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疾病笔记 —— 胃癌
本图是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胃癌的学习笔记,内容包括它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等,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编辑于2023-02-19 21:25:03 广东胃癌
概述
我国胃癌高发,以55~70岁多发,男女患病比例为2:1
好发于胃窦部,尤以胃小弯侧多见
病因
生物因素
幽门螺杆菌Hp为引起胃癌的第I类致癌原
Hp感染是人类非贲门部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饮食因素
主要因素
某些致癌物质,如亚硝胺、亚硝酸盐、硝酸盐类,摄入机体后转变为N-亚硝基化合物而引发胃癌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高盐饮食等
遗传因素
E-cadherin基因突变→弥漫性胃癌
环境因素
较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危险因素:电离辐射、接触温石棉
癌前变化
癌前病变: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但本身尚不具备恶性改变
不典型增生
癌前疾病:一些易发生癌变的胃疾病
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
病理
原发部位
初发胃癌
分区
胃大弯、胃小弯各等分为三份,连接其对应点,
可分为上 1/3 (U)、中 1/3 (M)、下 1/3 (L)。
胃癌一般以 L 区多见,其次U,M较少
记法
肿瘤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记为E或D
1个以上的分区受累:所有的受累分区都要按受累的程度记录,
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 LM 、 UML 等
复发胃癌
肿瘤在吻合口处(A)、胃缝线处(S)、其他位置(O)、
整个残胃(T)、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空肠 (J)
大体类型
早期胃癌
病变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变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
特殊
直径<5mm:微小癌
6~10mm:小胃癌
活检确认但术后标本连续切片未发现癌:一点癌/点状癌
分型
I型:隆起型
II型:表浅型
IIa:表浅隆起型
IIb:表浅平坦型
IIc:标签凹陷型
III型:凹陷型
最多见
概要
合并两种以上亚型时,面积最大的一种写在最前面,其他亚型依次排在后面 如 IIc+III
I 和 IIa 的区别
* I 型病变厚度超过正常黏膜的2倍 * IIa 型的病变厚度不到正常黏膜的2倍
组织类型
最常见:高分化管状腺癌
其次:乳头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
最少见:未分化癌
进展期胃癌
指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
肉眼形态(Bormann分型)
I 型-息肉型或蕈伞型
II 型-溃疡局限型:无浸润溃疡型,界限清楚
III 型-溃疡浸润型:浸润溃疡型,界限不清楚
IV 型-弥漫浸润型
革囊胃
形成大量黏液,半透明胶冻状——胶样癌
肉眼形态可为上述四型的任何一种
组织类型
常见:腺癌
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低黏附性癌(印戒细胞癌)和混合性癌
少见类型
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同一标本往往有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同时存在
扩散、转移途径
1. 直接浸润:主要扩散方式之一
侵犯浆膜层时,可直接浸润腹膜、邻近器官或组织
主要有:胰腺、肝脏、横结肠及其系膜
也可借黏膜下层或浆膜下层向上浸润至食管下端,向下浸润至十二指肠
2. 淋巴转移:胃癌主要转移途径
一般按淋巴流向转移,少有跳跃式转移
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率不超过20%,进展期高达70%
两处淋巴结有临床意义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则可能为癌细胞沿胸导管转移
脐周淋巴结:肿大则可能为癌细胞经肝圆韧带淋巴管转移所致
淋巴结转移率 = 转移淋巴结数目/受检淋巴结数目
3. 血行转移
晚期,经门静脉或体循环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
常见部位:肝、肺、骨、肾、脑,肝转移最为常见
4. 种植转移
胃癌穿透浆膜后,癌细胞自浆膜脱落,种植于腹膜、大网膜或其他脏器表面,形成转移癌结节,其中尤以黏液腺癌转移种植最为多见
种植至直肠前凹,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
胃癌卵巢转移:Krukenberg瘤,占全部卵巢转移癌50%左右
机制除种植转移外
也可能经血行转移或淋巴逆流所致
临床表现
症状
上腹不适,“心窝”隐痛等非特异症状
50%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进展期可伴有上腹痛,伴饱胀、食欲缺乏或体重减轻
随病情进展,患者可有上腹痛加重、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呕血或黑便
合并幽门梗阻者可呕吐隔夜宿食
贲门癌和高胃小弯侧胃癌:可有进食哽噎感
体征
早期:多无明显体征
晚期:上腹肿块、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直肠指检可能触及直肠前凹的转移肿块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合并消化道出血:贫血
进展期胃癌:肝功可有低蛋白血症
肿瘤标记物
CEA:肿瘤转移后系统性治疗疗效的检测指标
CA19-9:水平随分期递增而增高
CA72-4:胃癌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负荷
CA242:随TNM分期递增而升高
CA125:腹腔转移
AFP:肝转移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
