,被司马乂打败
司马乂独揽朝政
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将军
公元303年
公元303年,司马顒和司马颖联合攻打洛阳
公元304年
公元304年,在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逮捕司马乂,送给司马顒,司马乂被火烤死
司马顒立司马颖为皇太弟
东海王司马越不满司马颖,带着晋惠帝攻打邺城,被司马颖击败,晋惠帝被司马颖俘获
司马颖攻打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被司马腾联合少数民族击败
司马颖逃亡中被抓,后被杀
匈奴刘渊成为司马颖的外援
司马颖遭汪俊围攻,遣刘渊发兵救援
十月,刘渊趁机宣布独立,称汉王,自称继承汉朝正统
公元305年
司马顒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
司马越以“欲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公元306年
李雄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李雄死后传位于侄子李班,引起自己儿子的不满,儿子李期杀死李班自立
公元307年
公元307年,晋惠帝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晋怀帝
下诏让司马顒回朝,司马顒回朝途中被南阳王司马模派遣将领将司马顒连同三个儿子杀死
八王之乱
皇后贾南风想要夺权开启八王之乱
直到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
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朝廷大权,八王之乱结束
司马越派琅琊王司马睿前往建邺
公元308年
匈奴人刘渊建国,国号汉,定都平阳。后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汉赵
公元310年
刘渊病死,太子刘和继位,不久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汉昭武帝
公元311年
三月,东海王司马越在豫州去世
将领率军将司马越灵柩送回徐州,被刘聪派出的石勒截杀,十万晋军全军覆没
六月,刘聪派前赵大将刘曜攻破洛洛阳,晋怀帝被俘,送往平阳,后被杀
此后三年,西晋没有皇帝
西晋迁都长安
公元312年
石勒攻下襄国,以此为根据地
公元313年
西晋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
次年,晋怀帝死讯传至长安,司马邺继位——晋愍帝
公元316年
刘曜攻入关中,破长安,晋愍帝被俘
西晋灭亡
公元318年
刘聪病逝,太子刘粲继位,靳准杀刘粲夺权。刘曜听说后自立为帝,并率军平叛
次年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石勒也派兵攻打靳准
司马睿在建康(建邺,避司马邺名讳)称帝——晋元帝,史称东晋
开启近百年的门阀政治
公元319年
石勒和刘曜反目
石勒派王脩向刘曜进献俘虏
刘曜封石勒为赵王,加殊礼。
刘曜又听了曹平乐的建言,怀疑王脩是来探虚实的,把王脩杀死
王脩副将刘茂死里逃生,把消息告诉了石勒
石勒自立为赵王,大单于。史称后赵
公元320年
凉州刺史张寔被乱党刺杀,其弟张茂继承爵位
公元321年
晋元帝加封慕容廆,都督幽、并二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
祖逖北伐
闻鸡起舞
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领土
打算收复黄河以北的领土,此时,王敦、王导和晋元帝的矛盾越来越大,朝廷无心北伐
祖逖郁郁而终
公元322年
晋元帝去世,太子司马绍继位——晋明帝
王敦由武昌攻入建康,清除异己,返回武昌,遥控朝政
公元323年
成汉太傅李骧攻下东晋越嶲(xī)、汉嘉二郡
刘曜率28万大军攻打凉州张茂
张茂投降,受封凉王,史称前凉
公元324年
后赵司州刺史石生斩杀前赵河南太守尹平
前赵和后赵开始互相攻伐
张茂去世
晋明帝派使者授予张骏(张茂之子)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前赵派使者,封张茂为成烈王,册封张骏为凉州牧、凉王
晋明帝趁王敦病重起兵讨伐,王敦派兵进攻建康
不久王敦病逝,王敦之乱平定
公元325年
晋明帝病死,晋成帝司马衍继位——晋成帝,庾太后临朝听政,外戚颍川庾氏的庾亮辅政
公元326年
前赵刘曜联合东晋发兵攻打后赵
被后赵攻占了司、豫、徐、兖等州
公元327年
苏峻、祖约共同起兵反叛
平定王敦之乱有功
祖逖弟弟祖约,祖逖死后,继任豫州刺史
受到庾亮的打压
公元328年
石虎攻打刘曜被刘曜击败,并攻下后赵多地
同年,石勒亲自领兵攻打刘曜
前赵灭亡刘曜被擒,让其写劝降信给其子刘熙,不从,被杀
苏峻率军攻入建康城内
庾亮出逃
天下勤王之师拥立陶侃为主帅,讨伐苏峻
公元329年
前赵太子刘熙和刘胤退出长安,逃往上邽。长安被后赵占领
后石虎带兵攻破上邽
