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传导耳机第一阶段报告
第一阶段报告的思维导图整理了研究目的、骨传导背景资料、是否规划骨传导耳机、骨传导耳机的产品设计概念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3-03-03 11:30:04 福建省正文
0. 研究目的
项目命题
调研与分析骨传导耳机的用户体验,判断其是否匹配UC用户群体的需求。调研结果可支撑判断是否规划该品类产品以及产品设计的概念方向。
项目目标
第一阶段:
1. 验证骨传导耳机在UC领域的用户与商业的可行性
2. 初步构建骨传导耳机的产品设计概念
第二阶段:
1. 骨传导背景资料
1. 骨传导的品类
骨传导耳机大体可以根据耳机形态或使用场景进行划分,广义的骨传导耳机还包含应用骨传导技术的耳机,此研究中的骨传导为广义骨传导耳机
耳机形态划分
耳挂式(一体式)
挂耳式(一体式 + 麦杆)
耳挂式(分体式)
耳夹式(分体式)
耳夹式(颈挂式)
上行骨传导的TWS
骨传导上行降噪技术
发声方式仍采用气传导
使用场景划分
运动场景
其他运动场景
游泳
办公场景
听力辅助
仅有Earsopen
2. 骨传导耳机的比较优势/劣势
骨传导耳机与传统耳机的差异显著
优势
长时佩戴舒适性
重量轻
不入耳
避免耳道肿胀
避免听诊器效应
避免封闭感
更好的环境感知
不隔绝外界声音
方便日常沟通
方便意识到危险信息
稳定性高
佩戴稳定性
信号稳定性
保护耳部健康
保护鼓膜
避免耳道感染
防水性好
劣势
声学问题
高频漏音
低频缺失
音质差于TWS
有杂音
音量弱于隔音耳机
健康问题
或损伤听力
由于耳道完全开放,用户感受到的骨传导耳机的音量小于实际音量,以至于用户可能将音量调整到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水平
舒适问题
明显振子震动造成不适
用户评价: discomfort or irritation from the vibrations
一体式干涉眼镜腿
3. 不同品类间的竞争优势
品类
耳挂式(一体式)
推荐程度
高
舒适性高
稳定性高
环境感知强
降噪效果不明显(Rx & Tx)
拾音效果中
声学效果较差
便携性差
耳挂式(分体式)
推荐指数
较高
舒适性低
稳定性中
环境感知强
降噪效果不明显(Rx & Tx)
拾音效果中
声学效果较差
便携性高
带麦杆挂耳式
推荐指数
高
舒适性较高
麦杆收起时夹耳朵
稳定性高
便携性高
环境感知强
拾音效果好
降噪效果不明显(Tx)
声学效果较差
耳夹式(分体式)
推荐指数
中
舒适性较差
稳定性高
便携性高
环境感知强
拾音效果极差
降噪效果不明显(Rx & Tx)
声学效果较差
耳夹式(绕颈式)
推荐指数
高
舒适性中
稳定性高
重量下放到脖颈处
便携性高
环境感知强
拾音效果好
声学效果较差
降噪效果不明显
骨传导TWS
推荐指数
低
佩戴舒适性较差
佩戴稳定性较好
音质好
降噪效果好(Rx)
Tx的降噪效果不明显
拾音效果较差
4. 骨传导耳机的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
现有受众
主力受众
运动爱好者/从业者
跑步爱好者
户外爱好者
游泳爱好者
运动行业从业者
多场景使用者/混合办公者
多场景包含
办公场景
娱乐场景
运动场景
通勤场景
次要受众
运输业从业者
工作场景下使用
货车
叉车
的士
Etc.
