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科幻小说简史
中国科幻小说简史,整理自董仁威《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百年发展史,同时写了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12位科幻大家评传。因本书出版于2017年,所以时间线截止于2016年。
编辑于2023-03-03 10:43:58 广东工作以外的16个小时,不是上班8小时的附庸,下班后也要好好生活。用“具体的当下”去治愈焦虑、内耗、拧巴、拖延、空虚等工作后遗症,获得满足感和身心自由。
《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第11篇。这一篇以极为简略地方式,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工作以外的16个小时,不是上班8小时的附庸,下班后也要好好生活。用“具体的当下”去治愈焦虑、内耗、拧巴、拖延、空虚等工作后遗症,获得满足感和身心自由。
《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第11篇。这一篇以极为简略地方式,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初创期
1891年
爱德华·贝拉米《回顾:公元2000-1887》,中文译名《回头看纪略》
1891年由《万国公报》第35册开始连载,这是科幻类型小说引进中国的元年
1900年
经世文社刊行逸孺译凡尔纳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
这是中国人翻译科幻小说的肇始
也是西方科普型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进入中国的开端
儒勒·凡尔纳的“奇异旅行”系列
《地点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里》(1871) 《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4) 《世界的主人》(1904》、《流星追逐记》(1908)
1902年
在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创刊号上开始连载《海底两万里》
1902年
鲁迅译凡尔纳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4年
荒江钓叟创作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发表,连载于《绣像小说》。
这是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1904年也成为了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元年。
关于《月球殖民地小说》
荒江钓叟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鼻祖,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科幻小说,它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但这部小说虽未完成,仅发表35回,但已达13万字。
1905年
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
徐念慈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肇始者之一
中国原生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吴研人《新石头记》
社会型科幻的代表作之一
1906年
包笑天《梦想世界》
包笑天是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1908年
包笑天《世界末日记》《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9年
许指严《电世界》
发表在《小说时报》上(标为理想小说)
1912年
鲁哀鸣《极乐地》
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乌托邦型”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汉口人道学社出版(标社会主义小说)
1915年
韦尔斯《时间机器》
由心一翻译,译名为《八十万年后之世界》
是西方社会型科幻小说进入中国的开端
老虬《解甲录》
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乌托邦型”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大中华》发表(归类为理想的政治小说)
1916年
秋山《消灭机》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派的旗手之一
这类小说接近于中国当代提倡的“核心科幻”
1917年
毕倚虹《未来之上海》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社会型科幻“反乌托邦型”流派的旗手之一
1920年
徐桌呆《不老泉》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派的旗手之一
1923年
徐桌呆《不老泉》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原创长篇科幻小说
1926年
顾均正《无空气国》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科普型科幻”的旗手
1932年
老舍《猫城记》
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小说“恶托邦”流派的旗手
1935年
筱竹《冰尸冷梦记》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科幻小说之一
1939年
顾均正《性变》
发表在顾均正创办的《科学趣味》杂志上
1940年
顾均正译著科幻小说集
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作品集
许地山《铁鱼底腮》
中国一篇与军事国防工业有关的科幻小说
1941年
