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在血液或体液内除Ig分子外,还发现另一族参予免疫效应的大分子,称为补体分子。发现在新鲜免疫血清内加入相应细菌,无论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均证明可以将细菌溶解,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免疫溶菌现象。
这是一篇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分类。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 37 周≤胎龄<42 周,2 500g≤出生体重≤4 000g,无畸形或疾 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引起的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汇总了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等详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补体系统
概念
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q、C1r、C1s、C2、C4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备解素)
凝集素途径:MBL、MASP(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补体活化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理化性质
糖蛋白
含量相对稳定
对热不稳定
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
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RP(C反应蛋白)、SAP(淀粉样蛋白p成分)、PTX3(五聚素3)
活化途径
前端反应
共同末端通路
形成C5b6789n复合物(攻膜复合物,MAC)
特点
感染后期才可发挥作用
MBL途径
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纤维胶原素(FCN)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活化MASP(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
活化过程
激活物广泛,主要是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中即发挥作用
旁路途径
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因子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激活物: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
激活物是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
存在正反馈放大环路
在感染早期或初期感染即可发挥作用
补体激活的调节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功能
细胞毒作用
调理作用:C3b、C4b、iC3b等
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作用):C5a、C3a、C4a等
清除免疫复合物
病理生理学意义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相互作用
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存在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