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有走进文化生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背政治,只要掌握这个框架,超全!
编辑于2023-03-09 07:53:23 江西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
②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为人民提供了大批量的文化产品, 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
③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获得文化产品
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
可喜变化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存在问题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 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 地传播“绯闻逸事”
启示: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 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文化需求的特点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革或剔除
佛手文化需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都是文化糟粕,都对社会有危害性,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我们应当认清其危害,提高辨别力,增强抵御力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 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 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内部现实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 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 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滋生惟利是图、钱权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
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要性: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求我们自觉地弘扬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重要性
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 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地位: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 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趋势: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 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近代中国历史证实的结论: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无法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地位: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隆重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使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 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特点: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的来源: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 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 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意识形态的作用和重要性: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树立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态度: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 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怎样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 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 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概念
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共同理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精神追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价值判断: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文化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历史: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历史文化相契合
实践: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
时代: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地位: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 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精神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 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 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为什么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缺少正确的理论做支撑,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 就会倾覆,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 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 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 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