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思维认知
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思维认知思维导图,整理了勇于去研究你不懂的代码、精通代码调试(Debug)、重视能够节约时间的工具、优化你的迭代速度、系统性思考方式的内容,一起来学习。
编辑于2023-02-23 13:44:29 广东这是一篇关于关于商业软件采购的步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验收总结,上线试运行,项目进场实施,硬件资源准备,准备供应商入场手续,项目启动会,签订合同,准备招标评分规则、确定上午招标计划,投资立项汇报,输出供应商选型分析报告,供应商详细交流,供应商初步交流,准备需求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组织变革的方法的思维导图,包含启动变革、调整结构-装配动力、制度升级-赋能个体、研发平台-激发创新等。
华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持续有效增长的新引擎的思维导图,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是对企业决策者决心和恒心的考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关于商业软件采购的步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验收总结,上线试运行,项目进场实施,硬件资源准备,准备供应商入场手续,项目启动会,签订合同,准备招标评分规则、确定上午招标计划,投资立项汇报,输出供应商选型分析报告,供应商详细交流,供应商初步交流,准备需求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组织变革的方法的思维导图,包含启动变革、调整结构-装配动力、制度升级-赋能个体、研发平台-激发创新等。
华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持续有效增长的新引擎的思维导图,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是对企业决策者决心和恒心的考验。
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思维认知
勇于去研究你不懂的代码
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研究自己不曾接触过的代码,很多人都没有尝试就放弃了。 如果你经常去研究你没有接触过的代码,你就会越来越熟悉不同的代码结构和设计模式。
其实,大家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是大神。
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是写代码,与人沟通或者其它的技能,都是需要投入时间去学习的。
精通代码调试(Debug)
很多人在写代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我写出来的代码不能运行?为什么运行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写代码都不是一遍就能写好的。 但是顶尖的程序员非常快的就明白自己代码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偏偏学校里不教,面试的时候考官也不经常提及。
如何调试代码呢?核心是一下几个方法
不妨先猜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假设你的猜测是对的,想想你的猜测会导致程序有什么结果。
试着观察这些结果有没有异常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发现异样,那么说明你的猜测就是对的
如果你发现了异样,那么说明你的猜测是错的,接下来换一个猜测试试。
对于顶尖程序员来说,这个过程在脑海中就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只要你解决的问题足够多,你做出来的猜测就会越准确。
至于如何发现异样?你就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工具或者方法论了。最简单的就是在代码里输出日志来判断。但是这是比较笨的办法,你需要去接触一些高级的工具或者直接带有Debug功能的编辑器。
重视能够节约时间的工具
最近打败人类的AlphaGo每天可以进行上百万局的下棋训练,我们人类一万个小时的训练却需要10年之久。
电脑运行几分钟,可能就等于人类工作好几年
曾经在Facebook担任技术总监的Bobby Johnson描述过,高效率的程序员都把时间花在制作工具上。 很多人也认为工具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花时间去制作、整合自己的工具。但是,Jonson团队最出色的员工耗费了他们1/3的时间在工具制作上,这些工具可以用来发布代码,监控系统,以及能让他们花更少的时间去做更多事情。
不要花时间去做机器可以代替你去做的事情
这里其实就是说尽量把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做,或者说自动化。
优化你的迭代速度
假设你要花12秒钟去搜索某个函数是在哪里定义的。 再假设你每天做这个动作60次,那么你每天就要花12分钟去搜索函数定义。 如果你用一个好一点的编辑器,每次找到函数定义只要2秒钟,那么你每天就会节约10分钟。 每年你就可以节约40个小时。
如果你能找到3个这样的场景去优化一下,那么你每年可以节约一个月的时间。 想想这一个月你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再假如你在调试一个App的bug的时候,改完一次代码都需要重启一下App,然后点击4、5次才能看到bug有没有改好。 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先花几分钟设置以下,让App一启动就转到显示Bug的页面呢?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琐碎的细节,改善它们的回报是巨大。
系统性思考方式
当你在写代码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认为只要你按照需求实现了指定的功能,你的代码就写完了。 但是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任何没有发布到生产环境的代码都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如果想写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代码,你需要从整个系统去理解你的工作:
你的代码和其他人写的代码在功能上是什么关系?
你有没有好好测试你的代码?或者其他人是否很容易测试你的代码?
为了部署你的代码,线上生产环境的代码是不是需要改动?
新的代码会不会影响到已经运行的代码?
在新的功能下,你的目标用户的行为是不是你期望的?
你的代码有没有产生商业上的影响?
什么是系统架构师?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既需要掌控整体,又需要洞悉局部瓶颈,并依据具体的业务场景给出解决方案的团队领导型人物。
一个架构师需要有足够的想像力,能把各种目标需求进行不同维度的扩展,为目标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需求清单。
架构师一直是程序员「羡慕且追求」的高度,今天来说说我眼里优秀的架构师该如何定义。
系统架构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四项关键能力:「平衡取舍、预判未来、抽象思维、容错机制」。
平衡取舍
一个架构本质上总会有优有劣,它不可能是完美的、普适的,也不存在一个架构在 A 场景能用,在 B 场景也最适用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我们准确判断,作出取舍。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调整架构,也就是以当前的业务需求,选出最匹配的架构。另外,架构师还需要根据现状衡量好需求和资源、效率和安全、时延和吞吐等等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
比如对于在线交易系统,可能更重要的是保证它的低时延,因此就可以牺牲一定的吞吐量,而对于离线系统,吞吐量则更重要一些。
预判未来
架构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未来的预判能力,因为架构的调整周期通常比较长。 这也是程序员和架构师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
程序员负责一个项目,在当前的互联网大背景下,项目的迭代周期非常快,基本以天或周为单位,最多一个月。 如果发现不合适的代码,需要重构,程序员基本也能在几天或几周内就能完成重构。 而架构的调整是相对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要几年。 因此,在设计架构时就需要架构师具备预判意识,对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做出预判和选择,诸如未来访问量会增长到什么量级,会不会产生新的业务,这些会对系统产生什么样新的要求等等。
抽象思维
除了懂得取舍和拥有预判意识,架构师在设计架构时还要掌握抽象的方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做好分层和区隔。 因为架构师面对的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为了避免过早陷入细节,不要去看各个组件的细节,而是把它们的角色定义下来之后,再分块来思考。而在看每个分块时,其他分块都可以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另外,也需要考虑复用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饿了么做在线客服机器人,就运用了分层思想,并且高复用,一个对话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对话机器人的模块,有的特别适合去做检索式的查询,还有的适合做任务导向的、产品推荐导向的对话等等。 我们把对话机器人抽象成一个通用的接口,再将它分为一个个小机器人。这样一来,每个小机器人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业务模块就行了。然后,我们会在前端再引入一个路由机器人,由路由机器人根据当前对话管理的状态,来判断当前的对话应该交给哪个小机器人去完成。这就是典型的分层的思想。
容错机制
相比程序员,架构师面对的环境要恶劣的多,因为系统更复杂了,出错的概率也增加了,每个节点、每个功能都有可能出错,所以这就需要架构师为错误而设计(Design For Failure),事先提前做好解决方案。
除了应用出错,还有可能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这个可以通过备份来预防。
另外,如果出现故障,该怎样做到快速恢复呢?我们现在普遍的做法是不修只换,因为如果要修复一个异常状态,可能修复后还会出现连带问题,而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已出现的故障,换一个全新的系统,就能够保证它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