刘熙、刘胤以及前赵王公大臣三千过人尽皆被杀
陇西之地的氐羌两族首领投降后赵
前赵灭亡,立国二十六年
河南王鲜卑人慕容吐延被刺杀
其子叶延继位,以祖父名字吐谷浑为国号
东晋平定苏峻、祖约叛乱
公元330年
石勒改称皇帝——赵明帝
公元333年
石勒去世,石弘继位
公元334年
成汉皇帝李雄去世,太子李班继位
李班将政事委托给李寿
李越杀李班,废其皇帝位,李越推举李期为帝
李越被封为相国、建宁王
石弘禅位给石虎,石虎不许
后废石弘为海阳王,不久石勒子嗣尽皆被杀
公元335年
石虎迁都邺城
天竺僧人佛图澄因料事如神得到石虎推崇
石虎下令解除汉魏以来对佛教的禁令,佛教在北方得以发展
公元337年
慕容廆去世,世子慕容皝继位
慕容皝的哥哥慕容瀚和弟弟慕容仁都因军功深得人心,季弟慕容昭也深受慕容廆喜爱
慕容皝对兄弟猜疑加重
慕容瀚出逃段部鲜卑
慕容仁和慕容昭密谋造反被泄露
慕容皝杀慕容昭,派兵攻打慕容仁
被慕容仁击败,自称辽东公
慕容皝击败慕容仁,慕容仁被赐死
石虎自称大赵天子,立太子石邃为天王皇太子
石虎杀石邃,立石宣为皇太子
公元338年
公元338年,石虎派水军十万,步骑兵七万攻打段部鲜卑
前燕慕容皝率兵攻打段部鲜卑北部,与后赵形成夹击之势
段部鲜卑被击败,石虎又攻打前燕
多日不克,后赵军队撤退,又被前燕慕容恪带兵追击损失惨重
只有石闵(冉闵,石虎的养子)的军队得以保全
石虎加封了氐族首领蒲洪,计划利用他们的力量攻打东晋
12月,段部鲜卑向后赵投降,后又向前燕投降
后赵石虎派麻秋率军迎接段部鲜卑,慕容皝亲率大军迎接段部鲜卑
两军再次大战,慕容恪大败后赵军,斩杀数万人,收复段辽
段辽不久反叛被杀
李寿攻陷成都,杀李越,废李期
李寿篡位,改国号“成”为“汉”
李寿死后,儿子李势继位
公元339年
石虎派兵攻打荆、扬二州北部
王导去世
庾亮北伐
攻下一些城池,认为成汉不足滤,真正的对手是后赵
打算屯兵石城,为北伐准备,但遭群臣反对,只得搁浅
公元340年
慕容瀚归前燕
石虎写信给李寿,联合攻打东晋
李寿最终拒绝
石虎征兵攻打前燕被慕容皝击败
东晋封慕容皝为燕王
东晋庾亮去世,朝廷任命庾冀镇守武昌
公元341年
慕容皝讨伐鲜卑人建立的宇文部、扶余人建立的高句丽
攻入高句丽王都,高句丽王高钊单枪匹马而逃
慕容皝的使者刘翔到建康,请求封慕容皝为燕王,历经一年时间才被准许
公元342年
在庾冰干预下,晋成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称帝——晋康帝
晋成帝驾崩,其子尚在襁褓中
公元343年
成汉李寿去世,李势继位,
公元344年
前燕攻打宇文鲜卑
宇文逸豆归逃至大漠而死
慕容瀚被慕容皝赐死
晋康帝去世,两岁的司马聃继位——晋穆帝
其母褚蒜子摄政
公元345年
在何充支持下,桓温任荆州刺史
东晋庾翼病逝,死前上书让其子庾爱接替荆州刺史
公元346年
前凉张骏去世,大臣上表东晋,请求立世子张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王
后赵派麻秋率兵攻打前凉
桓温决定伐成汉
公元347年
麻秋攻打前凉,被前凉击败
桓温率军灭掉割据益州的成汉
成汉立国四十四年
公元348年
太子石宣杀死石韬
石虎知道之后,杀了石宣
将十万东宫卫士发配凉州
立石世为太子
慕容皝去世,世子慕容俊袭位
皇帝年幼,司马昱担心桓温独揽大权,培养扬州刺史殷浩与之对抗
桓温平蜀有功,封平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公元349年
石虎称帝
旧太子党人梁犊于关中叛乱
石虎派李农平叛,被击败
石虎派羌将姚弋仲和氐将蒲洪将梁犊叛乱平定,二人也以此获封
氐羌二族开始坐大
石虎去世,十一岁太子石世继位
石遵起兵讨伐张豺
石遵进入邺城后,杀张豺,以刘太后名义废石世,自己称帝——赵成帝
后又杀刘太后和石世
石遵的行为引起沛王石冲的不满,起兵讨伐石遵
石冲大败,被赐死
慕容俊趁后赵大乱,派兵攻打后赵
石遵想要密谋杀死石闵,被石闵知晓,石闵先行动,和石鉴联合,杀死石遵,拥立石鉴为帝
石闵封大将军,武德王,把持朝政
引起胡人反抗,石闵杀掉胡人军队,还颁布杀胡令
镇守襄国的石虎之子石祗联合姚弋仲、蒲洪讨伐石闵
桓温也趁后赵国内混乱攻打后赵
公元350年
石闵废石鉴皇帝位,杀石虎子孙三十余人
石闵假借谶文,称帝,国号魏
改回冉姓
蒲洪和姚弋仲争夺关中地区
蒲洪为了迎合当时的谶语改称苻姓,苻洪
苻洪被麻秋毒杀,麻秋被苻洪之子苻建所杀,苻建统领氐族
苻建带领部众攻占关中
东晋北伐
公元351年
慕容恪率军攻打冉魏
冉闵攻打后赵,后赵向姚弋仲、前燕求救,最终冉闵大败
后赵又派刘显带兵攻打邺城,刘显大败,杀石祗向冉闵投降
后赵灭亡
苻建称天王、大单于、秦王
公元352年
氐族人苻建建国,国号秦,史称前秦
慕容恪攻打冉闵,冉闵被俘。冉闵在龙城被杀,冉魏灭亡
慕容儁称帝——燕景昭帝,国号大燕,史称前燕,定都蓟城
公元353年
张重华死后,世子张曜灵袭位
张祚在张重华母亲支持下上任大将军、凉州牧,自称梁王
慕容恪率军攻灭冉魏余部
殷浩北伐,接连败北,被桓温弹劾,贬为庶人
公元354年
前秦丞相苻雄去世,其子苻坚继承爵位
后秦姚襄向慕容儁投降
二月,桓温北伐,攻打前秦,大胜
后兵败撤退
公元355年
苻建立苻生为太子
六月,苻建去世,太子苻生继位
苻生继位后,六位辅政大臣杀了五位
前凉张祚担心河州刺史张瓘势力过大,用计让张瓘攻打胡人,自己在背后偷袭张瓘,被张瓘知晓
