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钩虫[线虫]
这是寄生虫学 医学蠕虫学中线虫中的一种 钩虫的相关重点知识 两种钩虫的区别:①C和S的外形②口唇:两对钩齿和一对板齿③交合伞:圆形和扁圆形④背辅肋:远端分支,再分三支;近段分支,再分两支⑤交合刺:末端分开,末端融合
这是组织胚胎学的消化管一章【都是考试的重点】,包括肠系膜淋巴系组织,大肠,小肠,胃,食管的内容要点。
组织胚胎学的消化腺一章节的思维导图:腮腺:浆液性腺,有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舌下腺:粘液性腺,;下颌下腺:混合型腺,半月,分泌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钩虫[包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形态
成虫
形态:细杆状,头端向腹部卷曲,呈钩状
大小:雌大雄小,长约1cm
颜色:生前为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
头端结构:有口腺[抗凝素+乙酰胆碱酯酶] 咽腺3:有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 排泄腺:蛋白酶
雌雄区别:雌虫尾部尖直,生殖系统为双管形 雄虫尾部膨大,有交合伞,伞内有肌形指状背辅肋
虫卵
形态:椭圆形
大小:[56-76]-35-40um
颜色:无色透明
壳:薄
内容物:含有4-8个卵细胞
生活史
流程:虫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成虫[小肠]
要点:①终宿主:人 ②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皮肤 寄生部位:小肠 产卵时间:5-7周
致病
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①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 ②渗血量和吸血量相当 ③出血部位多 ④边吸血边排血
会造成下肢或者全身浮肿
消化道症状,异嗜病,婴幼儿钩虫病,舌炎,反甲
诊断: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方法],直接涂片法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哒唑
两种钩虫的区别:①C和S的外形 ②口唇:两对钩齿和一对板齿 ③交合伞:圆形和扁圆形 ④背辅肋:远端分支,再分三支;近段分支,再分两支 ⑤交合刺:末端分开,末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