潜在受众
听力损伤者/听觉系统障碍者
无法使用传统耳机的用户
做过耳部手术的人
患有某些影响耳道的病症的人
安保行业从业者
建筑施工从业者
下一步:由于目前缺少对目标市场的运输行业从业者、听力损伤者、安保行业从业者、建筑行业从业者的深入研究,建议第二阶段对以上人群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工作场景、耳机使用场景、场景下的需求、现有的与耳机相关的行为,因为此类人群极有可能是潜在的受众
5. 骨传导耳机的应用场景
运动
跑步
户外
游泳
骑行
健身
登山
球类运动
通勤
开车
坐地铁
骑行
走路
办公
传统办公
开车
执勤
其他办公场景
听力辅助
生活
办公
军事运用
此部分资料较少,且与研究主题无关
2. 是否规划骨传导耳机
应该规划,且应该在不久的未来落地UC类骨传导耳机品类(Now or Never)
商业/技术/用户分析
骨传导 × UC 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
市场分析总结
自疫情开始以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运动的行列,导致家庭健身和户外活动的需求增加。疫情带来的隔离间接鼓励了协同办公、远程办公和混合办公等工作方式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兼顾运动和工作场景的骨传导耳机的迅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骨传导耳机已完成了初步的市场教育。其不进入耳道的佩戴方式,以及安全、舒适、健康等产品特性也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同时,骨传导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目前的产品并没有根据这些特定场景进行深入的优化,这可能导致骨传导市场出现长尾效应,从而形成一个利基的蓝海市场。许多UC和声学大佬已经开始关注这个市场,但好消息是,他们尚未深入开发UC领域,这为亿联提供了发展机会。
发展现状
市场研究
整体骨传导市场
市场规模
骨传导产业维持快速增长态势:自2015年骨传导市开始爆发后,骨传导耳机出货量呈喷井式发展,2019年骨传导市场规模的达到19亿,2022年全球产业规模可达89亿元且维持较高增速的持续走高 ,较2021年(49亿)增长180%,连续三年快速增长,Canalys预计到2023年产业规模可达200亿元。
备注:按照增长曲线,匹配的回归方程,预计是在2028年左右才能达到200亿元。
数据来源: Canalys
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
根据数据显示,南卡、韶音是目前全球骨传导耳机行业最大的2个品牌制造商,仅南卡(35%)与韶音(33%)就占全球市场68%收入市场份额,呈现出双寡头局面,紧跟其后的是松下、Marsboy、Audio Bone、Invisio、Damson、摩托罗拉。
数据来源: Canalys
市场集中度
根据数据可得,市场集中度高,CR2 = 68%, CR 5 = 85%,且短期内骨传导的整体市场格局仍将保持双寡头(韶音、南卡)的趋势。
数据来源: Canalys
竞争新变化
声学及UC行业大佬(如JBL、小米、科大讯飞、Bose、SANAG、Google、铁三角等)开始入局。
数据来源: 52audio
骨传导 × UC 市场研究
现有市场规模以运动类骨传导耳机为主,UC类骨传导耳机方兴未艾:目前骨传导耳机的主力需求还是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据网购平台不完全统计,跑步、游泳、户外这3个方向的用户需求占整体销量的8成以上。
主力市场
跑步
游泳
户外
数据来源: Amazon, Walmart, Taobao, Shopee, Jingdong
案例分析:2020年南卡Runner Pro一款8级高防水 & 自带8G内存的骨传导耳机,仅凭一己之力拉动了20%游泳骨传导耳机市场,南卡品牌也随之知名度大涨,打破了韶音一家独大的格局,也让游泳骨传导耳机这一品类独立于运动骨传导耳机大类。截至2023年2月,南卡的线上主流平台的出货量已高于韶音约9.1%。
数据来源: Amazon, Walmart, Taobao, Shopee, Jingdong
主力市场难以与行业寡头竞争的前提下,进入骨传导市场最好的方式是以细分市场切入,尤其是以尚处于引入期的骨传导 × UC的市场,甚至是切入听力损伤者、运输行业从业者、安保行业从业者、建筑行业从业者等潜在目标用户,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潜在市场规模预测
听力损伤者
到2050年,预计将有近25亿人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中国约有2.2亿
听力损失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以上的人中,超过25%的人受到致残性听力损失的影响。
