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对脑和脊髓有保护、支持、营养的作用。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覆盖课本所有重点内容。
外科学第十七章 颅内压升高和脑疝,汇总了病因、分类、病理学、临床表现、治疗等,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医学影像学人卫第九版第一张影像诊断学总论,介绍了X线、CT、MRI等影响检查技术和造影剂,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诊断疾病的学科。
医学影像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检查技术、正常影像、基本病变、常见疾病(肺炎、肺癌、支扩、结核等),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
一、脊髓的被膜
(一)硬脊膜
最外层,致密结缔组织,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
在S2水平变细,包裹终丝,下端附着于尾骨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硬膜外麻醉
(二)脊髓蛛网膜
半透明而无血管的薄膜,向上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有较宽阔的间隙,两层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内充满脑脊液
终池:脊髓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下端(L1)至S2之间扩大的蛛网膜下隙,内含马尾,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腰椎穿刺(L3-4)抽终池内的脑脊液/注入药物
(三)软脊膜
薄而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并延伸至脊髓沟裂中,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
齿状韧带:软脊膜在脊髓两侧,前后根之间,尖端附着于硬脊膜 脊髓借齿状韧带和脊神经根固定于椎管内,连同硬膜外隙内的脂肪组织和椎内静脉丛的弹性垫作用,使脊髓不易遭受因外界震荡而造成的损伤。还可作椎管内手术的标志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双层膜,中间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外层:颅骨内面的骨膜
硬膜外血肿
脑脊液鼻漏:颅底结合紧密,颅前窝骨折
形成的结构
大脑镰:镰刀形伸入大脑纵裂,分隔
小脑幕:后外侧缘附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小脑幕切迹。
小脑幕裂孔:内有中脑通过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受挤压,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小脑镰
鞍膈
硬脑膜窦:硬脑膜两层分开,窦内含静脉血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蝶鞍两侧,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岩上窦
岩下窦
(二)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充满脑脊液,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大小不一。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脑桥腹侧
蛛网膜粒::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上矢状窦),回流入静脉
(三)软脑膜
伸入沟裂内,参与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的血管…产生脑脊液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分支
皮质支:营养大脑皮质及其深面
中央支: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脉系
可分为4部: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前床突上部
虹吸部:海棉窦部和前床突上部合称虹吸部,动脉硬化好发部位。
颈动脉海绵窦瘘:海绵窦部的颈内动脉破裂出血至窦内…
分支(主要记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在视神经上方行向前内,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同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连,后沿胼胝体沟向后行。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和额、顶叶上外侧面的上部。
大脑中动脉:主干,进入外侧沟内。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其中包括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语言中枢。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影响语言功能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左右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布于颞叶的内测面、底面即枕叶
小脑下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二、脊髓的血管
动脉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静脉:前后根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CSF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脑脊液循环:书本403页第二段背诵
第四节 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