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队文职公共科目知识点-国防和军队
军队文职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相应的专业科目,其中,公共科目一般分为 公共知识 和岗位能力两部分,公共知识考查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人文与社会、国防和军队;而 岗位能力 考查知识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建议反复背诵。
编辑于2023-02-28 15:25:35 北京市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国防和军队
国防常识
国防概述
国防的基本含义
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2) 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
国防和国家的关系
(1) 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国防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3)国家的性质、制度,决定着国防建设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拓展势力范围。
自卫型: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联盟型: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
中立型:和平中立。
现代国防的主要特征
(1)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2) 现代国防既是国家行为又是国际行为。
(3)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中国的国防
中国古代的国防
夏朝-1840,由弱到强,再从强盛到衰落
主要特征
皇帝掌管国防:国防思想体现文武并重、富国强兵意识:兵役制度多样:兴建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国防工程:军事科技发达:军事理论指导深远。
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国防政策
“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 “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 “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
军事思想活跃并逐渐成熟
主要著作:《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胰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
秦汉隋唐五代
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包括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四大类。
宋清时期
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继续发展,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武举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开始设置,考试文武并重。
古代的兵制建设
军事领导体制
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 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 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太尉为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 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专门主管军事: 宋朝则设置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将”拥兵自重。枢密院有权调兵却无权指挥,将军有权指挥却无权调兵,形成枢密院和将军之间相互牵制的局面。
武装力量体制
秦朝之前武装力量结构单一,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国家的军队。从秦朝开始,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因而,各个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
兵役体制
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中国近代国防
1840-1949,孱弱衰败屈辱
清朝后期的国防
军事领导体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一一总理衙门一一陆军部。
武装力量体制:八旗兵一一绿营一一乡勇(湘军、淮军)一一新军。
兵役制度:民军制一一职业兵一一招募制。
民国时期的国防
这一时期的国防可分为三个阶段:军阀混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1911一1931年)-一日本的入侵及中国人民的抗战(1931一1945 年)-一解放战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国防建设与国际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3国防建设须同国家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4国防建设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5国防建设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6国防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7国防建设坚持平战结合、军地两用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建体制和国防政策
国防领导体制
定义
国防领导体制,又称“国事领导体制”,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最高军事统帅、军事决策机关、各级军事领导和执行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制度。国防领导体制具有组织上的最高层次性、意志上的权威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活动方式的整体性的特点。
变迁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一国防委员会主席一党的中央军委(军委主席是全军统帅、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部是军委对外的名义)一一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职能与中央军委完全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
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包括: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
领导体制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军事决策和指挥机关,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率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是国务院中的军事工作部门,负责掌管国防事务。
力量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军事训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转为现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指挥体制: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军委机关包括 15 个职能部门,设立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六大军种,构建了军委战区一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一军种一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执勤、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和防卫作战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赋予的其他任务
民兵
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和防卫作战任务。
军队常识
人民军队概述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
(3)新时代中国军队“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
1、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
2)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
3)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
4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光荣传统
1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
4重视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5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6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7重视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
8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革命精神
优良作风
1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2)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人民军队三大民主
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新时代革命军人四有精神
有灵魂(统领)、有本事(核心)、有血性(关键)、有品德(基础)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1)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的基本内涵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1最高层面,即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指挥权属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
2组织支撑,即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3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4直达基层,即实行支部建在连上。
军委主席负责制
中央军委实行军委主席负责制,军委主席负总责,有最终决定权
军队安全保密
军队安全保密的相关条例和规定文件
为了保守军事秘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此外,《军队保密条例》自 2020 年 3 月1日起施行,按照党管保密、平战一致、突出重点、综合防范的方针原则,切实提高保密工作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军事秘密
定义
军事秘密是关系国家军事利益,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如悉的事项。军事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密工作是军队建设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巩固战斗力、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范围
(1)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2) 军事部署,作战和其他重要军事行动的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3)战备演习、军事训练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4) 军事情报及其来源,通信、电子对抗和其他特种状态等基本情况,军以下部队及特殊单位的番号。
(5)武装力量的组织编制,部队的任务、实力、素质、状态等基本情况军以下部队及特殊单位的番号。
(6)国防动员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7) 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配备情况和补充、维修能力,特种军事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
(8) 军事学术、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项目、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9) 军队政治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
(10) 国防费的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的筹措、生产、供应和储备等情况,
(11) 军事设施及军事设施保护情况。
(12) 军援、军贸和其他对外军事交往活动中的有关情况
(13) 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
密级划分
绝密
最重要的军事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
重要的军事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秘密
一般的军事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损害
军事保密制度规定
(1) 对是否属于军事秘密和属于何等密级不明确的事项,依照下列权限确定:秘密级由团级以上单位确定:机密级由师级以上单位确定:绝密级由军级以上单位确定。
(2) 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管、移交、销毁军事秘密载体,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登记、签字手续,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3) 军事设施和其他涉密场所、部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密防护措施,未经有相应批准权限的机关批准,不得对外开放。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军事秘密,必须根据其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严禁使用明码或者未经总部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军事秘密。
保密工作中的奖励和处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对保密技术、产品、设施的研究开发有重要贡献的.
2在危急情况下,保护军事秘密安全的。
3对盗窃、毁坏、出卖军事秘密的行为举报或者侦破有功的。
4)发现泄露或者遗失军事秘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大损失的。
5在保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违反《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盗窃、毁坏、出卖军事秘密的。
2泄露或者遗失重要军事秘密的。
3利用军事秘密进行非法活动的。
4发生泄密事件,隐情不报或者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5玩忽职守,使军事秘密安全遭受危害的。
6其他违反保密制度危害军事秘密安全的。战时或者执行特殊任务时,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应当给予处分的,从重处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守则
(1) 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 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3) 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4) 不该带的秘密不带。
(5) 不该传的秘密不传。
(6) 不该记的秘密不记。
(7) 不该存的秘密不存
(8) 不随意扩大知密范围
(9) 不私自复制、下载、出借和销毁秘密。
(10) 不在非保密场所处理涉密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