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肿块(充盈缺损)、溃疡(龛影)、弥漫浸润(胃壁僵硬、胃腔狭窄)
CT
表现为附着于胃壁的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 ,呈结节状,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胃腔狭窄,腔内溃疡
侵犯浆膜层为浆膜面毛糙,轮廓不清 ,胃周脂肪层模糊不清
显著强化, 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整个病灶均一强化
MRI
SE 序列 T1WI 多为等信号
FSPGR 序列 T1WI 多为低或等信号
FIESTA 序列多为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
显著强化
PET-CT
早期: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
中晚期:可见病灶内示踪剂异常浓聚
SUV≥2.5考虑恶性,高SUV提示肿瘤代谢活跃,预后不良
诊断胃癌敏感性70~94%、特异性69~100%
对T2及T2期以上的原发胃癌,是一种灵敏的检测手段
在胃癌分期、疗效评估、复发、随访及预后判断上均有优势
内镜检查
绝大多数胃癌可通过普通内镜活检得到确诊
少部分胃癌,特别是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可能漏诊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有相应症状+体征:警惕胃癌
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活检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
内镜检查和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色素内镜、窄波图像系统NBI、放大内镜有助于确诊早期胃癌
连续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检测、RT-PCR可用于诊断胃癌微转移
腹部超声、EUS、MUCT、PET-CT:有助于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有无肿大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
胃良性溃疡
病程较长,有典型溃疡疼痛反复发作史,抗酸治疗有效,多无食欲减退
X线钡餐可见良性溃疡常小于2.5cm,圆形或椭圆形龛影,边缘整齐,蠕动波可通过病灶
胃镜下可见黏膜基底平坦.有白色或黄白苔覆盖,周围黏膜水肿、充血,黏膜皱璧向溃疡集中
胃肉瘤
X线钡餐多表现为凸向胃腔的透光影,形态规则,为类圆形
瘤体表面光滑、基底胃壁较柔软
3个特征
桥状皱襞,肿瘤附近的胃黏膜纹爬上肿瘤表现,但未到顶端时即展平消失;
而胃癌的黏膜纹均在肿瘤外围断裂
脐样溃疡,在肿瘤顶端见边缘整齐的圆形充盈缺损,有时在缺损中心见典型的脐样溃疡龛影,直径多在0.5~1.0cm
吻触现象,较大的肿瘤与对侧胃壁发生部分接触,在造影片上显示不规则的图样环形钡餐影
胃镜活检多能明确诊断
胃良性肿瘤
X线钡餐多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而非龛影
胃镜下表现为粘膜下包块
胃癌分期
肿瘤浸润深度: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固有层
T1a:侵犯黏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M)
T1b:侵犯黏膜下层(SM)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MP)
T3: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腹膜或邻近结构
T4a:侵犯浆膜(脏腹膜)
T4b:侵犯邻近组织结构
淋巴结转移:N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3b:16个及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
治疗
原则
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不需要放化疗
局部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成功实施根治术者:根据病理分期制定术后化疗方案
进展期胃癌分期较晚者(IIIB、IV期):MDT模式
复发胃癌、转移性胃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基本概念
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唯一可治愈胃癌的途径
分为根治手术和姑息手术两类
根治术
需充分切除原发病灶,距离肿瘤边缘4~6cm并切除胃的3/4~4/5
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全胃切除:在贲门上3~4cm切断食管
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全胃切除:在幽门下3~4cm切断十二指肠
还需彻底清扫胃底淋巴结
手术切除的根治程度记录
* Rx:癌残留无法评价 * R0:镜检无癌残留 * R1:镜检癌残留 * R2:肉眼癌残留
1. 对于可切除的胃癌
T1a~T3:切除足够的胃壁,保证显微镜下切缘阴性(≥5cm)
T4期需将受侵组织整块切除
胃切除术应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推荐D2手术,至少清除15个淋巴结
脾或脾门受累时加行脾切除术,不需常规或预防性脾切除
2. 对无法切除的胃癌
无症状不需姑息手术
不必清扫淋巴结
短路手术有助于缓解梗阻症状
必要时行胃造口术或放置空肠营养管
3. 无法手术治愈的标准
影像证实、高度怀疑或活检证实N3以上淋巴结转移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
腹水细胞学阳性
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1. 早期胃癌
1)经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
非溃疡性病变、病灶直径<1.5cm、高或中分化、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浅肌层、无脉管浸润的早期胃癌
创伤小,但切缘肿瘤残留率可达10%
