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五章、个人所得税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五章、个人所得税,本章主要介绍:个税综合所得-纳税人及征税对象、减除费用、专项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应纳税额计算。个税分类所得、个税经营所得、特殊情形下个税计算
编辑于2023-03-09 14:26:45 河北省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法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律基础、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三部分内容。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一般不会在不定项选择题出现,考试分值在 5 分左右。整体来看本章难度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细碎和抽象,理论性较强,需要调整心态,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适用于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有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学生心理思维导图,考试迷路!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六章、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本章主要介绍:房产税法律制度、契税法律制度、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耕地占用税法律制度、车船税法律制度、资源税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烟叶税、船舶吨税、印花税法律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法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律基础、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三部分内容。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一般不会在不定项选择题出现,考试分值在 5 分左右。整体来看本章难度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细碎和抽象,理论性较强,需要调整心态,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适用于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有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学生心理思维导图,考试迷路!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六章、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本章主要介绍:房产税法律制度、契税法律制度、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耕地占用税法律制度、车船税法律制度、资源税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烟叶税、船舶吨税、印花税法律制度
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税率与所得来源地确定
纳税人
负有个税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按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居民个人
无限纳税义务
境内有住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
没有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居住时间标准)
非居民个人
有限纳税义务(只针对来自中国境内所得负有纳税义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
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 天的个人
在境内居住满 183 天,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 183 天
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 30 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按照个人在中国境内累计停留的天数计算。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满 24 小时的,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 24 小时的,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扣缴义务人
支付单位或个人(不包括向个体工商户支付所得的主体)
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所得的征税问题
高层管理职务包括企业正、副(总)经理、各职能总师、总监及其他类似公司管理层的职务
有题有灵魂
①Faker是A国公民,Faker2020年2月15日来北京工作,6月在中国工作了15天后回国。 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内机构每月支付工资30000元,A国公司每月支付工资折合人民币60000元。 2020年6月Faker缴当月工资薪金收入额=(30000+60000)×15+30=45000(元); ②Faker是A国公民,Faker2020年1月1日来北京工作,9月在中国工作了15天后回国。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内机构每月支付工资30000元,A国公司每月支付工资折合人民币60000元。 2020年9月Faker缴当月工资薪金收入额=(30000+60000)-60000×(30-15)/30=60000
所得来源的确定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转让中国境内的不动产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从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税率
综合所得
适用 3%至 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经营所得
适用 5%至 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适用 20%的比例税率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概念
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得
绩效奖金、月度或季度奖金、全年一次性奖金、全勤奖等均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特点
岗位所得,劳动关系、非独立性
不征税项目
独生子女补贴,
托儿补助费
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但不包括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
特殊项目
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离退休人员
①按规定发放的基本养老金或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②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应在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兼职律师
是指具备律师资格或律师执业资格,不脱离本职工作,按照合同约定从律师事务所取得收入的人员
①收入全额征税
律师事务所在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时,不再减除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以收入全额(取得分成收入的为扣除办理案件支出费用后的余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②自行申报
兼职律师应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出租车驾驶员
①工资、薪金所得
出租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
②经营所得
出租车属于个人所有,但挂靠出租车经营单位,驾驶员向单位缴纳管理费的
出租车经营单位将出租车所有权转移给驾驶员,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
出租车驾驶员从事个体出租车运营取得的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从事劳务(非雇佣与被雇佣、兼职性质的工作)取得的所得。如设计、装潢、讲学、法律、会计、咨询、表演等
特殊项目
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律师以个人名义再聘请其他人员为其工作而支付的报酬,应由该律师按“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易混淆
翻译
受托从事翻译
劳务报酬所得
受雇从事翻译
工资、薪金所得
自行翻译后出版
稿酬所得
老师、演员
在受雇单位授课、演出
工资、薪金所得
在外授课、走穴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个人因其作品(文学、书画、摄影)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也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劳动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增值税
特殊项目
手稿原件或复印件
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经济赔偿收入
个人取得专利赔偿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剧本使用费
剧本作者从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取得的剧本使用费,不再区分剧本的使用方是否为其任职单位,统一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免收入-累计减除费用(5000元/月)-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减免收入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 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并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履行备案手续
减除费用
5000 元/月
每人每年扣除扣除限额为“60000元”
