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敏感是种天赋!8大角度教你理解与应对“高敏感”特质
读书笔记:《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 你被过于敏感的性格特质困扰吗?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高敏感”
编辑于2023-02-23 12:57:23《高敏感是种天赋》 伊尔斯·桑德
1.高敏感的特征(含实践篇)
估计五分之一的人为高度敏感型,高敏感型中30%为外向人群;所有高敏感型都是高反应性
能感知更多的信息
高度共情,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
强烈的责任感
内心世界丰富,经常思考人生
深思熟虑,富有危机意识
喜欢深聊
不喜欢发生冲突
2.内向型的特征(实践篇)
内向型人占30%
外向型的人能做到的事,内向型的人同样能做到,只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作为内向型人,如果采取外向的处事方式,很快就会感到身心俱疲
对于内向型人,孤独是一种享受
相比团队合作,宁愿独自出击
通常比较安静,不会做夸张的动作,不会博取眼球,容易被人忽视
不爱即时直抒胸臆,因为不确定自己想的够不够睿智、有意思
相比聊天时“灵光乍现”,偏好独处反思自己
当感觉朋友可能需要关心,外向型会为朋友办一场派对,内向型更倾向于直接伸出援手
做决定更多地倾听内心
3.高敏感的困扰
追求完美,苛待自己
高标准下的高期待
高自信对应低自尊
委屈自己,讨好他人
内在小孩担心被抛弃
4.高敏感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
学会对他人的越界行为说不
给自己独处的时空
主动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允许自己偶尔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减少刺激,尤其是睡前
善待自己的身体
通过日记、音乐或艺术自由地表达自己
主动转移注意力,停止纠结
5.高敏感的社交方式
高质量的互动
感知并捍卫自己的互动需求
给予和获得互动反馈
平衡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
掌握“深聊”“浅聊”的主动权
非语言交流
6.高敏感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
处理冲突
从冲突中抽身,等到足够冷静之后再重建联结
利用天赋共情与反思
为自己设置界限,警惕不健康的人际关系
明确表达自己,不指责别人也不责怪自己
处理愤怒
自我评价从“应该”到“希望”,将愤怒转化为悲伤
处理内疚
内疚感其实是把愤怒转向自己
评估自己是不是过度内疚
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处理羞耻感
羞耻感可能源于儿童时期的不被接受
一种消除羞耻感的方法是,有一次能够消除以前所有体验的经历
敞开心扉,寻找同类,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痕迹
7.高敏感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多愁善感
“环境不安全性域限”相对更低
如果成长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很容易受到焦虑、抑郁的影响。对复原力高的孩子来说的琐碎之事,很可能就是敏感孩子的创伤之源
拒绝承认恐惧,是对现实的认知扭曲
如何打破消极、疲倦的恶性循环
做一些不那么劳累的事
但要知道,有时疲惫感源自于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无法通过睡觉来摆脱悲伤
为自己设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
通过简单的事为自己带来积极的体验
不是情绪决定认知,而是认知决定情绪
控制自己的认知,对关注的焦点进行主动选择,在消极情绪爆发之前停止连锁反应式的负面想法
这不意味尽力向积极的方面想,无需过于乐观
如果你的神经系统相对敏感,那么情绪上提前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是更好的选择,这可以帮助你在事情真正发生时不被压垮
喜欢上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人的自己,接受自己不是一个能量高涨的人、不喜欢肤浅的对话的事实,合理安排生活,减少冗余的信息和刺激,迎合自己的需求
8.重点应对方法(实践篇)
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
内观
找到适合自己的受刺激水平
控制新闻信息摄入量
负面新闻会消耗能量
控制手机使用
调成静音,忙完手头的事时再顺便看手机
减少过量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成文的规矩更偏袒外向型人
找出适合自己的、不会过度刺激的活动
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
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是对抗苦难的最好办法,而这往往是高敏感和内向型人的强项
区分未雨绸缪和杞人忧天,及时中止灾难性思维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到时候再应对也不迟”
结果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设想令人愉快的未来图景
想象一下,如果放弃追求完美,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有趣!