中国与世界各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而听力损伤与年龄正相关
数据来源: WHO - World report on hearing, U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运输业从业者
根据人口普查局的职业数据,所有工作的美国人中几乎有3%是某种类型的司机:超过2%是卡车司机,0.4%是公共汽车司机,0.3%是出租车司机和其他类型的司机。根据美国人口与上述百分比可得:332,403,650 *3% = 9,972,110
美国运输业从业者人数约9,972,110
数据来源: Census Bureau
安保行业从业者
截至2023年2月,美国有987,464人在安保服务行业就业,且在2018年至2023年的五年里,美国安保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平均增长了3.2%,预期未来五年回维持此增长率
美国安保行业从业者人数约987,464
数据来源: IBISWorld
建筑施工从业者
美国建筑工人超过767,992名
数据来源: U.S. Data and Statistics
行业周期
骨传导耳机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
1. 在经过数年的发展,骨传导耳机已完成了初步的市场教育
据公司内部小范围随机采访,超6成的受访者听说过骨传导
2. 市场规模近3年迎来高速增长
但在UC领域尚处于引入期
1. UC类骨传导耳机市场占比极低(约低于5%)
通过韶音的办公类骨传导销量与总销量做对比得出
数据来源: Amazon, Taobao, Shopee
2. 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大量用户使用运动类骨传导耳机办公)
通过线上平台的购物评价得知
数据来源: Amazon, Taobao, Shopee
骨传导 × UC 行业的波特五力分析
骨传导 × UC 行业目前较弱,但竞争态势逐渐增强
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限专利保护重视的地区)
技术难度大
有专利壁垒
替代产品的替代性弱
替代难度大、替代产品差异性大
助听器
价格高
专业性强
外观或带来的社交压力
OTH
舒适性较差
缺少听力辅助功能
便携性差
罩住耳朵不符合社交礼仪
罩住耳朵带来沟通上的不便
TWS
舒适度普遍差于骨传导
(目前)缺少听力辅助功能
罩住耳朵不符合社交礼仪
罩住耳朵带来沟通上的不便
现有客户议价能力较弱,但在逐步增强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目前较低:价格关注区间在600-1400区间
价格敏感度有降低的趋势,从高端尝鲜用户逐步往中高端性价比用户发展
销量高的新品定价集中在700-1000区间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产品定价较高:现有产品定价多在800-1200区间
数据来源:谷歌指数 & 百度指数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需要资源开发介入研究)
现有业内竞争目前较弱,但在逐步增强
声学或UC行业大佬(如JBL、飞利浦、小米、科大讯飞)开始入局
竞争者尚未着重在UC领域的骨传导耳机着重发力
What's next?
建议在下一阶段加入资源开发与市场专员,研究产业链上有的情况,以及验证商业上的盈利能力;用户研究在下一阶段着重深入研究购买决策分析、价格敏感度评估
亿联在技术层面有进入骨传导的先天优势
技术分析总结
骨传导耳机行业技术逐渐成熟,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并且亿联在声学、UC领域、用户研究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相较老牌骨传导耳机制造商,有较大的优势;但仍要综合考量潜在的专利风险与研发成本,评估该项目的ROI(财务可行性评估、组织可行性评估),而后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SWOT分析技术优势
Strength
声学方面已有积累
用户研究方面有所积累
会议系统认证有优势
Teams \ Zoom \ 腾讯会议等
Yealink品牌已在UC领域深耕多年
品牌具备影响力
销售渠道上有优势
Weakness
人体数据积累少
人机工学方面的研究较少
缺少骨传导相关技术人员
声学
硬件
Opportunity
骨传导耳机在UC市场中尚处于蓝海
符合突破性、战略性新业务开发(二次创业)的需求
现有产品未真正针对UC人群设计
多为在原有骨传导耳机的基础上增加麦杆
未对人机交互、办公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
骨传导硬件与对应产业链成熟度高
骨传导的核心部件发声振子可完全国产
建议资源开发的同事介入研究
Threat
潜在专利风险
建议公司法务介入,了解现有专利界限与风险
研发成本高
骨传导的DSP研发周期长
人体工学的数据难以直接获取
What's next?