张瓘攻打张祚,并发檄文复立张曜灵,宋混与张祚不和,起兵响应,张祚杀张曜灵。
张祚被乱兵所杀
年仅七岁的张玄靓被推举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张瓘入城,推张玄靓为凉王,自己为使持节、凉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
公元356年
前燕攻打段氏鲜卑,段龛不敌,投降
桓温再次北伐
姚襄大败,周成投降,桓温占据洛阳
公元357年
姚襄带领残部攻关中,被前秦击败,姚襄被杀,姚苌带领其众,向前秦投降
苻建的侄子苻坚杀苻生自立
苻坚去皇帝号,自称大秦天王
任用王猛实行改革,历时十多年,国立大增
慕容儁派慕容垂率领八万士兵攻打塞北地区丁零敕勒部
匈奴单于向慕容儁投降
公元358年
前燕准备攻打前秦、东晋,开始征兵
东晋太守诸葛攸讨伐慕容儁
被慕容恪击败
公元359年
凉州牧张瓘失去人心,忌惮宋混实力,废掉凉王张玄靓自己取而代之。调集军队准备对付宋混,宋混提前知晓,击败张瓘
宋混重新拥立张玄靓,并让其去掉凉王封号,任凉州牧。宋混出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东晋豫州刺史谢奕去世,为防止桓温坐大,朝廷任命谢安之弟谢万为豫州刺史,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
谢万出兵救援洛阳,自己单骑返回,被朝廷贬为庶人
公元360年
前燕慕容儁阅兵时去世
慕容暐继位——燕幽帝,慕容恪辅政
桓温向朝廷举荐谢安为司马
东晋想趁前燕新主年幼北伐,被桓温阻止,因为慕容恪尚在
公元361年
晋穆帝司马聃驾崩,无子嗣
琅琊王司马丕继位——晋哀帝
公元364年
前燕攻克洛阳
晋哀帝司马丕去世,无子嗣
琅琊王司马奕继位——晋废帝
公元367年
前燕慕容恪去世
公元369年
桓温攻打前燕,被慕容垂击败
慕容评忌惮慕容垂,联合太后想要杀掉慕容垂
慕容垂和儿子慕容令逃往前秦
苻坚派兵救援前燕
前燕答应给前秦的土地在战后不愿给,前秦攻打前燕
桓温北伐,连败燕国,但被慕容垂击败
公元370年
前秦苻坚派王猛、慕容垂灭掉前燕
金刀计
公元371年
前秦灭仇池
拓跋珪出生
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
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简文帝
公元372年
司马昱去世,太子司马曜继位——孝武帝
公元373年
桓温病逝,其弟桓冲带领部众
桓温之子桓玄继承了桓温的爵位
公元374年
前秦攻占东晋梁州、益州
公元375年
前秦王猛去世
公元376年
前秦灭前凉
前秦灭掉鲜卑拓跋部的代国
公元377年
谢玄在广陵招募军士,组建新军——北府兵
公元378年
襄阳之战,前秦俘虏东晋襄阳守将朱序
襄阳之战,为了策应西线,东线派出七万人攻彭城
东晋派谢玄出战,北府军首战
公元380年
前秦苻洛、苻重起兵反叛被平定
公元382年
苻坚派吕光征伐西域
吕光征讨西域回途听说淝水之战失败,在凉州自立为王,建立吕氏政权
公元383年
前秦发动对东晋的全面战争
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各胡族纷纷立国
慕容垂在河北复国,史称后燕
前燕皇族慕容泓关中建国西燕
前秦羌将姚苌建国后秦
镇守前秦勇士川(甘肃榆中)的鲜卑将乞伏人国仁建立西秦
淝水之战东晋大胜
东晋趁前秦内乱收复大批土地
公元386年
鲜拓跋部首领拓跋珪恢复了此前被前秦灭掉的代国,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
公元391年
拓跋珪先后击败贺兰部、高车、若然等草原诸部
公元394年
后秦帝姚兴和西秦帝乞伏乾归灭前秦
西燕被后燕皇帝慕容垂所灭
北魏拓跋珪出兵帮助西燕
公元395年
后燕派太子慕容宝攻打北魏,参合陂(bēi)一战,后燕惨败
公元396年
后燕皇帝慕容垂御驾亲征北魏,击败拓跋珪,退军途中病死
孝武帝睡梦中被张贵人杀害
其子司马德宗继位——晋安帝
公元398年
北魏皇帝拓跋珪趁机进攻后燕,连战皆胜
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河西鲜卑首领秃发乌孤脱离后凉割据自立,史称南凉
最后被西秦所灭
后凉的沮渠蒙逊举兵反叛,推举建康(甘肃酒泉)太守段也为凉州牧,史称北凉
沮渠蒙逊杀段也自立
后燕慕容宝被北魏拓跋珪击败,后燕分裂两地
慕容德不愿撤往北方,南下滑台,建国南燕,后迁都广固
公元400年
北凉敦煌太守李暠叛北凉自立,建立西凉
后秦灭西秦,乞伏乾归投降,受到姚兴重用
公元402年
桓玄在江陵起兵叛乱,攻入建康
公元404年
刘裕率领北府兵以勤王为名,攻打桓玄
桓玄最终兵败被杀
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自己称帝,国号楚,史称桓楚
公元405年
敦煌太守李暠叛北凉,建国西凉
后被北凉所灭
公元407年
后秦将领赫连勃勃叛秦自立,建立胡夏政权
慕容宝的养子高云建立北燕
冯跋举兵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帝,后冯跋自立,史称北燕
公元408年