即使是死亡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感到快乐,会获得能量
快乐的形式之享受
快乐的形式之满足
选择合适的工作
高敏感或内向型人,通常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也有人因为压力过大、任务过重、氛围不好而选择辞职,敏感型人不擅长忽略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
对于高敏感或内向型人,工作之于人生是否有意义,这点非常重要
常规工作
不会在工作中受到过度刺激
自由职业
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工作;金钱、地位和物质享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
管理工作
创意工作
参加聚会前做好准备
事先埋下伏笔,以便能尽早回家
弄清闲聊的规矩,以及如何转向更深层的角力
外向型人喜欢在餐桌边展开讨论,内向型人则喜欢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或跟一小群人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适度社交是很棒的体验,需要面对面交流
做朋友的过程中坚持自我
越是敢于展现差异,交往效果越好。如果大家都试图变得一模一样,交往就会显得无聊乏味
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冲突、划定底线
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明智
远离不必要的冲突,节省精力
如果能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有尊严地退出斗争
选择自己觉得轻松的方式
先发短信文字沟通,再找机会当面聊
但如果听不到语气,看不到表情,可能会对文字产生误解
提前预约沟通方式
然而,外向型人不适合在独处时收到令人难过的消息。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可以在短信末尾提议,如果对方需要的话,可以打电话或当面聊聊
事先考虑周详是敏感人士的天性
如果你的神经系统特别敏感,那么时刻保持警惕是明智之举
即使事实证明那些考虑纯属杞人忧天又如何,只要你别对自己太苛刻
在重要谈话前做好恰当的准备
彼此分享而不苛求解释,不用等到自己能完全理解并说得出来来龙去脉时才发声
许多高敏感和内向型人都给自己的行为举止定了高标准,例如,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要迅速、礼貌、诚实地作答,但其实还有别的选择
放慢对话节奏,预留回应时间
只要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重新来过
我们希望说实话,但又不想伤害自己或身边的人
如果有件事一直困扰着你,你完全可以在两年后说出当时想说的话
根据内在信念做选择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追求“怎么做看起来最棒”,而不是从内心感受和信念出发,是很容易坠入的陷阱
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伪装
即使不开心也能面带微笑,这是一种很棒的技能。但长时间保持微笑会让人压力倍增。因此,最好把精力花在探索内心感受上,这样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伪装自己的感受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事后往往会疲惫不堪
跟身边的人协调一致,这完全是下意识地做法。如果你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选择朋友时就应该格外谨慎,不要花太多时间跟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人相处
当他们因为精力不足拒绝了某个社交活动的邀请,事后感到良心不安,他们通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跟别人一样开开心心地接受邀请,享受大家的陪伴?”这个时候,我会向他们提出一个我认为更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你明明不想去,还那么希望参与?”
让人感到孤独的并不是独处,而是对自我的不接纳
别被良心不安牵着鼻子走
有时候良心不安其实是害怕别人对你产生负面情绪
如果你难以应付别人的负面情绪,也难以应付自己的良心不安,就会千方百计避免给人留下坏印象
如果你为了避免良心不安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最终身心俱疲。此外,你也让别人轻易冲破了自己的底线
如果你不是急匆匆地道歉,也不是忙着满足别人的愿望和期待,而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别人起初可能会对你感到失望,你也可能良心不安。但接下来,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可能良心不安,但我什么也没做错。我会努力适应这种感觉,这样才有可能优先考虑我觉得该做的事,而不是别人希望我做的事。”
以自身价值观为指导
找到自己最重视的是什么,弄清楚自己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
坚持原则,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当你想做不符合别人预期的事时,勇敢坚持自己的决定,这能为你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勇敢展现你的与众不同
越多地练习表达不同的观点,就越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自己挺身而出,坚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愿望
有尊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得不表达跟大多数人不一致的愿望或需求时,有些高敏感或内向型的人会深感不安,觉得应该为真实的自己向人道歉或作出解释(但其实没必要)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不错的选择
内心的安宁让我们储备能量
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会做出积极的改变
从“放松并接纳真实的自我”到“努力改善自身”,为自己而不是他人改变
某个年龄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就能迎刃而解
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
慎重分辨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许多高敏感和内向型人对自己有负面看法,倾向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己,因为他们想抢在被人之前发现自己的缺点
重新发现过去的自己
深入反思你的过往经历,发掘自己和父母的真实情况
学会向别人求助
14个自我肯定咒语
1.即使你不热爱社交,也完全可以合群
2.深入审视自我,冲突会大大减少
3.敏感是我生来的天性
4.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5.允许自己偷偷懒,这只是在充电
6.我很满意自己的与众不同
7.我们不喜欢冲突,但不代表不表达愤怒
8.我们并不是软弱,只是具有敏感的特质
9.我们只说对人对己有意义的话
10.我们不做无用社交
11.勇于示弱也是一种勇气
12.关注真我的人,目光都很长远
13.我们很关注别人的感受
14.我们习惯认真对待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