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 第七讲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七讲,整理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九讲,整理了责任年龄、责任能力、期待可能性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八讲,整理了犯罪故意、罪过形式的区分、事实认识错误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刑法 第七讲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起因条件
不法性
不法侵害一般仅限于对个人法益的侵害,原则上对侵害国家法益、社会法益的犯罪行为不能擅自进行正当防卫
同时侵害的,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行为仅限于人的行为
客观性
对作为或不作为,都可正当防卫
对故意或过失、无责任年龄或有责任年龄,都可正当防卫
精神病患者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如不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应先避险,无法避险、制止的可以正当防卫
现实性
必须是现实的不法侵害,否则就是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
不可能是故意而为之,否则是故意犯罪
如防卫人有过失,就是过失犯罪
如果防卫人没有过失,就只能按照意外事件处理
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的开始
开始后,且对法益的侵害危险较为紧迫,可正当防卫
子主题
设立防卫装置
防卫手段与不法侵害具有相当性
防卫手段不能侵害其他法益
不法侵害的结束
结束的内容
不法侵害的行为和危险性都结束
不法侵害的危险是否消除
判断的时间
应从行为时判断,不应从事后角度判断
判断的视角
应从一般人的角度,不是上帝的角度
财产犯罪特殊处理
犯罪人即使取得财务,但在被害人当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情形下,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实施正当防卫
追小偷行为
三种类型
追财行为
追的过程中,小偷摔死,无罪,无需正当防卫论证无罪
追上夺回财物,属于正当防卫
扭送行为
追捕小偷扭送,只能以控制小偷的人身自由为目的和限度
不法侵害行为
追上之后除单纯扭送,其他侵害法益的行为属于不法侵害行为
考察因果关系
小偷逃跑过程中,不慎摔死
单纯追财扭送等,无因果关系
追财或扭送过程中,存在不法侵害等主观介入因素造成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等,具有因果关系
追捕者追的过程中,不慎摔死,或被车撞死
无因果关系
考察作为义务
逃跑过程中,自陷危险。追捕者有无救助义务
追赶行为是否对小偷造成紧迫危险,是则有,不是则没有
防卫不适时的处理办法
故意为之,成立故意犯罪
过失为之,成立过失犯罪
无故意、过失,成立意外事件
意思条件
防卫意图
正当防卫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方位意图
正当防卫不要求具有防卫意图,即行为制止了不法侵害,成立正当防卫
防卫意图可以和侵害意图并存
防卫认识
防卫人是否具有防卫认识
偶然防卫
在制止不法侵害这一点上,没有做到主客观相一致,即客观上阻止了不法侵害,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类行
故意型偶然防卫
过失型偶然防卫
观点展示
防卫认识不要说
防卫认识必要说
防卫挑拨
激起对方实施不法侵害,以正当防卫为由加害,不构成正当防卫
相互斗殴
处理结论
斗殴无防卫
双方均不构成正当防卫
斗殴有承诺
双方意识到会受伤,对伤害结构有预见、有承诺。轻伤可以承诺,重伤无法承诺
相互斗殴与“一方故意伤害,一方正当防卫”
看谁先动手
先动手一方是不法侵害,后还手一方是正当防卫
看地点
上门打人,对方反击是正当防卫
对象条件
共同犯罪
对直接实行犯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对幕后教唆犯、间接正犯不能正当防卫
帮助犯如果具有攻击性帮助行为,则对其能够构成正当防卫
两种特殊情形
对甲构成正当防卫,对乙构成紧急避险,二者想象竞合,优先认定正当防卫,对于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应予民事赔偿
防卫行为不带有不法侵害性时,不成立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都是违法性阻却事由,违法在先,阻却在后
限度条件
判断标准
第一位: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第二位:没有造成重大伤害(重伤、死亡)
防卫过当
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特殊正当防卫
条文属性
先符合正当防卫一般条件,再符合特殊条件(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级别相应提高,造成伤亡是必要的、相当的
具体解释
行凶: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指犯罪行为而非罪名,且必须以暴力手段危及人身安全
紧急避险
危险的来源:现实存在的危险
自然灾害、野生动物袭击
他人的不法侵害行为
对他人合法行为制造的危险不能避险
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在面临自己职务、业务带来的危险时,不能进行紧急避险
危险的现实性
客观上不存在危险,行为人误认的,构成假想避险
假想避险存在过失的,论处国事犯罪
假想防卫不存在过失的,论处意外事件
危险正在发生:法益受到的危险已经产生但尚未消除
事前或事后属于避险不适时,处理方法同正当防卫
避险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避险意识
避险意图(意志、动机)
成立紧急避险不要求具有避险意图
避险意图可以和侵害意图并存,不是对立排斥关系
避险认识
偶然避险:客观上避免了危险,行为人主观上没认识
不要说:成立
必要说:不成立
成立相关犯罪,但制造了好的结果,所以未遂
“不得已”条件
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的方法可以选择
补充手段,而非优先手段
受强制的紧急避险,也属紧急避险
要求:保护的法益≥损害的法益
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国家、社会、个人无高低
财产法益可以划等号
生命法益不可划等号
原则上不能牺牲少数保护多数,例外:少数注定被牺牲不可改变,则可以实施紧急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