道武帝拓跋珪为防止外戚干政,实施“子贵母死”制度
公元409年
拓跋珪的次子拓跋绍杀死拓跋珪
拓跋珪长子拓跋嗣诛杀拓跋绍即位——北魏明元帝
刘裕北伐南燕,次年灭南燕
公元411年
刘裕击溃卢循,收复岭南
公元412年
刘裕派人攻打谯蜀,第二年谯蜀被灭
公元414年
西秦灭南凉
公元415年
北府军攻克襄阳,收复荆扬二州,统一了南方
公元416年
十二月,后秦幼主姚泓初立
刘裕北伐后秦,次年灭后秦
此后北府军走向落寞
公元419年
刘裕杀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晋恭帝
公元420年
北凉灭西凉
寒族刘裕逼迫晋恭帝退位,建国,国号宋,定都建康史称刘宋
南朝开始
公元422年
拓跋嗣攻打刘宋,夺取大片土地
拓跋嗣患病,册封拓跋焘为皇太子,命其临朝听政
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不久病重去世
庙号高祖,武皇帝
刘义符即位——宋少帝
公元423年
拓跋嗣驾崩,北魏拓跋焘继位——北魏太武帝
公元424年
太武帝拓跋焘开始攻打柔然
最终柔然臣服
群臣拥立刘义隆为帝——宋文帝
元嘉之治
劝学、招贤等一系列措施,是百姓得以修养生息
檀道济等人发动政变,废宋少帝为营阳王,不久杀之
公元425年
赫连勃勃去世,其子赫连昌继位
刘义隆亲政
公元426年
拓跋焘攻胡夏,攻下关中,胡夏迁至平凉
公元431年
胡夏皇帝赫连勃定灭西秦
后又想灭北凉,途中被吐谷浑部落袭击,赫连勃定被俘,胡夏灭亡
公元436年
北魏灭北燕
公元439年
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健出降,北凉灭亡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掉北凉统一北方
北朝开始
公元443年
北魏灭掉后仇池
公元445年
北魏仍采用曹魏时期颁布的《景初历》
刘宋改换历法,采用天文学家何承天编纂的《元嘉历》
公元446年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拓跋焘在平定盖吴叛乱时,在长安寺庙中发现大量兵器,大怒,将全寺僧人诛杀,查抄寺庙财产。过程中又发现寺庙中有当地郡守和富人所寄存的财物数以万计。在同样厌恶佛教的崔浩建议下开始灭佛
公元450年
拓跋焘任命司徒崔浩兼秘书事,和高允等人撰写北魏国史,嘱咐崔浩写国史“务从实录”,一切按照事实书写
崔浩将北魏从部落起家到入主中原的历史,毫无隐讳的公之于众。鲜卑人看过大为震惊,认为崔浩故意暴扬国恶,纷纷向拓跋焘告状
拓跋焘下令诛杀崔浩及清河崔氏,和崔氏有姻亲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尽皆夷族
主要原因还是胡汉之争
刘义隆第二次北伐
刚开始取得一些战果
十月,拓跋焘开始反击,刘宋军队溃败。
拓跋焘打到了瓜州(六安)
公元451年正月,拓跋焘班师而还
身后没有攻克的城池直接绕过
北魏没有水师,不敢贸然渡江
一路残暴行径引起刘宋各地军民的反抗
导致北魏大军南下,攻破六州之地,所过之处,男子斩首,婴儿被杀,刘义隆元嘉之政成果彻底崩坏,北魏同样损失巨大,开始修养生息
公元451年
北魏太子拓跋晃死
拓跋焘宠臣宗爱和太子的心腹发生冲突,宗爱诬告这些人,让拓跋焘认为他们是在太子的支持下干预皇权,处死这些人,风波波及东宫。拓跋晃陷入恐惧,不久忧郁而死
公元452年
二月,拓跋焘被宗爱刺杀,年45岁
拓跋焘试图加封拓跋晃的儿子,让宗爱十分恐惧,害怕有一天会被治罪
北魏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yǎ)、薛提等高级官员封锁消息商议对策
争论是立皇孙拓跋濬还是秦王拓跋翰,被宗爱知道后,诱骗他们入宫杀死
宗爱拥立拓跋余为帝
刘义隆第三次北伐
三月,拓跋焘去世消息传至刘宋,刘义隆想要趁新主继位之际发动北伐
遭到众大臣反对
未取得战果
公元453年
十月,拓跋余祭拜东庙,被宗爱派的小黄门贾周刺杀身亡
拓跋余对宗爱的嚣张跋扈不满,想要筹谋削去宗爱的权利
宗爱一面封锁消息,一面在皇室中选拔容易控制的人准备拥立为皇帝
羽林郎刘尼劝宗爱拥立拓跋濬,宗爱不同意,刘尼将事情告知殿中尚书源贺,二人和南部尚书陆丽商议,拥立皇孙拓跋濬为帝
源贺掌管宫廷禁卫,凭职权拿下皇宫防卫,刘尼、陆丽接拓跋濬回城
拓跋濬称帝——文成皇帝
以弑君之罪处死宗爱
江州刺史刘骏知道刘劭弑父的实情后,起兵征讨,各地纷纷响应
四月27日,刘骏在新亭登基称帝——宋孝武帝,大赦天下
二月二十一日,太子刘劭假传刘义隆诏令,以宫中发生政变为由率东宫卫戍部队杀入皇宫,刘义隆被杀。刘劭伪造诏书,徐湛之、江湛谋反弑君,我赶到时已晚,如今罪人已被杀,大赦天下,改元太初。刘绍称帝——宋元帝
公元452年,有名叫严道育的巫女自称能驱使鬼物,刘英俄、刘劭、刘濬对严道育奉若神明。太子刘劭和弟弟刘濬经常在政事上犯错,受到刘义隆批评。让严道育帮忙隐瞒过错。甚至要缩短刘义隆的阳寿,后被告发,刘义隆只是责备了兄弟二人,严道育下落不明。
公元453年,刘濬任荆州太守,路过建康,打算让严道育和太子相见后带去荆州,刘义隆得到密报查获了严道育在京口藏身,得知刘劭、刘濬仍和严道育有来往,决定废掉刘劭,赐死刘濬。但立谁为太子成了问题,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濬的生母潘淑妃,潘淑妃离开通知了儿子刘濬