2)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相对于EMR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
适用于无固有肌层浸润、无淋巴和血行转移的早期胃癌
禁忌证
* 凝血功能异常 * 不具备开展无痛内镜的医疗单位 * 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后局部无明显隆起者
(提示病变基底部黏膜下层与肌层有粘连或浸润)
3)胃切除术
适用于
* 侵犯黏膜下层的胃癌 * 直径超过2cm黏膜内癌 * 早期胃癌行EMR或ESD后病理为低分化、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或侵犯黏膜下层深肌层者
如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这,应同时予以清扫(D1)
2. 进展期胃癌
1)胃癌 D2 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
适用于
* 肿瘤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 * 版有淋巴结转移但尚未侵犯邻近脏器者
L区胃癌切除范围
* 大、小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 * 清除第1站淋巴结,清除第2站淋巴结 * 幽门下3~4cm切断十二指肠,肿瘤近侧4~6cm切断胃
2)胃癌扩大根治术
胃癌淋巴结转移到第2站以远者
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到D2以远
3)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
已侵犯脾、胰腺体尾部、胰头、十二指肠、肝脏等周围脏器的胃癌
在为爱切除胃病变及转移淋巴结基础上,切除受累部分周围脏器
4)晚期胃癌姑息手术
如胃癌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短路术、胃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适用于有远期转移或肿瘤侵犯重要脏器无法切除,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者
有望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晚期胃癌内镜下对症治疗
3. 残胃癌、复发胃癌手术
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早期残胃癌或复发癌可参考早期胃癌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手术
进展期残胃癌或复发癌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通过MDT模式充分评估,个体化治疗
4. 腹腔镜下胃癌手术
腹腔镜胃癌手术主要限于 I 期胃癌,尤其是早期 I 期
禁忌证
大面积浆膜受侵
肿瘤直径大于10cm
转移淋巴结融合并包绕重要血管
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
腹腔严重粘连、重度肥胖、急诊手术、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
5. 机器人胃癌手术
适应证
胃癌侵犯深度 T3 以下
胃癌探查及分期
晚期胃癌短路手术
禁忌证同腹腔镜
胃癌根治性手术禁忌证
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
局部广泛浸润无法完整切除
已有远处转移的确切证据,包括远处淋巴结转移、腹膜广泛播散、肝脏3个以上转移灶等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明显缺陷、严重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无法耐受手术
化学治疗
1. 姑息化疗
两药方案
5-FU/亚叶酸钙(LV) + 顺铂;
卡培他滨 + 顺铂; 替吉奥 + 顺铂; 卡培他滨 + 奥沙利铅( XELOX); 等
三药方案
ECF及其衍生方案(EOX、ECX、EOF)、DCF及其改良方案等
适用于体力状况好的晚期胃癌病人
对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病人,可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2. 术后化疗
适用于病理分期为 IB 期伴淋巴结转移者、II 期及以上者
推荐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的两药方案,为期 6 个月
I B、不耐受两药方案:氟尿嘧啶类药物单药化疗,不超过 1 年
3. 新辅助化疗
在手术或放疗前先全身化疗数程,手术或放疗后完成剩余疗程
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4、N+)
两药或三药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一般不超过3个月,及时评估,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
放射治疗
适用于
胃癌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的同步放化疗
晚期转移性胃癌的姑息治疗
多采用顺铂、氟尿嘧啶及其类似物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
注意保护胃周围脏器,特别是肠道、肾脏、脊髓,避免严重放射性损伤
先进的放疗技术
3DCRT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IMRT 调强放疗技术
生物治疗
针对为癌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的疫苗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添加IL-2等细胞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支持治疗
镇痛、肠内外营养支持、控制腹水、中医中药治疗等
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预后
5年生存率
早期胃癌 90%
II 期胃癌 66%
III 期胃癌 51%
IV 期胃癌 14%
随访频率
3年内每3~6月一次
3~5年每6个月一次
5年后每年一次
内镜检查每年1次
全胃切除后补充 VB12和叶酸,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