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笔记归纳总结!下图内容详实,清晰地梳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脉络,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等知识要点。高中期末复习有这一份导图就够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1851-1864)
爆发原因: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和人物 农民阶级 洪秀全等
两个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
《资政新篇》资本主义方案
进步性
强烈撼动清政府统治地位
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
冲击孔子儒家正统权威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代表(根本)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经验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1860-1895)
兴办原因 地主阶级想自保
阶级和人物 地主阶级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冯桂芬)
洋务成果
办企业
军用企业
民用企业
建军队
办学堂 翻译、工艺、军事
促进民资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社会风气改变
具有封建性(根本)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管理具有腐朽性
经验教训:地主阶级以维护自身统治为目的向西方 学习技术的自救运动无法真正挽救中国
戊戌变法(1898年)
兴起原因
民资有了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惨败
学习日本改革
阶级和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派运动 著书 论战 百日维新
爱国救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民资力量弱小
维新派自身力量局限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经验教训: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行不通
辛亥革命(1911-1912初)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1919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参与阶级:工人 小资 资产阶级
运动过程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历史意义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真正的群众运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结合
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中共一大:建党 1921
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新的革命方法:依靠群众
两个结果,两个开始
开始:1.有组织有领导核心的革命局面中 国共产党成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革命方法
结束:1.混乱的革命局面 2.旧的革命方法
中共二大:立纲 1922
反帝反封建
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1923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标志:国民党一大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进行大革命
起点:五卅运动
目的:北伐
结果:失败(两次政变)
进步性: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奠定群众基础 提高中共政治威望
失败原因
客观:敌强我弱
主观:右倾机会主义 放弃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执政时期
新中国成立
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开始执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性的执政党
两个结束两个开始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始:社会主义革命 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过渡性质社会
五种经济成分
三种主要:国营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两种过渡:合作社经济(个体→国营)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国营)
阶级力量 工、农、城小、民资
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经济
建国初期的困难
解放全中国未结束
经济落后
西方阵营的敌视
中共经受执政考验
两个任务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恢复国民经济
七届三中全会
完成革命遗留任务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加强党的建设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引导个体农民进行互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