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物理热工部分
《建筑物理》热工部分的知识点总结,整理了室内外热环境、建筑的传热与传湿、建筑保温与节能、建筑隔热与通风、建筑日照与遮酃阳的内容,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3-04 11:00:42 四川省建筑物理热工部分
室内外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以及其组成要素
相关要素
温度
湿度
气流
壁面热辐射
最终反馈
人体的热舒适感受
人体热平衡与热舒适
热舒适的决定因素
室内气候
(温度、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人体本身的条件、活动量、衣着
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
显然,△q的值确定了体温的变化
qc对流换热
衣体表面与周围空气之间存在温度差的时候进行热交换
影响因素
温差、空气流速
辐射换热
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热辐射
建筑技术手段
蓄热技术
隔热技术
材料
影响因素
两者的温度
辐射系数
相对位置以及人体有效辐射面积
蒸发换热
建筑技术手段
暖气、空调
通风、风扇
加湿、除湿
无感蒸发
肺部呼吸
隐汗蒸发
有感蒸发
显汗蒸发
影响因素
空气温度
湿度
以上因素对于热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互补性,特别是前是个因素都是物理因素,它们与建筑设计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室内热环境综合评价
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
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
夏季26-28摄氏度
冬季18-20摄氏度
居住建筑可居住性标准
夏季不高于30摄氏度
冬季不低于12摄氏度
相关指标
有效温度(ET)
根据气温、气湿、和风速3者相互制约,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基础,代表环境温热舒适程度的指标
记住三个因素即可
热应力指数(HSI)
人体所需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
预计热感指数(PMV)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感受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了舒适感的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
附加概念:不满百分比(PPD)
PMV在-0.5到0.5之间为室内热舒适指标
特殊情况
对流冷
不对称热辐射
垂直温差
暖或冷地板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室外气候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
其他设备的影响
人体活动的影响
室外气候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气温
湿度
风
降水
太阳辐射
直线辐射
散射辐射
所谓太阳辐射总照度一般仅仅包括这两个部分
大气长波辐射
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夜晚应该考虑
太阳辐射常数
1353W/㎡
影响因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射程的长短
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以及地面海拔高度有关
大气质量
大气透明度
气温
气体分子主要靠长波辐射而增温
地面与空间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能量
对流作用
下垫面的影响
测量
主要指的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测量高度不同,气温也不同,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m
霜洞效应
逆温效应
空气湿度
分类
绝对湿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总量,叫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饱和蒸汽量
变化规律
泛潮现象
常见于东南地区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的主要原因
分类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不均,赤道和两级温差造成的
地方风
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
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的
季风
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单位
主要的成因是海陆季节温差的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定量研究
按照风特性的要素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常常用16个方向来表示
风速
单位:m/s
风玫瑰图
出现频率最多的风向叫做主导风向
风的测量
降水
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汽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回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简称降水,包含,雨、雪、冰雹等
性质
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
小雨<10, 中雨10-25, 大雨25-50, 暴雨50-100
影响因素
气温、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寒冷地区蒸发量少,降水量会变少,反之,炎热地区降水量会变化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以及要求
热工设计分区
城市气候和微气候
城市气候和微气候
分类
全球性气候
区域性气候
局域性气候
一些地方常常具有独特的气候,在这这种小地区因为受到各种地方因素影响而形成额气候,被称作是局域性气候
微气候等
城市气候
城市中由于道路纵横,形成了特殊的下垫面
城市密集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消耗大量能源,排放人为热,人为水汽和污染物
城市气候的显著变化
4条
热岛效应
城市气温比郊区热的效应
热岛强度
热岛中心区域气温同时间同高度附近的气温差值(℃)
建筑的传热与传湿
概述
本章介绍建筑传热与传湿的肌理以及其相互关系