公元454年
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建造“云冈石窟”
公元456年
17岁的拓跋濬将三岁的儿子拓跋弘立为太子,依照传统,赐死了拓跋宏的生母李贵人,同年将冯贵人封为皇后
公元458年
第一次青州之战,以刘宋的全胜结束
十一月,北魏增派13万骑兵支援敕文,进攻青州,北魏大败。一个月后,北魏军队再次重来,又败
刘宋积射将军殷孝祖在北魏边界,清水东岸修筑两座城垒,北魏派兵攻打刘宋,被刘宋击败。刘宋先后两次挫败北魏
第一次青州之战
公元464年
刘宋的刘骏去世,16岁太子刘子业继位称帝——宋前废帝
登基两个月,下令废除刘骏的所有新政,恢复刘义隆时期的制度
辅政的刘义恭消极避事,大权落入寒门大臣戴法兴、巢尚之的手中
刘子业因为爷爷刘义隆、父亲刘骏都排行老三而登上帝位,就决定杀了排行第三的晋安王刘子勋,此时的刘子勋只有十岁,身边人向邓琬求救,在邓琬运作下,刘子勋起兵造反
公元465年
北魏拓跋濬去世,12岁拓跋弘继位——献文帝,尊皇后冯氏为太后
北魏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趁少主年幼大肆诛杀异己,上位丞相,把持北魏朝政
刘义隆之子刘昶受到刘子业猜忌,逃亡北魏
刘子业在巫师和数百名宫女的陪同下举行射鬼仪式。仪式结束,刘子业被寿寂之斩杀,拥立湘东王刘彧为帝——宋明帝
公元466年
侍中拓跋丕高乙浑谋反,拓跋弘年幼,由冯太后主持谋划,下令将乙浑诛杀——冯太后临朝称制
第二次青州之战
薛安都投降北魏,北魏发兵南下
吸取拓跋焘过于残暴的教训,派建安王陆馛(bó)一路安抚民心
公元470年,第二次青州之战结束
刘子勋兵败后,薛安都请降,刘义隆派五万大军迎接,引起薛安都大惊,联系北魏,连同汝南太守常珍奇一起献城投降,请求北魏发兵。此时的北魏,冯太后刚稳住朝堂。
正月,宋明帝刘彧征讨刘子勋,几天后刘子勋在邓琬、等人推举下在寻阳称帝
消息传开,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举兵响应
公元471年
八月,北魏皇帝拓跋弘萌生退意,将帝位传给年仅四岁的拓跋宏——北魏孝文帝
献文帝拓跋弘与冯太后争权,以退为进。进位太上皇执掌大权,冯太后进位太皇太后失去了掌控朝堂的法理支撑
刘彧没有子嗣,太子刘昱是过继的,生父是谁不知,为保证太子顺利继位,刘彧杀刘休祐、刘休仁、刘休若等
公元472年
刘彧在建康病逝,刘昱登基称帝——宋后废帝
刘彧为了太子能顺利称帝,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和重臣,只有贵阳王江州刺史刘休范得以幸免,认为刘休范平平无奇,构不成威胁
朝中大权被寒门袁粲、褚渊以及刘彧宠臣阮佃夫、王道隆把持
刘休范私下结交豪杰囤积物资
公元474年
刘休范叛乱结束后,萧道成升任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和袁粲、褚渊、刘秉并称四贵
五月,刘休范在江州发动叛乱,打出清君侧的名号,兵发建康
刘休范被诈降的屯骑校尉黄回和越骑校尉张敬儿斩杀
萧道成命陈灵宝将刘休范首级送往台城,但张玲宝途中遇到刘休范的军队,吓得扔掉首级逃入城中,大喊刘休范已死,但没有首级作证,无人相信。许久之后,刘休范的死讯才在军中流传。
公元476年
北魏太上皇拓跋弘离奇死亡
冯太后以孝文帝拓跋宏年幼为由,临朝称制
公元477年
农历七夕夜,刘昱睡前对侍卫杨玉夫说到,七夕夜里看到织女过河速来报我,若我没看到,就把你杀了
杨玉夫和杨万年一起杀了刘昱,将首级带出交给王敬则,王敬则带着首级找到萧道成。萧道成带甲胄入宫,宣布刘昱已死,以太后的名义诏袁粲、褚渊、刘秉进宫商议。
以太后的名义宣布刘昱的罪状,立安成王刘准为帝——宋顺帝
公元479年
北魏借刘昶之名发兵南下,声称为刘宋复国
三路大军攻淮阴、广陵、寿阳
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位,自立为帝——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萧齐
一个月后,刘准连同整个刘宋皇族尽皆被杀
只有宋文帝第九子刘昶在前废帝刘子业时逃到了北魏才幸免于难
四月21日,刘宋皇帝刘准举行禅让仪式
公元480年
北魏号称20万大军攻打寿阳,收效甚微,刘昶上书准备班师
八月,北魏五路进攻南齐,惨败撤退
公元481年
二月,北魏再攻寿阳,大败
公元482年
萧赜继位——齐武帝
此时南齐和北魏战争结束,恢复外交
推行检籍制度
黄籍
课役户
普通农民和寒门地主,需要按朝廷要求缴纳赋税
免役户
世家大族和少量诏令免役的普通人,免除赋税
勋薄
以寒门出身获得功勋的将领,免除赋税
重新核定户籍
刘宋末年,课役户赋税繁重,百姓想方设法逃避朝廷的徭役赋税
萧道成病逝,死前特意嘱咐太子萧赜:刘宋一朝,若没有骨肉相残,我又怎么能夺得天下,你要深以为戒
公元485年
北魏推行均田制
十五岁以上男子,每人加授三十亩
女子每人二十亩
奴仆婢女也分得土地
有自耕牛的加授三十亩,上限一百二十亩
富阳趟寓之因不满检籍制度聚众造反
萧赜时期,却籍者发配边关,导致百姓怨道,大量逃亡
公元486年
北魏设立三长制,清查户籍