专项扣除(三险一金)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
3岁以下婴幼照护
纳税人照护 3 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扣除主体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 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时间跨度
为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年满 3 周岁的前一个月
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备查资料
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
子女教育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全日制学历教育: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其教育支出,也遵照每个子女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 3 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也遵照上述扣除标准,但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 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 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继续教育
境内学历
每月 400 元
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 48 个月
入学当月起算,教育结束当月终止
职业资格
3600 元定额扣除
技能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高等教育(大学专科至博士研究生教育)
扣除主体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取得证书当年扣除证书需要留存备查。
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 15000 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 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扣除主体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
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扣除范围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
备查资料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包括:大病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纳税年度医药费用清单等资料。
举例一:光头强 2021 年全年的医疗费支出为 30000 元,全部取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单据其中 20000 元为医保报销部分,剩余部分有自己负担。汇算清缴时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30000-20000=10000(元)<15000 元,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 0 元
举例二:光头强 2021 年全年的医疗费支出为45000 元,全部取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单据其中 20000 元为医保报销部分,剩余部分有自己负担。汇算清缴时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45000-20000=25000(元) 15000 元<25000元<80000元,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25000-15000=10000 元
举例三:光头强 2021 年全年的医疗费支出为 130000 元,全部取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单据其中 20000 元为医保报销部分,剩余部分有自己负担。汇算清缴时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130000-20000-15000=95000(元) 95000元>80000 元,可以税前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为 80000元
赡养老人
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独生子女
扣除标准
2000/月
非独生子女
扣除标准
2000/月(兄弟姐妹分摊)
被赡养人
是指年满 60 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 60 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时间跨度
被赡养人年满 60 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住房 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 240 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首套住房贷款
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扣除主体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婚后
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 100%扣除
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 50%扣除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时间跨度
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备查资料
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资料
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
定额扣除标准
1500/月
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定额扣除标准
1100/月
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
定额扣除标准
800/月
主要工作城市确定
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
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扣除主体
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时间跨度
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
年金
企业年金
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
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
单位按标准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 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缴费工资计税基数
企业年金: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职业年金:职工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
商业 健康保险
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 2400 元/年(200 元/月)
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
适用对象
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
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
合伙企业合伙人
承包承租经营者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5000元/月)-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预扣率
个税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5000元/月)-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举例
中国公民张某2022年1月取得工资10000元,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2000元,支付首套住房贷款本息2500元。已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预扣率为3%,减除费用为5000元/月,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为1000元/月,由张某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计算张某当月工资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10000-5000-2000-1000)×3%=60(元) B.(10000-5000-2000-2500)×3%=15(元) C.(10000-5000-2000)×3%=90(元) D.(10000-2500)×3%=225(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按法定标准(1000元/月)扣除,而非按实际发生额(2500元)扣除。
劳务报酬所得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需要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每次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个税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
中国某居民个人光头强一次性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元(不含增值税),请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1)收入=40000元>4000元 收入额=40000×(1-20%)=32000(元)
(2)应预扣预缴税额=32000×30%-2000=7600(元)
稿酬所得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稿酬所得,需要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每次收入
稿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70%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70%
