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层面(前额叶)、情绪层面(哺乳动物、大脑边缘系统)、神经与精力层面(深植于身心系统的整体运作而非特定神经回路)
我们当前的学校设计还是源于工业时代工厂模式。在工业化的前提背景下,学校从来就不是为了开发培育人的内在潜力而设置的,其基本假设也并不重视人是不是作为一个人,能有所成长。工业化时代里,学校的唯一任务是大批量训练工厂工人。如今,我们社会现状与200年前相比早已经完全改变了,但是学校还在采用200年前的假设去运营。尽管有些微小调整,但绝对不是根本性的变革。如今我们站在颠覆性变革发生的关键转折点上,需要结合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的双重透镜,来见证未来教育的创新将如何发生。
自然的将重点放在体验式课堂,专题项目式学习,做中学、团队学习,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深入探讨自己关切的生命议题,并对最终的学习效果负责任。
变革的真正开端是可以开诚布公的在对话中探寻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变革领导者需要放下“所有人都得这么做”的执念,在任何具有挑战性的变革过程中,得允许不同人有不同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