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推理
广东公务员省考科学推理考点:用基本科学知识做出推理判断。 包括物理的光学、力学、声学、电学和运动;生物的生态系统、细胞、血型和光合作用,化学的空气、碳和金属知识,还补充了基础地理知识。
编辑于2023-02-20 10:58:27 广东科学推理
物理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自身性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实例
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在空气中光速接近真空中光速,光的传播速度为:
光的反射
特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光线在法线两侧,界面相同,光路可逆
法线垂直于平面,反射角=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为虚像
可理解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考察
如果两面镜子垂直,照进来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之后,照射出去的光线与 原来的光线是平行的关系;如果两面镜子不垂直,那么两条光线就不平行
应用:角反射器和反光灯 (自行车后面的尾灯)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应用:积水发生镜面反射,泥土发生漫反射:当人迎着月亮走,亮处是水,暗处是泥土;当人背着月亮走,亮处是泥土,暗处是水
光的折射
特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光线在法线两侧,界面两侧
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入射角
根据光路可逆得知,空气中的角一定大,水或玻璃中的角一定小
空气是光疏介质,水是光密介质
反射与折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光线都在法线两侧
不同点
反射的两个角度相同,折射的两个角度不同
反射的两个光线在反射面同侧,折射的两个光线在交界面两侧
常考形式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
光斜着穿过一块平行介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 光垂直穿过一块平行介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重合
与玻璃砖垂直放置无关,两块玻璃砖完全相同,且左右对称放置,入射光线就会和出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注意:同一直线是特殊的平行形式
怎么区分水里的影子是反射还是折射
物体本来在水里是折射,物体本来不在水里因反射倒影是反射
凸透镜与凹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后会会聚)
凹透镜
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后会发散)
近视与远视
近视眼
原理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像,导致无法看清楚
矫正
应用凹透镜
远视眼
原理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品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像
矫正
应用凸透镜
光的色散
定义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体现
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自上而下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实例
日出日落
原理
入射光频率越小,偏折程度越小。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频率从小变大,偏折程度从小变大。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注意
光的色散研究的是偏折程度,与折射角无关,有无法线不影响判断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传播
形式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影响因素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快慢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最慢
回声
概念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
辨别条件
辨别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 0.1s),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17m 时,人才能辨别回声,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声音的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它主要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则响度越大
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注意:发声物体不同,结果不同
在玻璃瓶中放水,杯子发声,水多音调低,水少音调高,
玻璃瓶中有一些水,朝着瓶口吹气,相当于一个哨子,水多空气柱短,水少空气柱长,空气柱短音调高
声音的利用
传递信息
讲话。回声定位,如声呐、倒车雷达、蝙蝠定位(发出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确定到障碍物的距离)。
B超 (医疗)
传播能量
超声波打结石、超声波清洗机
控制噪声:
防止噪声产生一在声源处控制
不鸣笛可以防止噪声产生,消音器可以消除枪声。
阻断噪声传播一在传播过程中控制,阻断噪声传播
靠近居民区的铁路、公路旁边有密封、半密封的隔板,是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一在人耳处控制
上大学时宿舍的小伙伴打呼噜,可以使用耳塞
力学
5种力 (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大小
G=mg,其中 g= 9.8N/kg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指向地心)
作用点(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般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但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在物体上,如: 圆环的重心就在圆环的正中心,又如:碗的重心在碗中央,而碗中央是空的。
实例
砖块横着放不容易翻倒,如果坚着放就容易翻倒,因为竖着重心高,横着重心低。所以在坐车时,如果站着,重心就高,容易倒,如果趴着,重心就低,不容易掉。
压力与支持力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谁给的力发生形变)
大小
压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
方向
压力与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
支持力与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被支持物体
拓展
压强
固体压强
做题先求压力,再求压强容易破题
定义
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大小
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那么有P=F/S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
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柱体压强
液体压强
做题先求压强,再看压力容易破题
大小
深度为h 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 。 ρ代表液体密度,h代表深度,g=9.8N/kg。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应用:连通器
概念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特点
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气体压强
大小
大气压是大气产生的压强,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1.03*100000 Pa=10m水柱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其中 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R为常数,T为温度
海拔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
伯努利定理
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浮力
产生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大小
跟深度有关的是液体的压强,而浮力公式中没有液体的压强和液体的深度,所以完全浸泡的物体在液体中的不同高度,所受浮力相等
F浮=G 排=ρ液 gV 排
方向
竖直向上
沉浮条件
上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悬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悬浮指的是能在水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静止
下沉:F 浮<G 物 ; ρ液<ρ物
漂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拓展
密度ρ=m/v ,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要受浮力,物体下表面一定要在水里
摩擦力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的物体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者缺一不可
方向
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
接触面
大小
滑动摩擦力
FN为垂直于相互运动的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即压力, μ为动摩擦因数,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反映粗糙程度,通常0<μ<1
静摩擦力
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大小可在 0 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应用
人在走路时,后脚蹬地,摩擦力向前,前脚支撑,所以摩擦力向后
后驱车
“后驱”说明后轮是主动轮,前轮是被动轮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后驱”相当于一个人在往前推车,前轮不转动,被人推着往前走,所以轮子起到阻碍作用,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和自行车原理相同。
前驱车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
如果车子是“前驱车”,相当于人在前面拉着轮子在动,人往前移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后轮起阻碍作用,与相对运动方向(向前)相反,受到的摩擦力向后。
受力分析
1.重力、浮力
2.已知力
3.接触力 (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有接触面不代表有压力跟支持力
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所以没有滑动摩擦力,就不能使用滑动摩擦力公式,看静摩擦力
如果每一个部分都受力平衡,就可以整体分析。如果每一个部分的受力不 平衡,就考虑部分分析。以后做题时,可以尝试从整体分析的角度解题
受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力平衡,物体就会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
概念区分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作用于同一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于两个物体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简单机械
杠杆