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20%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70%×20%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70%×20%
应纳税额
(2020年)中国公民李某2021年10月提供咨询服务取得劳务报酬5200元,支付交通费200元。已知,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预扣率为20%,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计算李某当月该笔劳务报酬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200-200)×20%=1000(元) B.5200×20%=1040(元) C.5200×(1-20%)×20%=832(元) D.(5200-200)×(1-20%)×20%=800(元)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的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在预扣预缴时,减除费用实行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模式,每次收入4000元以下的定额减除800元费用,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其他支出(例如交通费200元)不得减除。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特许权 使用费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每次收入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20%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计算
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每次收入<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每次收入 ≥4000 元的,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应纳税额
居民个人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
预扣预缴:扣缴义务人在当年按月或按次预扣预缴税款
汇算清缴:符合条件的,在次年 3 月 1 日~6 月 30 日内办理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汇算清缴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 [(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 元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年已预缴税额
综合所得收入额
工资、薪金收入额=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劳务报酬收入额=收入×(1-20%)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收入×(1-20%)
稿酬收入额=收入×(1-20%)×70%
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时以四项所得的合计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日常预扣预缴税款时暂不减除上述扣除
税率表 适用问题
预扣预缴时
工资薪金
个税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劳务报酬
个税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特许权使用费
预扣率
20%
稿酬所得
预扣率
20%
汇算清缴时
工资薪金
劳务报酬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
并入 综合所得
适用个税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又称“月度税率表”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汇算清缴举例
(根据教材改编)假设中国居民个人光头强 2022年每月应取得工资收入为45000元,缴纳“三险一金”4500 元、享受3 岁以下 婴幼儿照护和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 2000 元。2月取得劳务报酬所得 30000 元,3月取得稿酬所得 20000 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2022年全年的医疗费支出为122000 元,全部取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单据。其中 20000 元为医保报销部分,剩余部分由自己负担。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 (1)计算光头强每月应预扣预缴税额 (2)计算2023年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22年预扣预缴环节
工资薪金:
1月
(45000-5000-4500-2000)×3%=1005(元)
2月
(45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1005=3175(元)
3月
(45000×3 -5000×3-4500×3-2000×3)×10%-2520-(1005+3175)=3350(元)
4月
(45000×4-5000×4-4500×4-2000×4)×10%-2520-7530=3350(元)
5月
(45000×5-5000×5 -4500×5-2000×5)×20%-16920-10880=5700(元)
6月
(45000×6-5000×6-4500×6-2000×6)×20%-16920-16580=6700(元)
7月
(45000×7-5000×7-4500×7-2000×7)×20%-16920-23280=6700(元)
8月
(45000×8-5000×8-4500×8 -2000 ×8)×20%-16920-29280=6700(元)
9月
(45000×9-5000×9 - 4500×9-2000×9)×25%-31920-36680=6775(元)
10月
(45000×10-5000×10-4500×10-2000×10)×25%-31920-43455=8375(元)
11月
(45000×11-5000×11-4500×11-2000×11)×25%-31920-51830=8375(元)
12月
(45000×12-5000×12-4500×12-2000 ×12)×25%-31920-60250=8375(元)
1-12 月单位共计预扣预缴税额为 68580 元
22年预扣 预缴环节
劳务报酬所得
2月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1-20%)=30000×(1-20%)=24000(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24000×30%-2000=5200(元)
稿酬所得
3月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1-20%)×70%=20000×(1-20%)×70%=11200(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11200×20%=2240(元)
23年汇算清缴环节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122000-20000-15000=87000>80000(元),最多扣80000元。
全年收入额=540000+30000×(1-20%)+20000×(1-20%)×70%=575200元
2023年度综合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75200-60000-54000-24000-80000)×25%-31920=57380(元)
应退税或应补税额=57380-68580-2240-5200=-18640(元)
申请退税额=18640(元)
非居民个人
不办理汇算清缴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
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
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5000 元/月
劳务报酬所得
直接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无减除800元的情况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适用月度税率表(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稿酬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7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适用月度税率表(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022 年 2 月,某外贸企业雇员斯洛夫(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 10000 元、稿酬收入 12000 元。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算斯洛夫2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1)劳务报酬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1-20%)×10%-210=590(元) (2)稿酬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00×(1-20%)×70%×10%-210=462(元) 斯洛夫2月共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90+462=1052(元)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征税对象
个人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所得
从事个体运营的出租车驾驶员取得的所得
将自己拥有的出租车以挂靠方式运营取得所得
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四业),且能单独(分开)核算
不征个税
不属于原农、牧业税征收范围的,征税
对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所得
暂不征个税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于查账征收纳税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其他支出-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收入总额
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
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
资产溢余收入、逾期一年以上的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