室外环境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热量交换是通过维护结构完成的
原理图
房屋除了受到热作用的影响之外,潮湿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传热方式
传热的而基本概念
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传热的条件:温差
传热的方向:高温——低温
传热量:Q
单位:W
传热量:q
单位:W/㎡
传热方式:
导热:固液气
对流:气体、液体
辐射:无须介质
导热
导热机理
质点的热运动产生的热能传递
导热量Q的运算
λ即壁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
热流强度q
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透过该壁体的导热热量
导热系数: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表征材料导热的难易程度
【】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城单位厚度的温差为1K的时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表面积的热量
工程上我们通常将λ<0.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质
干密度
材料愈密实,干密度越大,材料内部孔隙越小,导热性能也越强
多孔材料密度小,导热性能差
部分材料,干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再继续降低,其导热系数不仅不随之变小,反而会增大,如玻璃棉
含湿量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得导热系数的值增大
热阻
热流通过壁体时的阻力,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热阻:R = d / λ
对流
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分类
自然对流
壁面空气对流传热方式
强迫对流
对流换热强度
辐射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性能参数:
影响因素
表面材料
分支结构
表面光洁度
热辐射波长
辐射本领
辐射系数、黑度
温室效应的形成
因为玻璃对于长波辐射几乎不透明
【】难点:辐射换热的计算
换热计算相关内容运算
平壁的稳定传热
在建筑热工学中,平壁不仅仅指的是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顶以及曲率半径比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
分类
稳定传热
非稳定传热
周期传热
能量守恒
Q进=Q出
平壁传热过程
平壁内表面吸热
对流交换获得热量
辐射交换获得热量
平壁材料层导热
平壁外表面散热(放热)
综合:平壁传热过程
平壁总热阻:R0
平壁总传热系数:K0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
分类
导热
对流
与厚度、位置、传热方向有关
辐射
占据总传热的70%
子主题
平壁总热阻的计算
内表面换热阻
外表面换热阻
壁体传热阻
R0=Ri+R+Re
平壁的周期性传热
谐振热作用
周期性热作用中,温度呈正弦函数规律变化
特征
各点温度都随着实践按照同样的周期变化
沿着传热方向温度波幅衰减
沿着传热方向波动变化时间延迟
蓄热系数
热惰性指标
D=R·S
串联的法则
建筑传热基本概念思考
物体接收热辐射
吸收
反射
透过
影响因素(波长材料)
物体发射热辐射
温度&辐射率
壁面对流传热
温差&对流换热系数,流向
平壁周期传热
衰减
延迟
平壁R,D的作用以及计算
材料,影响因素(密度、湿度)
空间间层传热以辐射为主
建筑传湿
湿空气的概念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
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与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
定义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冷却到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
渗透强度
湿传递的动力:水蒸气分压力的差
材料内部是否冷凝的计算方法
图像辅助
实际运用
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让蒸气难进易出
设置隔汽层
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
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
建筑保温与节能
前置说明:我国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
≤10℃
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
-10-0℃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
0-10℃
必须满足夏季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10℃
必须充分考虑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
0-13℃
应该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防热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体形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外维护结构的总面积
体型系数
即接触室外空气的外表面积/体积
相关规范:
围护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q0=K0(ti-te)
K0体现了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性
争取良好的朝向以及适当的建筑间距
充分利用太阳能
增强建筑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要协调两个方面的需求
保温:良好的密闭性需求
卫生要求:一定的换气量需求
避免冷风的不利影响
避免大面积的外表面朝向冬季的主导风向
加强门窗密闭性,控制冷风渗透
落实措施
建筑手段
设置门斗等
构造手段
加强门窗等构件的气密性
避免潮湿,防止内壁产生冷凝
含湿量对保温性能的影响
材料受潮的原因:建造、使用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设计依据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计算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认为,设置集中采暖设备的建筑,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应该满足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要求
