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思维导图,整理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汉字的起源,汉字产生的时代,汉字体系形成时期,汉字的发明者知识点总结,一篇导图,带大家走进中华汉子文明的时间~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的本质是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本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思维导图,整理了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实验情景
形成过程
应用
运用的关键是要通过条件作用原理积极建立有意义的或教师希望的条件反应,预防并消退有害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前提是人先天存在的无条件作用,对于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过程的学习是不适合的。
消退条件反应的方法(消退律):指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那么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甚至最后消失。
习惯化: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可能导致条件刺激失去引发条件反应的能力
对抗条件作用:把条件刺激与新刺激配对,来干扰原来的条件反应,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律)
泛化:指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学生不仅对条件刺激,也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产生情绪和生理反应的过程。
分化:我们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饿猫开迷箱实验
主要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联结的建立是一种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的过程
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 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R)-S-R(强化)的过程。
运用
操作行为的增强
正强化:通过给个体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
强化物:能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对教师来讲,可供使用的大部分强化物都是二级强化物(代币制),应注意强化物的有效性。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
负强化物:使个体摆脱不愉快情绪的强化物。
操作行为的削弱
惩罚:指当学生表现出不当的行为时,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行为的过程。
惩罚分为呈现式惩罚和移去式惩罚两种。
注意事项
给出清晰的课堂要求和规则。确保学生知道对自己的期望,清晰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知道如何做能避免惩罚。
惩罚要公平一致。不要对某些学生宽大处理。
实施惩罚要严格,但要平静,而不带个人色彩。记住,你的目标是改变行为而不是羞辱学生。
尝试采用一些技术鼓励或教会学生采用其他方法来替代受惩罚的行为。例如,如果学生为了引起他人注意而作出不良行为,就要教学生采用更能被接受的方式来吸引他人注意,并强化他们使用这种方式。
能减弱行为的刺激叫惩罚物。
消退:指对以前的曾被强化过的适应不良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削弱以至于消失。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使用时注意要同时强化对方出现的适应性行为,而且一定要坚持住。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主要观点
1.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重要形式
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作用
1.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
2.运用强化原理,确保学生看到他们的积极行为的结果
3.反复示范榜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