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
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
不包括: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限定性扣除项目
工资、薪金支出
从业人员
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业主
业主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 60000 元/年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只有在汇算清缴时,可以扣除。
个体工商户因在纳税年度中间开业、合并、注销及其他原因,导致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 1 年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为 1 个纳税年度
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应按照其实际经营月份数,以每月 5000 元的减除标准确定
三项经费的扣除
从业人员的职工教育经费超比例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但业主的职工教育经费超比例部分不可以结转
补充保险
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开办费
开办费为个体工商户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之日止所发生的费用
开始生产经营之日为个体工商户取得第一笔销售(营业)收入的日期
不包括项目
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
应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
扣除方法
>>可以选择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可以选择自生产经营月份起在不短于 3 年期限内摊销扣除
注意:上述方法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限定性扣除项目
捐赠支出
个体工商户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指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 30%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除另有规定外,个体工商户直接对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研发费扣除
个体工商户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准予直接扣除
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购置单台价值在 10 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准予直接扣除
超过 10 万元(含 10 万元)的,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直接扣除。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利息支出、劳动保护支出、赞助支出
参照企业所得税处理
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个人所得税税款
税收滞纳金
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不符合扣除规定的捐赠支出
赞助支出
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
与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支出
混用难以分清的费用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分别核算生产经营费用和个人、家庭费用
对于生产经营与个人、家庭生活混用难以分清的费用,其 40%视为与生产经营有关费用,准予扣除
亏损弥补
个体工商户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5 年。
应纳税额
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汇算清缴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全年累计已预缴税额
申报环节:分期预缴、汇算清缴
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2022年)2021年李某设立的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下列支出:向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12 000元,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80 000元,李某本人的工资薪金支出270 000元,为员工购买劳保用品支出40 000元。在计算李某2021年度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有( )。 A.李某本人的工资薪金支出270 000元 B.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80 000元 C.向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12 000元 D.购买劳保用品支出40 000元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个体工商户下列支出不得扣除:①个人所得税税款;②税收滞纳金;③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④不符合扣除规定的捐赠支出;⑤赞助支出;⑥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⑦与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⑧个体工商户代其从业人员或者他人负担的税款;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支出。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需要注意的考点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其投资者个人费用扣除标准由投资者选择在其中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中扣除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协商不成的,按出资比例确定;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按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投资者兴办2个或2个以上企业汇算清缴时,应汇总其投资兴办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此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出全年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再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所得占所有企业经营所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应纳税额和应补缴税额
转下页
2022年税务师考试《税法二》思维导图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第52页
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征收对象
个人出租不动产(房屋、土地)、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个人取得的财产转租收入,属于“财产租赁所得”的征税范围
应纳税所得额
每次(月)收入< 4000 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 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800 元为限)-800 元
每次(月)收入≥ 4000 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800 元为限)}×(1-20%)
收入的确定
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准予扣除项目
个人出租财产收入,在计算个税时,应依次扣除以下费用:
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如果对租金收入计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应先扣除后再计算个税
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
取得转租收入的个人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凭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允许从该项转租收入中税前扣除。
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提供有效、准确的修缮费支出凭证。
修缮费的扣除,以每次 800 元为限
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
适用税率
一般税率为 20%
出租房屋用于居住的适用税率 10%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022年)2021年11月赵某出租房屋取得当月租金20 000元,房屋租赁过程中发生相关税费400元,当月支付水电费100元、房屋修缮费1 000元,已知个人出租住房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准予减除的修缮费用以800元为限。计算赵某11月应缴个人所得税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20 000-400-1 000)×(1-20%)×10%=1 488元 B.(20 000-400-100-1 000)×(1-20%)×10%=1 480元 C.(20 000-400-100-800)×(1-20%)×10%=1 496元 D.(20 000-400-800)×(1-20%)×10%=1 504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可以全额税前扣除,房屋修缮费1 000元以800元为限进行扣除,水电费不得扣除,选项D正确。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个人转让限售股: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
税率: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财产原值的确定
机器设备、车船
买价+运费+安装费
建筑物
建造价或购进价+相关税费
土地使用权
买价+相关税费
转让有价证券
每次卖出债券应纳税额=(该次卖出该类债券收入-该次卖出该类债券允许扣除的买价和费用)×20%