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态平衡力
滑轮
定滑轮
概念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之为定滑轮
作用
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概念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作用
不改变用力方向,省一半力。若提绳子,动滑轮一般省力,若提滑轮轮轴,则动滑轮费力
滑轮组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几根绳子连着动滑轮),绳子受力就是几分之一
n为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根数。S绳=nh物 ;v绳=nv物
运动
必备基础
位移
概念
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注
位移是矢量,有方向和大小。位移≠路程
加速度
概念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用a表示,
方向
物体合力方向
变化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逐渐变大;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逐渐变小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考点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物体受到惯性”的表述是错误的
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成正比
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a与F方向相同
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不变)
典型:自由落体运动
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大小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a=F/m=G/m=mg/m=g。自由落体速度:v=gt。自由落体位移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t只与高度h有关
拓展:物体沿着斜面下滑,下滑的加速度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和自由落体一样,下落的加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无关。比如小明 100 斤,你和小明两人一起坐滑梯,下滑过程中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到达地面。
方向
竖直向下
拓展
平抛运动
概念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做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坚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大小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则v=v初,所以水平方向位移S受v初与h影响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则v=gt,所以竖直方向位移S受h影响
圆周运动
概念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
线速度
概念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线速度就是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大小
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半径与角速度大小的乘积。v=rω
方向
线速度的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
概念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向心力
概念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只要物体作圆周运动,就一定有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大小
方向
方向指向圆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一直在改变
注
向心力不是一个单独的力, 是由合力作用的结果,有可能是由重力和其他力组成的合力。向心力是以效果而命名的力,所以一个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就是向心力。
匀速圆周运动
概念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因为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变,所以向心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超重与失重
判断超重和失重,看加速度的方向
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
功与机械能
功
概念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大小
功的公式为::W=FS
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2.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
3.F与S方向垂直
机械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mgh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同一弹性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消失,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分子运动与内能
分子热运动
特点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
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间存在空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区分
内能
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有关
构成
分子的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分子的势能
由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电学
基础概念
电流I,电压U,电阻R
欧姆定律
电路基本元件
电路3种状态
通路
正常接通,用电器工作
断路
某处断开,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
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处看成一根导线
串联和并联
串联
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顺次连接到电路中
串联等流分压,电阻越串越大
并联
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并列连在一起再连接到电路中
并联等压分流,电阻越并越小,但支路里的串联越串总电阻越大
电流表 (看成导线)电压表 (测并联电压,看成断路)
有滑动变阻器
先看总电阻变化情况,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变化
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需考虑总电压分电压
串同并反
与变阻器串联的用电器,其电压、电流变化趋势和滑动变阻器电阻值变化趋势相反; 与变阻器并联的用电器,其电压、电流变化趋势和滑动变阻器电阻值变化趋势相同。 例外:若某电路直接并联在电源两端,则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不受渭动变速器影响。
无滑动变阻器
先画图分析前后状态电阻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变化
若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则其示数为电源电压
电功率
概念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计算
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先易后难,最后分析电功率,比较灯泡亮度就是比较电功率
家庭用电
家庭电路的组成
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开关等
家庭电路的连接
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保险丝、开关必选在火线侧
3孔插座:左零右火中间地
合理电路(生活场景)
1.电源不能短路
2.所有生活电器都是并联
3.满足题干要求
电荷
特点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带正电,一种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区别正负电荷从互斥入手,互斥则为同种电荷;吸引有可能是异种电荷,有可能一带电一为轻小物体
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验电器原理
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后,金属箔也会带上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就会张开
电流的形成
自由电荷(只有负电荷能动)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物态变化
变化过程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
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图像
熔化
凝固
生物
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定义
在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部分
非生物部分
无机环境:包括阳光、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和岩石等
生物