建议在下一阶段进行原型设计,以验证技术可行性
用户需求与骨传导特点高度耦合
骨传导的特性非常适合办公室办公场景
其优势是办公室场景所需
长时佩戴舒适性
适合长时间佩戴
减少了频繁的摘取
更好的环境感知
方便日常沟通
符合职场礼仪
规避危险情况
稳定性高
佩戴稳定性好
适合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信号稳定性好
能离开宿主设备较远距离
保护耳部健康
适合长时间佩戴
其劣势不是办公场景特别在意的,或可以通过设计改善的
声学问题在办公场景下不敏感
音质不是办公场景下最看重的,且可以通过软硬件优化解决
韶音与南卡近年来在有大量的音质提升的专利
漏音问题目前是可以通过指向性振子解决
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反向ANC解决
缺少低音的问题,已有解决方案
韶音通过低频增强技术,在耳机内部额外增加一个CoreCushion低频增强单元,负责中低频声音输出,形成双发声单元,解决骨传导耳机中低频不佳的问题。
舒适问题已有解决方案
明显的振子震动造成不适
可以通过指向性振子来减少所需的震动强度
一体式干涉眼镜腿
可以通过颈挂设计规避
损伤听力的风险可削弱
添加听力保护以优化
可以通过反向ANC过滤周边的噪音
What's next?
建议在下一阶段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UC用户与潜在用户,包括用户信息、使用场景、使用习惯、场景下需要完成的工作、在该场景下与耳机相关的需求等
3. 骨传导耳机的产品设计概念
产品策略
产品建议采取差异化集中策略,即寻找细分用户,找寻差异化需求,提升核心产品体验
聚焦办公场景(强化工具属性)
优化UI设计
简化交互逻辑
优化交互体验
增加会议控制
增加信息提醒
增加Busylight (待验证)
优化外观设计
强化UC属性
弱化耳机视觉上的存在感
强化无缝切换概念
场景间自如切换
线上会议、沟通可即时完成
线下沟通无需摘下耳机
未来或可布局
降噪作为与其他骨传导耳机的差异点
拾音降噪
办公通用需求
利用骨传导麦克风的特性
环境降噪
反向增强耳机音量
利用骨传导麦克风的特性
RTC -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非正式沟通的记录
同声传译
语音助手
强化听力辅助概念
人体工学上的优化(舒适性提升)
根据人体尺寸进行优化
研究产品的尺寸合理区间
产品区分不同尺寸(待验证)
产品尺寸可以调节(待验证)
提升佩戴舒适性
高强度震动造成的不适
振子的贴面挤压太阳穴周边区域
贴面不透气且容易积热
眼镜腿干涉
强化健康检测概念
产品概念
概念阐述
概念1 - 无缝切换场景的骨传导
一体式 + 双拾音麦克风(骨传导+气传导)+ 骨传导传声 + ANC + Busylight + 人机优化
概念示意图
目标人群
多场景使用者/混合办公者
目标场景
多场景下使用:
室内办公场景
户外办公场景
娱乐场景
运动场景
通勤场景
Etc.
功能介绍
骨传导 + 气传导混合拾音降噪
对空气中的噪音采用专门的算法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收集人下颚骨骼的震动,从而打破环境对通话的影响,无论是在高速骑行的风噪中,还是人声鼎沸的办公室,抑或是狂风呼啸的高速路上,都可以实现无障碍沟通,不用担心对方听不清楚自己说了什么。
Busylight
颈挂处的Busylight,在你线上会议时自动亮起,避免同事的无意打扰;在专注工作时,也可手动开启,保护你专注的状态;在夜晚时亮起,提醒后方车辆,守护你夜跑或晚归时的安全。
主动降噪
耳机触点的侧面发出反向的声波,削弱了周围的噪音,避免了骨传导的漏音。
概念2 - 实时通讯的骨传导耳机
可切换分体式/一体式 + 混合会议辅助 + 同声传译 + 沟通/会议记录 + 信息提醒
概念示意图
目标人群
出差/会议为主的混合办公者
目标场景
海外出差
会议场景
办公室办公
功能介绍
同声传译
在分体式时,可以将单边耳机摘下,提供给沟通的双方,进行实时的传译
沟通/会议记录
沟通时,骨传导可以区分沟通双方的身份,进行分类记录
混合会议辅助
混合会议是指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或出现多语种的情形,结合同声传译与会议记录,实现没有语言障碍且实时记录的沟通
概念初步评估
概念1 - 无缝切换场景的骨传导
机会点
骨传导耳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与TWS用户相似,倾向于多场景下使用
现有UC类骨传导耳机缺少针对UC场景的优化与功能
风险点
混合拾音降噪对DSP要求较高,实现难度大
开放式ANC的DSP研发难度大,效果不一定符合预期
概念2 - 实时通讯的骨传导耳机
机会点
可切换分体式和一体式的耳机概念已通过科大讯飞的产品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
“我们是微软Teams在国内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微软宣布旗下所有产品将全线整合ChatGPT,这也使得我们产品未来升级迭代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未来研发投入的方向就是更好地满足语音智能和版本更新的需求,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2月21日,亿联网络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风险点