包天笑《无婴之村》
在《小说月报》11期上发表
1942年
包天笑《两性之国》
在《小说月报》22期上发表
徐桌呆《火星旅行》
在《大众》第2号“小说”栏发表
1942年
包天笑《两性之国》
在《小说月报》22期上发表
徐桌呆《火星旅行》
在《大众》第2号“小说”栏发表
1943年
熊吉《千年后》
社会型科幻“反乌托邦型”流派
发展期
中国科幻的第一次热潮
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热潮期,以新中国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为首,主要是为儿童写作,作品多为科普型科幻。
1950年
张然《梦游太阳系》
准科幻小说,实质是一篇科普小说
是中国科幻第一次热潮的序幕
1954年
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
在北京掀起了一股天文热
新中国出现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1956年
迟叔昌《割掉鼻子的大象》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
鲁克《到月亮上去》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
1957年
郑文光《火星建设者》
苏联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得科幻小说奖
中国科幻小说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
1960年
童恩正《古峡迷雾》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
重文学流派旗手
王国忠《迷雾下的世界》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1962年
刘兴诗《北方的云》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重科学流派代表
肖建亨《布克的奇遇》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1965年
肖建亨
《奇异的机器狗》《小凡漫游“海底之光”》
《火星一号》《铁鼻子的秘密》
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热潮
郑文光、童恩正、肖建亨、刘兴诗等纷纷归来,新人不断涌现,如叶永烈、王晓达等,使中国的科幻小说走向成熟,但在1982-1983年,一场批判科幻小说的恶浪使这次中国科幻的热潮戛然而止。这一时期,除科普型科幻、少儿科幻继续发展外,以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为首,主张科幻文学首先是文学,创作了许多成人科幻作品,形成了中国科幻的重文学流派。
1976年
叶永烈《石油蛋白》
中兴代代表作家之一
在《少年科学》第一期发表
1977年
肖建亨《密林虎踪》
第一次科幻热潮中最先归来的老科幻作家
1978年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
首印150万册,开中国科幻小说畅销书先河
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
中兴代科幻作家重文学流派代表作之一
刘兴诗《陨落的生命微尘》
1979年
郑文光《飞向人马座》
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郑文光《太平洋人》
在《花城》杂志发表
郑文光“复合幻想构思”赏识的代表作之一
王晓达《波》
不以儿童为对象,开“成人科幻”的先河
吴岩《冰山奇遇》
当时是仅17岁的高中生
1980年
刘兴诗《美洲来的哥伦布》
是他科学设想型科幻的代表作
郑文光一《古庙奇人》
郑文光社会型科幻代表作之一
肖建亨《沙洛姆教授的迷雾》
在《人民文学》发表,他重文学流派的力作
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
电影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功
国内第一部科幻电影
1981年
郑文光《命运夜总会》
社会型科幻代表作之一
叶永烈《腐蚀》
社会型科幻代表作
魏雅华《温柔之乡的梦》
社会型科幻代表作
《科幻海洋》在北京创刊
《中国科幻小说报》在黑龙江创刊
1982年
北京科普出版社创办新刊《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
《中国科幻小说报》9期试刊后未能正式出版,随即停刊
1983年
《科幻海洋》和《科学文艺译丛》相继停刊
中国科幻的低潮期
1984年
郑文光《战神的后裔》
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5年
程嘉梓《古星图之谜》
长篇科幻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
《科学文艺》和《智慧树》杂志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
姚海军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创办《星云》,是我国第一本科幻爱好者杂志。
《智慧树》杂志停刊,只余《科学文艺》一家杂志发表科幻小说
1989年
《智慧树》杂志停刊后,由《科幻世界》独家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举行,童恩正著《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获一等奖。
成熟期
1991年
《奇谈》更名为《科幻世界》
韩松《流星》
中国新生代科幻四大巨星之一韩松初露头角
韩松《宇宙墓碑》
获台湾“倪匡科幻奖”
何宏伟(何夕)《一夜疯狂》
1992年
韩松《宇宙墓碑》
刊登在《科幻世界》杂志1992年5期
何夕《光恋》
中国科幻顶梁柱之一开始崭露头角
1993年
王晋康《亚当回归》
王晋康的科幻文学处女作
1999年
刘慈欣崭露头角,在《科幻世界》发表《鲸歌》和《微观尽头》
《科幻世界》第7期发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与高考作文题重合,舆论大哗,使科幻的影响力极大提高。
2000年
《科幻世界》创造了38万份年订单的奇迹,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