构成
生产者-光合作用,一般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和蓝藻
消费者-动植物为食
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次级消费者以动物为食
菟丝子是寄生植物植物,属于消费者;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寄生在别的生物中,吸取动物或其他生物本身的能量
分解者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
包括各种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
注
对于一个生态系统只需要生产者和分解者就可以维持运作, 众多的消费者的功能是加快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食物链
定义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被称为食物链
特点
以植物为基础: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或三、四级......消费者
如:草→蝗虫→蛙→蛇→鹰
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关系
食物链传递中,等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能量越少,累积的有毒物质越多
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我们称之为食物网
种间关系

同升同降
互利共生
一升一降
一方灭绝是竞争
两方皆在是寄生
交替升降
一方最低另一方最高是竞争
升降紧相随是捕食
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
地表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
例外
地层深处有一些极少数微生物,无法吸收太阳,只能从地表深处的地热能吸收能量,能量来源是地热能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能量来源是化学能
细胞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 (只有这样的表述是正确的) ,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病毒也是离不开细胞的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壁
对细胞膜及其以内结构起支持、保护的作用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接受、传递外界信号
细胞质
内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液泡:渗透、调节和储藏功能
叶绿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故含叶绿体的细胞大多呈绿色
细胞核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相当于房子的墙, 细胞膜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黏稠透明的物质,有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细胞核
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关系
相同点
一般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不同点
一般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
生物个体
结合人体来记忆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本身的特征会遗传或发生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不是细胞组成的,不包含细胞的所有成分
基因与遗传
基因
定义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相对性状
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单眼皮和双眼皮、人的血型、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等。
区分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显性基因与隐形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 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 d)
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比较亲代和子代的性状:在子代中“凭空消失”的性状和“无中生有”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利用比例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若子代性状之比为 3:1,则占3 的为显性性状,占 1的为隐性性状。
血型
血型的区分
ABO 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 A、B 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 O、A、B 及 AB 血型
同型输血

同型血可以相互输血
0为万能供血者, AB为万能受血者
不同血型之间输血有凝血的风险,大量输血,仍需要同型输血
血型的遗传规律

ABO血型系统中,A和B基因为显性,O为隐性
一家4口每人血型不同,则父母为A型和B型,子女为O和AB型;或者父母为 AB型和O型血,子女为A型和B型血
拓展(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基本概念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一传播途径一易感人群