最小传热阻:是依据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决定的
能保证在采暖系统正常供热,室外实际空气温度≥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至于结露
室内计算温度
ti
18、20
室外计算温度
te
按照热惰性指标分成4类
允许温差
△t
修正系数
当外墙、平屋顶以及楼板不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时候,需要修正
外围护结构内外温差,对于外围护结构n=1,对于内围护结构n<1
即已经有一定的区域可以缓解温差了,因此需要留一些余地
内表面换热阻
【】再记忆一次:热阻是换热系数的倒数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验证
导热系数λ以及蓄热系数S的修正系数a值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
保温构造的类型
保温、承重二合一
单一材料自保温,既能承重又能保温
材料:多孔砖、空心砖、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优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保温要求不高的墙体
单一轻质保温构造
一种构造形式
采用框架结果或钢结构的支撑体系,对墙体仅有自重要求,单一轻质保温材料起保温隔热作用
如加气混凝土墙板
配筋的加气混凝土墙板等
以木材或钢材作为龙骨,内填多孔保温材料的轻型结构非常普遍
【优缺点】
轻质保温构造的热阻很大,可以满足围护结构保温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的荷载
由于采用的保温材料质量轻,其热稳定性比较差
其他构造的例子
蜂窝墙体剖面
矿棉
石膏板轻钢龙骨隔墙系统
复合构造
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承重结构复合,适用于保温要求较高的墙体,构造和施工比较复杂
保温构造位置
内保温
外保温
需要妥善防水
承重结构中
夹芯保温
可以尝试在承重结构中增加保温层
原理
防止热桥带来的水蒸气凝结
外保温也便于旧房的节能改造
自学部分
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
目标:为了求得围护结构造价、采暖设备费以及运行费用之总和最为经济合理,必须采用经济传热阻的方法进行围护结构的保暖设计
在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中有规定,用于建筑保温的附加投资占建筑土建造价比例一般应该控制在10%-20%,初期投资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10年。
同时,建筑保温设计除了需要满足上述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之外,还应该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提出的传热系数限值或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要求
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建筑物采暖热量指标的运算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即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小号的需要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采暖期:即室外日均气温低于5℃,需要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热量以保证室内热环境要求的时期
在计算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的时候,北方采暖地区以采暖区室外平均气温作为室外计算条件,室内计算温度计16℃
在标准规定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运算方式P83
实际运算与公式推导过程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措施
门的要求
K门≤2.0
措施:
门扇保温
门缝密封
加设门斗
窗户要求
要求K窗≤2.5-4.7
保温部位
玻璃
中空玻璃
窗框
木框
塑钢框
断热铝框
断热钢框
密封
提高气密性
双层中空玻璃传热系数<3
多层中空玻璃传热系数为1.3~1.8
具体措施
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
控制各向的面的开窗面积
因为传热系数本身存在一些差异
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的热
热桥保温
定义
围护结构中,存在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中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
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主体部分多
其内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分低
在建筑热工学中,形象将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叫做“热桥”
特征
容易冷凝
传热大
热桥保温的具体措施
热桥附加传热
常见的热桥保温模式
外墙交角
原理
墙角散热面大于吸热面,墙角内表面温度<墙体主体温度
地面
目的
改善地面的热舒适性,减少传热
内容
面层材料的选择,地面周边保温
面层材料的选择
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
地面周边保温
外墙周边地面传热大
保温宽度
0.5~1.0m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与控制
建筑隔热与通风
室内过热的原因以及防热途径
建筑物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
室外较高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
太阳辐射热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外来长波辐射透过窗户传入室内
外来(下垫面反射的)长波辐射透过窗户传入室内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导热为主)热量
室内生产、生活以及设备产生的余热
建筑防热的途径
减弱室外热作用
窗口遮阳
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
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隔热设计标准
采用上述标准的原因