2003年
受王泉根教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在国内首次设立科幻文学方向硕士点
在姚海军的主持下,《科幻世界》杂志社启动“视野工程”,《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陆续出版,其中《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套科幻丛书,将中国的科幻出版从杂志时代推向了畅销书时代。
2004年
5月,科幻迷杂志《星云》在出版20余期后停刊。
《星云》杂志对推动中国科幻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
福建人民出版社《世界科幻博览》创刊
2006年
刘慈欣《三体》第一部在《科幻世界》连载达半年多,引起科幻圈内轰动。
7月31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
2007年
8月24日至27日,200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召开。
同时,第十八届银河奖举办,“中国科幻银河奖”正式更名为“银河奖”。
在原有基础上,增设长篇奇幻小说奖、中短篇奇幻小说奖和科幻美术奖。
2009年
10月11日上海高校科幻联盟成立科幻苹果核。在同济大学举办了幻想节。
因甲流,第二十届银河奖颁奖礼未举行
黄金期
2010年至今,中国科幻迎来了黄金时期。
在这个黄金时期里,中国科幻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科幻发表阵地持续扩大,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举办,除科幻世界的银河奖以外,中国有了另一个科幻作品和作家的激励机制,推动着中国科幻的热潮兴起。三是随着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政府开始重视科幻,使这个热潮不断发酵。
2010年
7月18日,在北京颁发首届中文幻想星空奖
江南《上海堡垒》
最佳长篇小说奖
韩松《暗室》
最佳短篇小说奖
8月8日,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学府影院举办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成都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
2011年
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刘慈欣、王晋康获得最佳科幻作家奖
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获最佳长篇小说奖
何夕《人生不相见》获最佳中篇小说奖,韩松《再生砖》获最佳短篇小说奖
2012年
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王晋康《与吾同在》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
张系国《多余的世界》
中篇金奖
陈楸帆《G代表女神》获短篇金奖,江波获最佳新秀金奖
2013年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陈楸帆《荒潮》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
程婧波《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
中篇金奖
张冉《以太》获短篇金奖,陈楸帆获最佳新锐科幻作家金奖
本届开始设立最佳原创少儿科幻图书,杨鹏《超时空大战》获金奖。
2014年
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宝树《时间之墟》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
程婧波《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中篇金奖
平宗奇的《智能型人生》获短篇金奖,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短篇银奖
《三体》的英文版由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由著名的托尔出版社推出
英文版名为《三体问题》(The Three-Body Problem)
2015年
8月23日,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
2016年
8月23日,郝景芳《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
新华网和成都八光分文化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幻口述史·四川篇”访谈完成
香港科幻大事记
赵滋藩(1924-1986)著科幻小说《太空冒险记》由亚洲出版社出版,为香港地区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为香港本土科幻文学的肇始者。
1960年
扬子江(杨定安)著科幻小说《天狼A-001号之谜》
1962年
倪匡开始用笔名“卫斯理”(韦斯利)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
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
1972年
卫斯理系列小说《新年》发表后,倪匡暂停卫斯理系列小说的创作。
卫斯理系列小说《头发》发表,倪匡此后又回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上。
1981年
李星云(原名李崇庆)的科幻侦探小说《梦魔》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2年
倪匡的原振侠系列第一部《天人》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4年
张君默(张景云)反乌托邦长篇科幻小说《大预言》
1985年
陈宪玉著核战灾难题材科幻小说《香港浩劫》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6年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原振侠与卫斯理》上映。
