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完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完结的思维导图,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包括: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包括: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单元)完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期,军阀混乱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用: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军与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作用: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
蜀: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建立:266年,司马炎,以洛阳为都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统治:保护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
八王之乱
爆发:晋惠帝在位时
结果:西晋从此衰落
影响: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北方主要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兴盛: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王朝:宋、齐、梁、陈
都城:建康
地位: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表现
农业:新修水利,实行精耕细作
手工业:在缫丝、制瓷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背景: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概况:383年,东晋在淝水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
结果:晋军打败秦军
影响: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建立:公元四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内容
迁都:494年,迁都洛阳
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状态:①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②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③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和生产生活方式
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经济: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文化: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心理:民族心理上,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出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
农学:《齐民要术》
作者:北朝贾思勰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数学:祖冲之
祖冲之:南北朝杰出科学家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历法:创造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发明: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书法、绘画与雕塑
书法
曹魏时的钟瑶和胡昭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圣”
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