同声传译的技术实现难度较大,需寻求外部资源或外部合作
附录
骨传导麦克风原理、特点与优势
原理介绍
所谓骨传导降噪技术,就是在耳机中除了设置一个接受语音信号的“通话麦克风”之外,再增设一个接受颅骨声音信号的震动传感器。 前者是接受空气传播的语音,后者是用于接收颅骨传播的语音。 空气传播的语音,当外部环境噪声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受到噪声干扰,比如常见的风噪,而颅骨传音是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
骨传导麦克风的2大应用
可用于用户身份识别:何时说话,骨声纹,传感器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1、骨声纹安全应用(支付,安防,智能家居声控)
2、强化本地语音识别抗噪能力及减低误识率
3、辅助空气介质麦克风用户声音上行降噪(确认极近场拾音场景)
4、Always On不间断监听场景下的功耗减省
5、用户说话全局标示”伴声记号”,用于语音助手对话精度提高
6、翻译应用控制声音流向
7、大幅减低各类语音输入应用时外界环境语音造成的误识率
体现在用户说话时环境噪声压制,如骨传导上行降噪
1、在噪声环境下,有效清晰化用户上传语音
2、在噪声环境下提高云端语音识别精度
UC定义、目标人群与需求
UC 定义
统一通信(UC)是指将各种通信技术和服务整合到一个单一的无缝平台。统一通信的目标是使用户能够从一个单一的界面访问广泛的通信工具和服务,从而在一个组织内实现更高效和有效的通信。
统一通信的目的是改善组织内的通信和协作,使员工更容易保持联系和相互沟通,而不受地点或设备的限制。它可以帮助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改善客户服务。
UC人群的分类
干同一个活,聚在公司(如研发)
各干各的活,聚在公司(如行政)
干同一个活,分散在各地(居家办公)
各干各的活,分散在各地(如销售)
UC需求
它可以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
它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帮助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它提供无缝协作
它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
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通信渠道
如何解决骨传导的漏音问题?
现有解决方案
南卡推出了AF全震指向性技术,通过提高35%震子振动面积+优化声音方向的形式,提高音质、减少漏音。
韶音则通过低频增强技术,在耳机内部额外增加CoreCushion低频增强单元,负责中低频声音输出,形成双发声单元,解决骨传导耳机中低频不佳的问题。
潜在解决方案
理论上可以通过ANC反向漏音消除。
骨传导是否更保护听力?
现有骨传导并不能更好的保护听力
传播途径
气传导
声波→经过外耳道→振动鼓膜→听小骨→内耳→内耳毛细胞把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导
声波→引起颅骨震动→内耳→内耳毛细胞把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听觉神经→大脑
听力损失有哪些可能性?
听力损失的类型
1. 传导性听力损失,一般为外耳、中耳出现了问题,比如耳膜穿孔、中耳炎、耵聍堵塞、耳道外伤等等,一般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治疗,而不是选择助听器。
2.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般为内耳出现了问题,导致听觉毛细胞受到损伤。这时我们需要佩戴助听器,因为听觉毛细胞的生长是不可逆,也是无法治疗的,只能依靠助听器来刺激大脑的听觉区域,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
3. 混合型听力损失,这类听损人士既有传导性问题,又有感音神经性问题,此时应该先通过医疗手段解决传导性问题,然后再通过助听器解决感音神经性问题。
数据来源: WHO的听力损失者报告摘要
什么是Real time communication?
实时通信是指在没有任何明显延迟的情况下进行的信息或数据交流。这可能涉及各种方法,包括即时通讯、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在这些情况下,通信是 "实时 "发生的,这意味着在一个人发送信息或采取行动与另一个人收到信息之间有最小的滞后或延迟。实时通信通常用于人们必须能够快速沟通和相互回应的情况,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商业会议或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