一次卖出某一种类的债券允许扣除的买价和费用=(购进该种债券买入价+买进时缴纳的税费)×一次卖出的该种类债券的数量÷纳税人购进的该种类债券总数量+卖出的该种类债券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税收优惠
股票转让所得除外
经国务院批准,对境内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转让自用 5 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其他规定
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
①非原始股所得:暂免
②原始股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计税
购置债权以后主张债权而取得的所得,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
收购网络玩家的虚拟货币加价后出售取得的收入,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
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属于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对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
收回转让的股权
转让行为结束后,当事人双方签订并执行解除原股权转让合同、退回股权的协议:是另一次股权转让,对前次转让行为的税款不予退回
股权转让合同未履行完毕,原价收回已转让股权:不纳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征税对象
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
一般是指存款、贷款和债券的利息
股息
是指个人拥有股权取得的公司、企业派息分红,按照一定的比率派发的每股息金
红利
是指根据公司、企业应分配的、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按股派发的红股
个人的储蓄存款利息(含个人结算账户的存款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
应纳税所得额
每次获得的应税收入
以对方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典型例题-单选题】(2020年)2020年1月中国公民李某在境内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当年7月取得该上市公司分配的股息4 500元,8月将持有的股票全部卖出。已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计算李某该笔股息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4 500×20%=900元 B.4 500×(1-20%)×20%=720元 C.4 500×(1-20%)×50%×20%=360元 D.4 500×50%×20%=450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得减除费用,以收入全额计税;对于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大于1个月小于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对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
解禁后取得的股息红利,按上述规定计算纳税,持股时间自解禁日起计算;
解禁前取得的股息红利继续暂减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 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房屋买受人在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情况下,按照与房地产公司约定条件,一定时期后无条件退房而取得的补偿款: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纳税。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特殊情形
偶然所得
征税对象
偶然所得,包括个人得奖、中奖、中彩等偶然性质所得及担保收入等。
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包括网络红包)
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
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
不超过 1 万元的(含 1 万元),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超过 1 万元的,全额征税。
应纳税所得额
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个人无偿受赠房屋产权的
对当事双方均不征税
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
对赠送人承担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赡养人
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对受赠人征税
除上述①②③以外情形的,对受赠人按“偶然所得”征税
应纳税额=(受赠收入-相关税费)×20%
【典型例题-单选题】(2021年)2020年6月赵某在商场有奖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金2 000元,随后将其中800元直接捐赠给某农村小学。已知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计算赵某该笔奖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2 000×20%=400元 B.(2 000÷20%-800)×20%=1 840元 C.800×20%=160元 D.(2 000-800)×20%=240元 『正确答案』A,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全额计税;直接捐赠不属于公益性捐赠,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赵某该笔奖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 000×20%=400(元)。
特殊情形下个税计税方法
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年薪、双薪、全年加班奖和全年绩效工资等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一般方法预扣预缴。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税务处理
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
单独计算纳税
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
实际运用中如何选择更合适,我们一起来算一下!
中国居民光头强为伐木公司职员,2022 年 1 月收入如下:一般工资收入为 10000 元,每月减除费用 5000 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 2000 元,当月取得 2021 年度全年一次性奖金 60000 元,选择单独计税,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算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及应纳税额
“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方式计税:
1月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10000-5000-2000=3000(元)
1月预扣预缴应纳税额=3000×3%=90(元)
2022 年取得上年全年奖金,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计税
单独计算
查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又称“月度税率表”
教材P267页
第一步:按月度税率表,找税率
60000÷12=5000元,对应的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10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60000×10%-210=5790(元)
光头强 1 月全部应纳税额=90+5790=5880(元)
并入当年 综合所得
查税率表
个税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教材P265页
“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方式计税:
1 月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10000+60000-5000-2000=63000(元)
1 月预扣预缴应纳税额=63000×10%-2520=3780(元)
3780元<5880元,本题,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更合适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特殊情形
特殊情形下个税计税方法
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解除劳动关系
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
经济补偿金
生活补助费
其他补助费
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 3 倍数额以内的部分
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 3 倍数额的部分
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
单独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计算纳税
光头强于2022 年 4 月因与伐木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20万元,当地年平均工资4万元请计算其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免征额=40000×3=120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200000-120000=800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0×10%-2520=5480(元)
提前退休
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单独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2022年4月熊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差2年,公司按照规定给予熊大一次性补贴收入16万,熊大领取补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1248 B.5180 C.1200 D.259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熊大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60000÷2-60000)×3%×2=1200(元)