内表面的温度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内表面温度直接与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相联系,关系到内表面与室内人体的辐射换热
控制内表面的最高温度,就控制了围护结构对人体辐射的最大值
此标准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也便于应用
自然通风房间
隔热设计指标:内表面温度
空调房间
室外综合温度
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受到3种不同的热作用
1、室外空气的传热(围护解耦股外表面换热)
2、太阳辐射的热作用
3、向外界发射长波辐射热,失去一部分热能
在一般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仅仅考虑前两者的作用,并将二者的作用综合起来,以假想的“室外综合温度”代替二者共同的热作用
室外综合温度的一般性图表
相关问题(在课后题中作为补充来了解
围护解雇的隔热设计计算(了解、自学)
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屋顶隔热
方式
采用浅色外饰面
提高屋顶自身隔热性能(增大热阻与热惰性)
通风隔热屋顶
水隔热屋顶
种植隔热屋顶
屋顶隔热方式以及效果
反射隔热
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降低综合温度
保温材料隔热
在屋顶和外墙构造中选用传热率低的材料,如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增大围护结构热阻和热惰性,阻隔热量传递
遮阳通风隔热屋顶
可以记忆一下构造形式
比较常见遮阳通风隔热屋顶
双层架空粘土瓦
山形槽板上铺粘土瓦
钢筋混凝土上铺大阶砖
钢筋混凝土上砌1/4砖拱
种植隔热屋顶
常见结构形式
种植隔热屋顶与其他屋顶的数值比较
水隔热屋顶(被动蒸发隔热)
方式:在屋顶上喷水,淋水、蓄水、铺设多孔含湿材料
原理: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屋顶表面温度
效果:屋顶表面温度降低25℃,内表面降低5℃
外墙隔热
基本措施
墙体:外墙隔热
材料:墙体使用的变革
通风:可通风空气间层
植被:外墙绿化措施
通风外墙的构造
空斗砖墙
通风复合墙板
轻质复合墙
绿化外墙
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通风概述
通风的作用
降低室内污染浓度,改善室内卫生环境
室内污染源:人、家具、装饰
夏季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
通风降温
通过通风使得室内气温以及表面温度下降,改善室内热环境以及通过增加人体周围空气流速,增强人体上了,并防止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感,以改善人体热舒适性
分类
按照动力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夏季被动式降温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按照室外气候条件
舒适性通风降温(即全天候通风)
通过全天候通风(特别是白天)方式来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
室外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8-32米,每日温差小于10摄氏度
适用于温和、潮湿气候区或者相应的季节
夜间通风降温
间歇通风能够降低房间的平均气温和温度振幅,室内最高温度比室外低3-5摄氏度,平均气温比室外低1℃左右
适用于炎热地区或相应的季节
自然通风原理
自然通风原理
空气压力来源
室外风的作用,即风压
迎风面气流受阻,形成正压区
背风面空气稀薄,形成负压区
室内热的作用,即热压
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
风压
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
常见的自然通风方式
热压
热压形成风的条件
进出风口有高度差
进出风口有温度差
热压大小与温度差&高度差成正比
当室外风速较小,而室内温差大时,可以考虑通过热压(即烟囱效应)产生通风
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
【注意】在单面通风的时候,要防止气流短路
风压与热压的综合作用
竖向通风
建筑体量大,进深长,空气流动阻力大,房间通风困难
可以利用竖向通道,如中庭、楼梯间等作为出风口
除了利用风压还可以创造热压通风
自然通风的组织【】
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布置
朝向布置依据:风玫瑰图
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争取更多的通风降温
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避免冷风渗透
影区
气流通过地形、障碍物时,障碍物背风一侧气流减弱的区域
建筑群中,前一栋建筑对后栋建筑的通风造成影响必然对后栋建筑的通风造成影响
风影区的深度与风向和建筑迎风面的投射角α有关系。为了解决矛盾,一般将建筑朝偏转一定的角度,使风向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投射角α
、
建筑群布置
水平方面
一般来说,错列式,斜列式布置方式相较于行列式,周边式为好
当采用行列式时,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为投射角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错列式和斜列式可以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有时也可以结合地形采用自由排列的方式
周边式布置挡风严重,这种布置方式只适合于冬季寒冷地区
高度组合
狭窄管效应:在两栋高层建筑之间由于在建筑侧面产生负压区,使得风速增大形成风槽
对于夏季通风有利,但是风速过大会影响行人安全
建筑的平面与剖面设计
在炎热地区自然通风的基本原则
主要房间布置在夏季迎风面
弥补
导风板、绿化、错开等方式引导气流进入室内
开口位置进尽量使得室内气流场的分布均匀,并力求风能够吹过房间中的主要使用部位
炎热期较长的地区开口适宜大,夏热冬冷地区通过调节开口的办法来调节气流速度和流量
门窗相对位置以贯通为最好,减少气流的迂回和阻力,纵向间隔墙在适部位开设通风口或可调节的通风构造
利用天井、小厅、楼梯间等增加建筑物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门窗的位置与相对尺寸
门窗的开启方式
设置导风板
建筑日照与遮阳
日照的基本原理
日照的作用与建筑对日照的要求
建筑日照
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物外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现象,建筑日照研究太阳直射辐射对建筑的作用和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
日照的作用
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促进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
