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六章 所有者权益
2022年CPA会计所有者权益思维导图,内容分为实收资本、其他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2-23 15:50:00 重庆第十六章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概述
变动
增加
1.企业增加资本的一般途径
①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贷:实收资本(股本) ②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③所有者(包括原企业所有者和新投资者)投入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3.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应计利息) 其他权益工具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转股时尚未支付的利息) 贷:股本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或借方)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初始确认权益工具时,应当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债务账面价值与权益工具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记“投资收益” 借:应付账款(账面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投资收益(差额)
5.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行权 (有等待期,非可立即行权)
借:银行存款(认股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实际行权时累计权益工具公允价值)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减少
1.股份有限公司因减少注册资本而回购本公司股份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2.注销库存股
①回购价格超过“股本”及“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②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份所对应的股本
借:股本(回购股份所对应的股本面值)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 (对于发行方而言)
基本原则
1.初始计量
(1)适用准则
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 (第十三章)
(2)与金融负债的对比区分
权益工具
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债”,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作为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其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金融负债
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股”,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原则上按照借款费用进行处理,其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一章)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
“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基本原则
2.后续计量
金融工具计量准则进行后续计量
3.交易费用的处理 (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
权益工具
从权益(其他权益工具)中扣除
金融负债
分类为债务工具且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当计入所发行工具的初始计量金额
科目设置
1.“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1)核算内容
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
(2)具体包括
①可转换债券的权益成分; ②企业发行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永续债和衍生工具等
2.“应付债券”科目
(1)定义
发行方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
(2)注意
①对于需要拆分且形成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的,应将拆分的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在“衍生工具”科目核算。 ②对于发行的且嵌入了非紧密相关的衍生金融资产或衍生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如果发行方选择将其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则应将发行的金融工具的整体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核算
账务处理
发行方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或借方) 存续期间,①计提利息并对账面的利息调整进行调整等的会计处理;②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有关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权益工具
(1)期初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2)存续期间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永续债利息等 贷:应付股利—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等
3.复合金融工具(可转债) (参照第八章-负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或借方) 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发行复合金融工具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占总发行价款的比例进行分摊
4.本身是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或者内嵌了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有关衍生工具的规定进行处理
5.重分类
(1)金融负债→权益工具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借: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重分类日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
(2)权益工具→金融负债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重分类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贷方,差额)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或借方,公允价值)
6.金融工具的赎回
(1)普通股以外的其他权益工具
①确认赎回
借: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赎回价格) 贷:银行存款
②注销时
借:其他权益工具(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赎回价格)
(2)分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
借:应付债券(赎回日的账面价值) 财务费用(差额,或贷方) 贷:银行存款
7.除普通股以外的金融工具转换为普通股
(1)其他权益工具
借:其他权益工具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银行存款等(不足转换为1股普通股而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2)金融负债
借:应付债券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银行存款等(不足转换为1股普通股而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投资方
金融工具投资方(持有人)考虑持有的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投资时,应当遵循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相关要求,通常应当与发行方对金融工具的权益或负债属性的分类保持一致(例如,对于发行方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非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方通常应当将其归类为权益工具投资); 如果投资方因持有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对发行方拥有控制(子公司,成本法)、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权益法)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投资方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按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1.资本溢价(非股份有限公司)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股本溢价(股份有限公司)
② 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①委托证券商代理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从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企业应按扣除手续费、佣金后的数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其他资本公积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行权日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收到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累计确定的成本费用)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应当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会计分录)
(2)当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当将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会计分录)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法定公积金(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应冲减资本公积,同时按照转增前的实收资本(或股本)的结构或比例,将转增的金额记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下各所有者的明细分类账
其他综合收益(4+7)
以后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
(1)确认
企业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权益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或相反会计分录)
(2)结转
在原设定受益计划终止时应当在权益范围内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全部结转至未分配利润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相反分录)
2.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1)确认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其他综合收益以及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分担的金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相反会计分录)
(2)结转
待该项股权投资处置时,其中属于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部分,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的该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应转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相反会计分录)
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后续变动及汇兑损益,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期不能转损益
4.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将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由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后期间能够重分类进损益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2.其他债权投资(【综(债)】)公允价值变动
3.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摊】→【综(债)】)
按照【综(债)】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债权投资(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贷:债权投资(重分类日的账面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或借方)
4.其他债权投资(【综(债)】)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
5.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套期有效部分)
6.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7.其他
如投资性房地产转换,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1.利润分配的顺序
(1)提取法定公积金 (2)提取任意公积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2.盈余公积的用途
(1)弥补亏损
①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②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企业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期间未弥补足额的,尚未弥补的亏损应用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③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企业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
(3)扩大企业生产经营
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