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公元490年
北魏冯太后去世
24岁的孝文帝拓跋宏亲政
萧赜之子荆州刺史萧子响被污谋反
萧子响前往建康陈述实情的途中被萧长懋派人缢杀
萧赜下令,以公元477年的黄籍为标准,之前私改的不予追究,之后私改的,免去发配之刑,回归家乡
公元492年
拓跋宏和百官商议五行正统之事
一个少数民族主动将自己纳入华夏正统的文化中
公元493年
拓跋宏迁都洛阳
拓跋宏打算迁都洛阳遭文武大臣反对
拓跋宏宣称要南征,大臣反对,私下和拓跋澄沟通获得支持
拓跋宏用了45天才抵达洛阳,刚到洛阳便下起了雨。
打算趁雨攻打南齐,百官劝阻,拓跋宏趁机提出迁都,百官同意
萧赜突然重病
不久去世
王融想拥立萧子良为帝,萧子良不同意
萧鸾趁机拥立萧昭业为帝——齐废帝
萧赜立萧长懋长子萧昭业为皇太孙
公元494年
拓跋宏迁都洛阳,用了一年时间才把迁都洛阳的矛盾化解
萧鸾再以太后诏命,以萧昭业年幼多病,无法继承大统为由,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将萧鸾认做萧道成第三子,即皇帝位——齐明帝。立12岁萧宝卷为太子
七月二十日,萧鸾带兵进入皇宫,以太后名义废黜萧昭业,迎15岁的新安王萧昭文继位——齐海陵王
萧鸾并非萧道成血脉,两个月后,开始杀戮
萧道成一脉近乎被杀绝
执掌朝政多年的萧鸾暗生不臣之心,计划废除萧昭业
公元496年
孝文帝下令改皇族姓为“元”
公元497年
二月,拓跋宏南征
太子元恂在守旧贵族支持下发动叛乱,元宏平定叛乱,处死元恂
公元498年
北魏大军攻破新野
得知萧鸾去世,拓跋宏以礼不伐丧为由,停止了对南齐的进攻
不久元宏也身染重病
元宏处理完家事,只得再次引兵亲征
南齐将领陈显达率军试图收复丢失的雍州五郡,北魏派元英抵挡,但元英一路败北
16岁的太子萧宝卷继位称帝——齐东昏侯
萧鸾在建康病逝
公元499年
战事过后,元宏病情加重,大军折返,行至顾烫原时,元宏病逝
太子元恪登基称帝——北魏宣武帝
萧宝卷频频杀人,开国功臣元勋纷纷殒命,行事荒唐
公元500年
南齐裴叔业向北魏献城投降,但北魏大军还未到达,裴叔业便因病去世
崔慧景领军出城平叛,大军过广陵数十里,崔慧景便起兵反叛攻打建康
由于内部矛盾,导致崔恭祖投降萧宝卷,崔慧景部军心大乱,崔慧景被一名渔夫所杀,首级装入捕泥鳅的篮子送往建康
萧懿有勤王之功加封尚书令
不久被萧宝卷赐下毒酒
萧衍知道后,立即召集幕僚在襄阳起兵
公元501年
萧颖胄因无法击退朝廷来军,心里憔悴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七月,郢州开城投降
三月,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齐和帝,任命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
正月,萧衍正式领兵从襄阳出发,与荆州大军汇合包围郢州
公元502年
四月,萧衍在建康之南登基称帝——梁武帝,国号梁,史称南梁/萧梁
三月二十八日,萧宝融禅位,南齐灭亡
萧宝融派使者到建康慰劳军队
公元505年
北魏派镇西将军邢峦接收汉中,并攻下剑阁、梓潼等地
梁州十四郡之地尽数并入北魏版图
梁武帝设立五馆
学生免学费包食宿
十月,萧衍颁布诏书大举伐魏
萧宏怯懦愚劣,梁军不战自溃
南梁汉中太守夏侯道迁向北魏投降
公元506年
钟离之战爆发
梁武帝派曹景宗率20万大军击败北魏
公元508年
元恪立高肇的侄女为皇后,高肇权势更进一层,不断打压贵族,削减封邑等手段扩张自己的势力
28岁的元恪有了一位皇子,起名元诩
因为北魏有子贵母死的制度,后宫妃子不敢生育
梁武帝派马仙琕收复义阳及三关
公元510年
梁武帝亲临国子学讲经
公元512年
北魏皇帝元恪立元诩为太子
废除太祖皇帝拓跋珪定下的子贵母死制度
公元515年
北魏皇帝元恪突然在洛阳病逝
太子元诩在崔光、于忠等人的护送下,连夜称帝——孝明帝
其母胡太后临朝听政
公元519年
正月,征西将军张彝之子张仲瑀向胡太后上书,改变官员选拔标准,禁止武人晋升文官,引起舆论哗然
一千多羽林军及虎贲军士兵在尚书省门前集结,朝廷官员无人敢出面干预,士兵便冲向张彝的府宅,张仲瑀之兄被烧死,重病的张彝被从屋中拖出殴打,第二天去世
以胡太后为首的北魏朝堂,深感群情难平,不敢深究,仅下令逮捕为首者八人处死,其余皆不定罪
五天后颁布大赦再次安抚军队,许诺武人可以获得提拔转职,位列公卿
公元520年
北魏太傅、侍中清河王元怿长相俊美被胡太后看中,不断升迁,本人也有才能,声望日重。秉公执法得罪不少人。
领军将军元乂和宦官刘腾暗中构陷元怿谋反,事后被查明元怿清白
后又诬陷元怿向皇帝元诩投毒,元怿被定罪处死
朝堂被元乂和刘腾把持
公元521年
义州刺史石文僧叛降北魏,梁武帝发兵收复义州
公元524年
六镇起义爆发
三月,北魏任命临淮王元彧率兵北上救援
元彧不敢进军
五月,元彧的军队和破六韩拔陵遭遇,北魏军队大败而归
公元525年
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协助北魏镇压破六韩拔陵的军队
公元526年
梁武帝发兵北伐,收复寿阳
公元527年
梁武帝萧衍第一次舍身同泰寺,四天后被朝廷花重金赎回
公元528年
元诩要和母亲胡太后争权,诏尔朱荣进宫
胡太后毒死元诩,立元诩的宠妃生的女婴为帝,不久又立元诩族弟元钊为帝