1987年
张君默(张景云)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谍神》
1988年
张君默(张景云)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蚁国》
1989年
张君默(张景云)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宝图》
1990年
杜渐等主编的《科学与科幻丛书》由三联书店出版,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个科幻期刊,可惜当年出版4期后便停刊。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飞越彩虹》
楚云科幻小说集《时光之咒》
1991年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异人》
1993年
杜渐长篇科幻小说《超脑终极战》《即食面谋杀案》《基因再造计划》《宇航历险记》《女娲王国探秘》《黑龙探角》
宇无名(麦继安)“超科幻小说系列”第一部《无名咒》
16岁科幻作家怒加(颜金桫)长篇科幻小说《1999人类大审判》
1997年
谭剑科幻小说集《虚拟未来》
中国内地科学普及出版社开始出版《杜渐科幻小说集》
1998年
谭剑长篇科幻小说《换身杀手》由玲珑壁出版,是香港首部赛伯朋克小说。
陈嘉铬长篇科幻小说《野心》
1999年
李逆熵科幻小说集《无限春光在太空》
2000年
《蓝血人》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成为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2003年
宇无名(麦继安)“超科幻小说系列”17部的最后一部《恐怖大王》
13岁女中学生霜静的长篇科幻小说《过去未来》由明窗出版。
2004年
霜静的少年科幻小说《寻找所罗门》由明窗出版。
2010年
谭剑《人形软件》,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11年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香港注册
2014年
《香港科幻巡礼》丛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包括萧源的《时空之王》、杜渐的《地底城的秘密》等。
2015年
谭剑《光栅谋杀案》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台湾科幻大事记
1968年
张晓风科幻小说《潘渡娜》,台湾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台湾科幻小说鼻祖之一张系国《超人列传》
台湾科幻小说鼻祖之一黄海《航向无边的旅程》
1976年
张系国在《联合报》开“科幻小说精选”专栏,促进了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
1977年
吕应钟创办《宇宙科学》,发表少量科幻小说。
1978年
《少年科学》创刊,发表科幻小说。
1979年
海科幻小说集《银河迷航记》
1980年
《台湾时报》举办“‘中国’科幻小说大展”
吕应钟科幻论著《科幻文学》出版,这是华人科幻界出版的第一部科幻论著。
《飞碟与科学》《新少年》杂志创刊,发表章杰等人的科幻小说。
1981年
《台湾时报》举办《第二届“中国”科幻小说大展》。
张之杰创办《科幻文学》季刊,出刊一期后停刊。
1983年
《大众科学》4卷6期推出“科幻专辑”。
1984年
张系国在“中国时报”开展科幻征文,张胜泓《问》、张大春《伤逝者》获奖
1985年
“中国时报”第二届科幻征文活动,叶言都《我爱温鲁娜》等6篇作品获奖
次年辑成《七十四年科幻作品》
1986年
《中国时报》开展第三届科幻征文活动,改为“张系国科幻征文”奖
次年辑成《七十五年科幻作品》
1987年
“中国时报”第四届科幻征文奖,廖志坚《深蓝色海洋》获奖。
1989年
“张系国科幻征文”奖举办,叶李华的《戏》获第一名,大陆作者孙占魁的《魔方监狱》获佳作奖。
1990年
科幻期刊《幻象》创刊。
1991年
《幻象》主办,联合大陆《科学文艺》杂志,举办“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征文,科幻小说奖首奖由大陆作家韩松的《墓碑》获得,作品在《幻象》刊出。
1994年
幻狮文学奖“科幻小说奖”举办,张启疆《老大姐注视你》获首奖。
《中外文学》246期推出“科幻文学专号”。
张系国在《联合报缤纷版》推出“互动科幻文学”。
1998年
《科学月刊》2月号刊出“科学与科幻”专辑。
2000年
叶李华在《天下文化》推出“科·幻”专辑。
2001年
首届“倪匡科幻奖”创办,是专为中文科幻小说面对全球华人而设立的奖项。
第一至第十届得奖作品,已结集出版为《上帝竞赛》《百年一瞬》《笨小孩》与《死亡考试》四本书。
2010年
黄海《寻找“幻”氏家族的荣耀》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
这是台湾科幻作家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科幻奖项获奖。
2011年
叶李华宣布倪匡奖停办。
2012年
张系国《多余的世界》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黄海《时间画廊》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2013年
李伍薰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新锐科幻作家银奖。
2014年
平宗奇《智能型人生》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金奖
伊格言《零地点》、贺景滨《去年在阿鲁吧》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
2015年
李伍薰《3.5:强迫升级》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
2016年
张系国《下沉的世界:海默三部曲之二》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
绘图:花漾春天 软件:MindMaster 信息来源:董仁威《中国百年科幻史话》
中
国
科
幻
小
说
简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