视觉作业,艺术造型
日照过量或不当的危害
炎热地区可能会恶化室内热环境
阳光直射到工作面上会产生眩光,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直射阳光可以使得许多物品褪色、变质、损坏
有些化学物品被晒,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
建筑日照设计的基本目标:冬季采暖,夏季遮阳
建筑日照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道路方位、道路宽度、居住区位置、居住区布置形式和建筑物的体形
按照地理维度、地形与环境条件
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
根据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与相邻建筑的遮挡情况
确定采光口以及建筑构件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根据阳光通过采光口进入室内的时间、面积和太阳辐射照度等因素
正确设计遮阳构件的形式、尺寸和构造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经纬度地球自转
旋转方向
时角
平均角速度
夏至、冬至
【】太阳位置的确定,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计算
两个坐标系
地平坐标系
以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确定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hs和方位角as的计算
时角
指的是太阳在所在时圈与通过正南店的时圈构成的夹角,单位为度
一天24小时内旋转360°,所以每小时15°
时角Ω=15(t-12°)
赤纬角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不同日期有不同的太阳赤纬角
太阳时T与位置有关
所在地理位置的精度不同,太阳升起的时间也不同
时区划分(这个太简单了略)
地方平均太阳时与标准时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日照标准与日照时间
日照标准
对于住宅建筑,决定其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
所处地理维度和当地的气候特征
所处城市规模的大小
建筑布局:决定遮挡情况
日照的要求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容积率和住宅楼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住宅日照标准
不同气候去的住宅标准有所不同,每套住宅至少应该有一个居住空间能够顾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的总数超过4个的时候,其中诗意有2个获得日照
其他住宅日照标准
即需要考虑的包括
宿舍
幼儿园
老年人
中小学等
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L
在这基础上需要根据建筑的朝向来确定折减系数来进一步修正
日照分析方法
棒影日照图
具体的处理方式
实际运用
日照模型实验
即利用平行光源等对其进行模拟
日照分析软件
之前已经研究过很多了
建筑布局与日照
日影
终日日影
永久日影
建筑布局与日照
建筑的相互遮挡:不同建筑物的相互遮挡
建筑物的自遮挡:建筑物一部分被另一部分遮挡
建筑遮阳
遮阳的目的、要求和依据
目的
改善夏季室热环境、减少空调能耗,避免眩光
要求
夏季防止日照,冬天不影响必需的房间日照
减少遮阳构造的挡风作用,最好还能导风入室的作用
能兼做防雨构件
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
遮阳形式
分类
内遮阳
常用的窗帘,形式有百叶窗、卷帘,垂直帘,风琴帘等,材料以布、木、铝合金为主
中间遮阳
遮阳装置处于两层玻璃之间或是双层表皮幕墙之间的遮阳形式
外遮阳
设置于建筑围护结构外侧,有固定式和活动式的区分
建筑内遮阳与外遮阳的区别
内遮阳:遮阳设施吸收和透过部分全部为得热
外遮阳:只有透过和吸收中的一部分成为得热
构造简单,经济耐久,并与建筑造型处理相协调统一
固定式外遮阳
【】重点是适用方向
水平式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
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既可以h用于南向窗口,也可以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
能遮住太阳高度角小,从窗户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
主要适用于东西向的附窗
综合式
由水平式遮阳与垂直式遮阳综合形成,有效遮挡从窗前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
挡板式
能有效遮挡从正前方射来的,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
主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的窗口
可调式外遮
活动遮阳
玻璃遮阳
常用的功能玻璃
吸热玻璃(采暖)
反射玻璃(隔热)
对于阳光,尤其是红外线有比较强的反射作用
低辐射玻璃(隔热)
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光透过率低,具有高透光低透热的优点
绿化遮阳
建筑互遮阳
建筑自遮阳
结合建筑构件产生的遮阳
遮阳设施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对太阳辐射的阻挡
外遮阳系数SD:在阳光直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与透进没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外遮阳系数越小,透进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小,防热效果就越好
相关因素
遮阳形式,构造处理,安装位置,材料与颜色等因素
窗户遮阳系数SC:透过窗户的太阳辐射与透过3mm厚普通透明窗玻璃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窗户综合遮阳系数Sw:为窗户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
遮阳设施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对室内采光的影响
对室内通风的影响
遮阳计算
水平遮阳板
垂直遮阳板
挡板遮阳尺寸运算
按照水平遮阳板计算出挑长度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挡板垂直尺寸
遮阳构件的尺寸运算
遮阳的板面的组合与构造
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材料与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