五月,尔朱荣留心腹元天穆在洛阳,自己返回晋阳
四月,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回北魏,封元颢为魏王,到洛阳继位
陈庆之北伐,一百四十余天历经大小四十七战攻克三十二城
因陈庆之的部队皆身穿白袍,洛阳城中传唱童谣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最终被尔朱荣击败
元颢逃亡途中被临颍县卒所杀,传首洛阳
公元529年
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为由发兵南下,打算立彭城王元勰之子长乐王元子攸为帝
四月十一日,元子攸登基称帝——北魏孝庄帝
河阴之变
尔朱荣假称要和朝臣共同立下盟誓,将他们诱骗道河阴之地,派骑兵将百官屠杀,将胡太后和元钊沉入黄河
元子攸被尔朱荣控制
河阴之变后,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颢逃亡南梁
尔朱荣击败陈庆之后,元子攸回到洛阳
九月,萧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十天后,南梁官员凑钱一亿万,赎回皇帝
公元530年
尔朱荣被元子攸诛杀
尔朱世隆等率部逃出洛阳,随后向洛阳发动进攻
十月,尔朱荣堂侄尔朱兆和尔朱世隆共同推举长广王元晔为帝
元子攸给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下令,让其偷袭尔朱氏大本营秀荣
十二月,尔朱兆攻破洛阳,抓捕元子攸,囚禁于永宁寺高楼之上
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攻打秀荣,尔朱兆留尔朱世隆留守洛阳,自己带着元子攸率军前往晋阳救援
到达晋阳后,在三级佛寺将元子攸处死
六月,萧衍将投降南梁的北魏汝南王元悦封为魏王,任命范遵为安北将军、司州牧,率军护送元悦北还。半年时间里,走走停停,直到年末,元悦见尔朱兆 控制了洛阳,班师而还
公元531年
尔朱世隆等人密谋,认为现在的皇帝元晔时宗室远亲,又无威望,决定废除元晔,立广陵王元恭为帝——节闵帝
高欢打出反抗尔朱氏的大旗,立渤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
南梁太子萧统去世,谥号昭明太子
萧衍立萧统之弟萧纲为太子
公元532年
高欢以少胜多战胜尔朱氏联军
高欢废元朗,拥立元恭
怕日后难以节制,又废元恭,立元修为帝——北魏孝武帝
梁武帝养子萧正德和侯景密谋夺取皇位
公元533年
高欢击败尔朱兆,尔朱兆自缢身亡
公元534年
孝武帝元修想摆脱高欢控制,逃离洛阳,投奔在长安的宇文泰
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
梁武帝命元庆和北伐,无功而返
公元535年
元修逃到长安,和宇文泰闹翻,被宇文泰赐毒酒而死
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文帝,建都长安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公元536年
东魏高欢率军讨伐西魏,宇文泰攻破潼关,斩杀东魏大将窦泰
梁武帝向北魏停战请和
公元537年
沙苑之战,高欢惨败
公元538年
宇文泰攻打东魏,结果惨败
公元539年
西魏王思政建议修建玉璧城
易守难攻,适合屯田驻军
公元541年
宇文泰颁布“十二条新制”,推行汉化
公元542年
高欢攻打玉璧城,失败而归
西魏在部落兵制基础上封柱国大将军八位
宇文泰
元欣
皇室
李弼
独孤信
赵贵
侯莫陈崇
于谨
李虎
除了宇文泰和元欣外,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
两个大将军和统领自己的柱国大将军是不同的派系
西魏府兵制基本形成
公元543年
宇文泰、高欢在邙山大战,宇文泰大败
公元546年
高欢率军西征,在玉璧被西魏韦孝宽击退
公元547年
高欢去世
梁武帝第三次在同泰寺出家,在寺中呆了37天,朝廷出资二亿钱赎回
侯景向梁武帝表示归顺,梁武帝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
公元548年
东魏攻西魏颍川郡大败
七月,侯景在寿阳骑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
萧正德为内应,侯景攻破建康外城,萧正德自立为帝,封侯景为丞相
越国皇帝里贲逃离屈獠洞后被杀,头颅送至建康,他的兄弟李天宝集结残余势力,攻打南梁被陈霸先击败。
萧衍封陈霸先为西江都护、高要太守,并督七郡军事
公元549年
西魏颁布诏令,自孝文帝汉化以来,改汉姓的悉数恢复胡姓
公元554年,又大规模给西魏军中的汉人统帅赐胡姓
侯景废萧正德帝位,挟持太子萧纲继位——南梁简文帝
事后,将萧正德杀死
侯景攻破建康,梁武帝被饿死
萧衍去世,时年86岁
公元550年
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公元551年
魏文帝元宝炬病逝,太子元钦继位——西魏废帝
侯景废萧栋帝位,自立为汉皇帝,将萧栋囚禁
侯景逼迫简文帝萧纲禅位,拥立梁武帝曾孙萧栋为帝——豫章王