内部退养
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
计算平均数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算出平均数
第二步
找税率
将平均数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
第三步
计算税额
找到税率后,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按公司减员增效政策,熊二在距法定退休还有 4 年(48 个月)的 2021 年 3月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当月领取工资 4500 元及一次性补贴 120000 元。熊二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2880 B.3600 C.3735 D.358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120000÷48+4500-5000=2000(元),适用 3%税率。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500+120000-5000)×3%=3585(元)。
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公务费用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后合并计税)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金奖励收入: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可减按50%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计税。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 特殊情形
特殊情形下个税计税方法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
按“劳务报酬所得”征税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额=不含增值税的收入×(1-20%)
展业成本=收入额×25%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展业成本-附加税费
累计预扣法应纳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022年某保险营销员取得不含税佣金收入37.5万元,无其他收入,假定不考虑其他附加税费、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请计算2022年该营销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解析』收入额=37.5×(1-20%)=30(万元) 展业成本=30×25%=7.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30-7.5=22.5(万元)
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的政策
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符合税法规定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
以差价收入除以 12 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应纳税额=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2022 年 4 月作为人才被引入某公司,该公司将购置价 80 万元的一套住房以 50 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田某,田某取得该住房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21500 B.37500 C.52440 D.58590 解析:适用月度税率表 找税率:(800000-500000)/12=25000,税率 20%,速算扣除数 1410 应纳税额=300000×20%-1410=58590(元)
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
a.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不征
b.拥有所有权:暂缓;待股份转让时按“财产转让所得”征说
c.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
企业出资为个人购买所有权登记为个人的房屋及其他财产(包括个人借款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的购买)的处理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
“经营所得”
除上述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其他人员取得
“综合所得”
公益性捐赠的扣除
基本规定:个人通过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捐赠)支出,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捐赠额之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直接捐赠
不得扣除
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对下列机构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
①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
②对红十字事业
③对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
④对农村义务教育
⑤对教育事业
⑥通过宋庆龄基金会等符合条件的基金会、福利会的捐赠
【典型例题-单选题】中国公民李某取得财产转让收入40 000元,将其中6 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贫困山区,可以扣除的原值和相关税费22 000元,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2 520元 B.3 808元 C.4 480元 D.4 76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捐赠扣除限额=(40 000-22 000)×30%=5 400(元),实际捐赠额6 000元大于捐赠限额,所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5 4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 000-22 000)-5 400]×20%=2 520(元)。
转下页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
个人所得税 征收管理
特殊情形下个税计税方法
个人转让限售股的征税规定
自2010年1月 1日起, 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 , 按照 “ 财产转让所得 ” 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转让限售股 , 以每次限售股转让收入 . 减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
限售股转让收入
是指转让限售股股票实际取得的收入
限售股原值
是指限售股买入时的买入价及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费
合理税费
是指转让限售股过程中发生的印花税、 佣金、 过户费等与交易相关的税费
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
税收优惠
法定免税
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
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补助费
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法定减税
残疾、孤老、烈属的所得
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其他减免
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
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境外出差补贴
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为合理的部分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可以选择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选择享受八项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但不得同时享受。
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取得的扣缴手续费
个人转让自用达 5 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的所得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部分的应纳税额-其他政策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部分÷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50%)
不区分征收方式,均可享受
征收管理
全员全额扣缴
除了经营所得以外的其他八项所得,均需要全员全额扣缴。
代扣代缴税款的手续费:2%
该手续费由扣缴义务人用于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人员
自行申报纳税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取得境外所得
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需要汇算清缴
已预缴税额>年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
年综合收入额不超6万但已预缴的
年度中间劳务、稿酬、特许权预扣率高于综合年税率
预缴税款时,有各项扣除不足或未扣各种情形的
年综合收入超12万元且补税金额超400元的
两处工资预缴重复减5 000的
工资有其他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税率高于预扣率的
无需汇算
汇算需补税但年综合收入不超12万元的
汇算需补税但金额不超400元的
已预缴税额与年应纳税额一致的
符合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
外币折算:所得为外币的,按申报的上一月最后一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纳税
完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
制作:小红书:昶晨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