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学前教育史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课程和教材是按成人思路编与,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课程和教材只适合人性理智方面,不适合社会生产的需要。
性相近习相远:肯定教育与环境的作用、打破奴隶主天赋高贵的传统,促进求学的积极性;办私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西方学前教育史
洛克
教育思想
政治观
人类天生自由,平等独立
"天赋人权论"
"社会契约"论
哲学观
白板说
理性和知识都是通过感官经验获得
外在经验 :外界对感官的作用
内在经验:反省心灵本身的活动
意义
确立新的儿童发展观
确立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绅士教育论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以绅士教育为重点
绅士为榜样→社会进步
绅士受教→影响其他阶级
目的:培养绅士
四种品质
德行
智慧
礼仪
学问
家庭教育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体育
德育
智育
方法
多样性学习
养成热爱求知的习惯
联系实际学习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基本含义
核心“回归自然”
要求:遵循儿童自然天性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主要对象:主要针对富人
培养目标
“自然人”
独立自主 平等 自由 自食其力
方法原则
正确看待儿童
把孩子看做孩子
消极教育
成人不干预、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自然后果法
注意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 要求因材施教
实施
婴儿期(0-2)
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
儿童期(2-12)
"理性睡眠期” 感觉教育
青年期(12-15)
智育和劳动教育
青春期(15-20)
道德教育
评价
积极
遵循儿童天性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
局限性
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自然成长,忽视社会和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
高估儿童直接经验,忽视书本知识和人类间接经验
公民教育理论
教育目标: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教育内容:德育体育
教育方法:主张在学校内模拟政府机构组成相应团体
教育领导权问题:国家掌管学校教育
杜威
儿童观
四种本能
语言和社交的本能
制作的本能
研究和探索的本能
艺术的本能
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生活与儿童生活相契合
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契合
实质: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生活
学校即社会
给儿童提供合乎儿童发展的社会
改革学校课程
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教育即生长
符合儿童发展需要
民主社会体现
教育即经验
理性寓于经验之中
教育对人不仅是知识的说教,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
经验具有交互作用原则
人受环境塑造,人也对环境主动改造
教育的层面
提高儿童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良好的环境
教育目的
生长作为教育目的(无终极目的)
生长即发展,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社会性目的(过程目的)
生长不是随意的,是在社会条件下生长的
为社会进步,完善民主制度
理性中的人
良好的公民素质
科学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定的职业素养
课程与教材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课程和教材是按成人思路编与,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
课程和教材只适合人性理智方面,不适合社会生产的需要
分科教学破坏了儿童对世界认知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从做中学
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代替传统书本
从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学,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教材心理化
以儿童的个人经验为起点
各门学科的教材和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
思维与教学法
反省思维
五步教学法
情境
问题
假设
推论
验证
思维价值
社会
构建民主主义社会
个人
成为积极理性的人
任务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新的个人发展促进社会
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好的环境
途径和方法
途径
不能口头说教
学校生活、教材、教法应渗透社会精神
社会层面
提供社会的情境,社会性内容和目的
心里层面
建立在学生本能的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基础的情感基础上
思想影响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旧时代终结,新时代开始
对20世纪西方教育有深刻影响
福禄贝尔
论教育的一般原理
上帝是万物的统一
人是不断发展的
教育必须顺应自然
幼儿园
目的:培养儿童兴趣,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基本原理:自我管理与主动性
具体方法:游戏与兴趣
课程论
恩物
儿童教学用具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及规律
循序渐进思想的提现
能更好引导儿童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
作业
运用恩物来表现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工具
恩物在前,作业在后
恩物吸收,作业表达
作业是恩物的发展
游戏
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
身体的游戏
锻炼身体
感官的游戏
听觉练习
精神的游戏
训练思考与判断
蒙台梭利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
遗传(生物前提)
环境
生命的原动力
幼儿发展的特点
独立的心里胚胎期,心理形成的关键期
具有吸引力
具有敏感期,关键期
具有阶段性
0-3岁,心理胚胎期
3-6岁,个性行成期
6-12岁,增长学识与艺术才能时期
12-18,青春期
生物目的:帮助个人的发展
社会目的:使个人能适应环境
3大教育支柱
自由
纪律
工作
教育内容
感官教育
初步的知识教育
实际生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