事后杀萧纲
公元552年
十一月,江陵湘东王萧绎凭借灭侯景之功称帝——梁元帝
杀萧栋
四月,梁武帝第八子萧纪在成都称帝——武陵贞献王
梁武帝第七子萧绎联合陈霸先攻破建康,侯景被杀
公元553年
尚书元烈不满宇文泰专权,密谋诛杀宇文泰,被宇文泰诛杀
三月,萧纪发兵攻打萧绎
萧绎联合西魏击败萧纪,萧纪兵败被杀
公元554年
元钦计划诛杀宇文泰,计划泄漏,被宇文泰诛杀
宇文泰立元钦四弟拓跋廓为帝——西魏恭帝
公元555年
西魏发兵攻破江陵,擒杀南梁皇帝萧绎,扶持傀儡萧詧(chá)为帝,建立西梁政权
五月,萧渊明在建康称帝,延续南梁国祚,向北齐称臣
由于北齐施压,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梁闵帝,立萧方智为太子
陈霸先将王僧辩父子绞杀
扶持萧方智登上帝位——梁敬帝,依旧向北齐称臣
陈霸先、王僧辩在建康推举13岁的江州刺史萧方智为梁王
公元556年
宇文泰去世。15岁的世子宇文觉承袭宇文泰爵位,宇文护授命辅政
梁闵帝因毒疮发作而死
公元557年
正月,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觉,国号周,史称北周
不到一年,宇文觉被宇文护处死
宇文毓继位——周孝明帝
萧方智禅位,陈霸先登基称帝——陈武帝,国号陈,史称南陈
公元559年
高洋去世,高殷继位
正月,太师宇文护上表请求归政,宇文毓欣然接受
宇文护未交出军权
五月宇文邕进位大司空、治御正、封鲁国公、领宗师
御正掌管起草、宣行诏令之权,是朝中决策机构的重要官职
八月,宇文毓改称皇帝
六月,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去世,其子陈昌被扣留北周
陈霸先侄子陈蒨在侯安都支持下继承帝位——陈文帝
天嘉之治
公元560年
四月,宇文护命李安在宇文毓的膳食中投毒
弥留之际下诏,让宇文邕接任帝位——北周武帝
八月,娄昭君废除皇帝高殷,将高演推上帝位
乾明之变
陈蒨击败王琳后,陈昌突然被北周放回,一个月后,陈昌的船行至长江时,陈昌突然去世
公元561年
北齐皇帝高演将皇位传给高湛
高丽向陈朝贡献方物
陈将周迪联合缙州刺史留异等人发动叛乱
公元564年,章昭达率军平定叛乱,生擒留异等人,周迪逃走
公元563年
年末,北周和突厥十万大军围困晋阳
高湛领兵救援
最终北周失败而归
公元564年
宇文护围攻洛阳,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率兵迎敌
北周大败而回
公元565年
北齐皇帝高湛将皇位禅让给高纬
高纬杀了北齐名将斛律光、兰陵王高长恭
临川太守骆文牙斩杀周迪,传首建康
公元566年
三月,南陈皇帝陈蒨病重,陈蒨想传为给陈顼,陈顼不受,陈蒨不久去世。
太子陈伯宗继位称帝,安成王陈顼进位大将军、司徒、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公元568年
北齐高湛去世,高纬继位
十一月,安成王陈顼扫除朝廷内外一切障碍,利用太皇太后章氏,搬出陈蒨遗命,自己是完成使命。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己登基称帝——南陈孝宣帝
公元572年
宇文邕趁宇文护进宫朝见太后时,杀掉宇文护,亲掌朝政大权
公元573年
南陈开始北伐,逐渐收复了淮南地区。孝宣帝派吴明彻统兵10万北伐
太建北伐
公元574年
北周武帝在全国展开灭佛运动
毁掉佛像
僧侣还俗
寺庙收归国有
公元575年
宇文邕攻打北齐,攻下北齐三十余城,宇文邕突然患病,最终班师而还
公元576年
宇文邕再次攻打北齐
公元577年
北周灭北齐,高纬被押往长安,宇文邕封其为温公
六个月后,宇文邕以谋反罪将高氏皇族尽数诛杀
吴明彻率军北伐,争夺淮北地区
吴明彻兵败被擒,北伐失败
公元578年
突厥攻打北周,宇文邕调集五路大军北上
宇文邕突然病重去世
太子宇文赟继位——周宣帝
利用外戚打压宗室,杨坚趁机坐大
公元579年
宇文赟禅位给七岁的太子宇文阐——周静帝
北周攻打南陈,南陈抵抗失败,太建北伐的成果全部丢失
公元580年
宇文斌纵欲过度而死,大臣伪造诏书让杨坚辅政
公元581年
杨坚逼迫宇文阐禅位与他,称帝,国号隋,年号开皇
北周灭亡,北朝结束
一个月后,宇文泰一脉亲族全部被杀
突厥攻打隋
杨坚采用长孙晟的计策,开始利用突厥内部矛盾分化突厥
南陈趁改朝换代之际,攻占胡墅
公元582年
陈叔宝将朝政交由陈叔坚处理
陈宣帝陈顼去世,次子陈叔陵发动叛乱
陈叔宝派大将萧摩诃率百人将陈叔陵杀死
同年太子陈叔宝即位——陈后主
公元583年
杨坚下诏攻打突厥
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陈叔坚被罢官,南陈朝政有陈叔宝的宠臣把持
公元584年
西突厥向隋朝请降
东突厥向隋朝请求和亲
公元585年
杨坚任命杨素为信州总管,在长江上游训练水军,制造战船
公元587年
西梁国被杨坚下诏废除,西梁灭国
立国三十二年
公元588年
三月,杨坚下令伐陈
十月,隋朝发兵五十余万,由杨广节度
兵分三路攻打南陈
公元589年
正月初一,隋军正式渡江
正月二十二日,杨广抵达建康,斩杀南陈的佞臣以安民心
南陈灭亡,陈叔宝被俘
隋朝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