传染病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免疫
抗体和抗原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一种可以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
酶
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特性
高效性
加快反应速率,如加酶洗衣粉
专一性
一种酶对应分解一种蛋白质,如淀粉酶水解淀粉,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大概是 30℃左右
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
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使酶失活,适宜温度活性最好
pH(酸碱度)
过酸、过碱会使酶失活
光合与呼吸
光合作用
定义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反应公式
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并不是无限增强,当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中午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温度
植物在 10°C~35°C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很多酶进行参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越高,其光合作用的强度就更强。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呼吸作用
定义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 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反应公式
分类
有氧呼吸
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能量和水
应用
加强有氧呼吸: 田间松土
减弱有氧呼吸: 低温、降低氧气浓度
无氧呼吸
在无氧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高等植物和酵母一般产生酒精
高等动物及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细胞产生乳酸
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加强;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水分
植物含水量适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氧气浓度
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大,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
化学
物质的化学特性及分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特征
没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变化
特征
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换,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子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子
可燃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区别
是否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物质分类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铁 Fe,碳 C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 H2O,二氧化碳 CO2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如H2 ,CuSO4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溶液
酸碱与指示剂
空气透明且无色无味
组成成分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比: 氮气78%、氧气21%(注意是体积比,不是质量比)
氮气
物理性质
无味无色,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应用
化学性质稳定 :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中填充氮气隔绝空气
提供氮元素 :制作氮肥、硝酸
氧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但是微溶于水,微溶于水有助于水中生物生存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但有助燃性
燃烧&灭火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本身是可燃的
2.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灭火: 只要破坏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泡沫灭火器除化学物质外,含有水,主要适用范围是扑灭木材、棉布、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不能扑灭一些醇、醋、醚、酮等物质和带电火灾
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是磷酸盐,不含水,可扑灭一般火灾,主要用于扑灭油、可燃气、电气设备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含有液体二氧化碳,不含水,扑灭对象比较高级,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 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清水一般是扑灭常用的固体物质
制备
少量制备: 加热高锰酸钾或氨酸钾
大量制备: 分离液态空气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所占体积的比例很小,它们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
用途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液态氮可以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气体鉴别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
没有发生变化的为空气
熄灭的为二氧化碳
燃烧更旺的为氧气
如果将气体点燃,那么一瓶是甲烷,另一瓶是氢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甲烷
如果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为氢气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单质
金刚石
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不可燃。可以用于制作钻石,也可以在工业上用作钻头
石墨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深灰色, 具有金属光泽, 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
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原理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吸附性较强) ,焦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用于食品、工业中去除色素、异味等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中去除杂质、吸甲醛、制作防毒面具等
焦炭用于冶铁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主要用途
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可燃性(火焰呈蓝色)
有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还原性
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相同点: 均为无色无味气体
不同点

一氧化碳
有毒,一氧化碳比空气轻,即密度比空气小;一氧化碳可燃;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
无毒,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溶液和溶解度
水
硬水的危害:洗衣服破坏衣物、烧锅炉产生水垢
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
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拓展
氢气
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
难溶于水(排水法)
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制金属);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与软水
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溶液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分类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 看是否有剩余溶质
转化
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点,该温度下是饱和溶液
定义
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
含义
注
某温度下溶解度为S,则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影响
物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很小,极少数(气氧化钙) 随温度高而降低
金属
物理性质
常温下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具有金属光泽
多为银白色(铜为红色,金为黄色)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熔沸点较高
.密度和硬度较大
常见金属
铁、铝、铜、银、金
铝
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能覆盖在铝表面,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基本上不生锈,相对而言性质比较稳定
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环境中,铁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 应,生成铁锈(铁生成铁锈的条件为氧气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铁易生锈,铁锈疏松多孔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制成不锈钢
注
地壳中含量排名前五位的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氧元素同时也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是铝
金属活动性顺序
位于氢左侧(氢前)的金属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位于氢右侧(氢 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合金
定义
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目的
改良金属特性
特性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较低、硬度较大、抗腐蚀性较好
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质地不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
PM2.5
土壤污染
化工废料填埋、废水排放
食品污染
地理
地球形状
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经纬线
纬线与纬度
纬线
定义
地球上与赤道平行,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线( 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

形状
圆形,且纬线相互之间平行
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最长(4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纬度

定义
用来标注纬线的度数,叫做纬度
划分
从赤道往南北两极各划分90°。往北增大为北纬,符号为N;往南增大为南纬,符号为S
特殊的纬线
0°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纬度的起点
30°纬线、60°纬线、90°纬线

低纬、中纬、高纬分界线
23°26'纬线、66°34'纬线

五带分界线
经线与经度
经线

定义
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且与纬线垂直的线叫做经线
特点
指示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数值互补;符号相反
经度
定义
用来标注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各分180°。往东增大是东经,符号E;往西增大是西经,符号W
特殊的经线
0°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也是所有经线的起点线
180°经线
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地图与等高线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数量关系
地图面积不变时,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实地范围面积越小
方向
地图中常用的方向判断法
1.经纬指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俯视图北逆南顺)
2.一般指向法
面朝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方向标指向法
将指向标平移到需要判断方向的地方,再判断方向
图例、注记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
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就是等高线
绘制原理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等高线特点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如果地图足够大,每一条等高线最终都是要闭合在一起
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叠,重叠处为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高为谷,凸低为脊 : 等高线往高处凸是山谷,往低处凸是山脊
比高更高、比低更低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中的封闭等高线数值与这两条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比
山体不同部位

地球自转
方向
本质都是自西向东(箭头指向是东,尾巴是西),俯视北逆南顺
自转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自转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不透明+地球自转。
拓展:晨昏线
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是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

应用
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季节

产生时差
产生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北右南左赤道无 )
现象
北半球河岸形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地球公转
特征
公转轨道
接近正圆的一个圆形轨道
公转中心
太阳(位于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与自转方向一致
公转影响
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五代划分依据
科学推理(记忆版)
物理
光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
在空气中光速接近真空中光速,光的传播速度为:
光的反射
特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光线在法线两侧,界面同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为虚像
光的折射
特点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光线在法线两侧,界面两侧
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常考形式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现象
光穿过一块平行介质,则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
光的色散
特点
不同颜色的光,偏折程度不一样,光频率越高,偏折程度越大
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从小变大,偏折程度从小变大
声
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速度
特征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音色: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利用
传递信息:声呐、倒车雷达、B超
传播能量:超声波打结石、超声波清洗机
噪声
控制噪声,从声源、传播过程、人耳入手
力学
常考力 (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垂直指向地心) ,G=mg
压力与支持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接触面
压强 P=F/S
液体压强
P=ρgh
连通器,同种液体不流动,液面高度相同
气体压强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 排=ρ液 gV 排 ; 方向竖直向上
沉浮条件
上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悬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悬浮指的是能在水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静止
下沉:F 浮<G 物 ; ρ液<ρ物
漂浮:F 浮=G 物 ; ρ液>ρ物
摩擦力
产生条件3者缺一不可
相互接触的物体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 (趋势) 相反
大小
滑动摩擦力f=μF,μ反映粗糙程度,通常μ<1
静摩擦力大小可在 0 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需分析
受力分析
1.重力、浮力
2.已知力
3.接触力 (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受力平衡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合力为0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作用于同一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于两个物体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简单机械
杠杆
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滑轮
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不改变力的方向,省一半力
若提绳子,动滑轮一般省力,若提滑轮轮轴,则动滑轮费力。
滑轮组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几根绳子连着动滑轮),绳子受力就是几分之一
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成正比
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a与F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不变)
自由落体速度:v=gt,自由落体位位移: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t只与高度h有关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 v=rω
向心力
产生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
功与机械能
功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公式为:W=FS
机械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mgh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同一弹性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消失,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电学
基础概念
电流I,电压U,电阻R
欧姆定律
电路3种状态
通路:正常接通,用电器工作
断路:某处断开,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
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流处处相等,电压相加,电阻相加
并联: 电流相加,电压相等,总电阻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和(越加越小)
合理电路(生活场景)
1.电源不能短路
2.所有生活电器都是并联
3.满足题干要求
电流表 (看成导线)电压表 (测并联电压,看成断路)
有滑动变阻器
先看总电阻变化情况,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变化
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需考虑总电压分电压
无滑动变阻器
先画图分析前后状态总电阻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变化
若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则其示数为电源电压
电功率
电功率: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先易后难,最后分析电功率
生物
生态系统
定义
组成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血型
血型的区分: O、A、B、AB血型
同型输血
血型的遗传规律
酶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
影响因素: 温度和pH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化学
空气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比: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 通电会发光
氮气
化学性质稳定( 保护气、填充气)
提供氮元素(制作氮肥、硝酸 )
氧气
不能燃烧、但有助燃性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常见气体的鉴别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
金刚石: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石墨:具有导电性和润滑性
木炭:食品,工业去色素 活性炭:净水中去除杂质 ;焦炭:冶铁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掌握相同点和不同点
金属
常见金属
铝、铁、铜、银、金
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作为保护
铁易生锈,铁锈疏松多孔
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合金
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熔合
改良金属特性
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质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