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其他原因:供需失衡;股票投机活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等。
"探索硬盘的科技密码!从HDD的机械之美到SSD的闪存革命,这里囊括硬盘核心知识:结构上区分机械硬盘(PMR/SMR技术)与固态硬盘(NVMe协议)制造工艺涵盖HDD盘片生产和SSD堆叠技术物理尺寸包含15mm企业级到95mm笔记本规格接口类型从SATA 6Gbps到PCIe 50高速通道协议标准涉及AHCI/NVMe及Toggle/ONFI闪存协议性能指标聚焦IOPS、吞吐量和延迟特殊技术如TRIM指令和磨损均衡让SSD更持久。一图掌握存储核心!"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建筑的整体风格,2. 建筑的结构特点,3. 建筑的装饰艺术,4. 建筑的空间布局,5. 建筑的文化内涵,6. 建筑的地域特色,7. 建筑的演变与发展,1. 建筑的整体风格,2. 建筑的结构特点,3. 建筑的装饰艺术,4. 建筑的空间布局,5. 建筑的文化内涵,6. 建筑的地域特色。
关于九年级 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思维导图,包含分子热运动、内能、 热机、能量守恒定律、 比热容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
从繁荣到危机
背景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但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主要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效果
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的复苏,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局限性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形成:1922年,墨索里尼组织的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法西斯政权实质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暴行: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1932年,德国工业产量下降40%,农业产量下降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
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德国
建立标志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解散国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暴行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乘机解散工会
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了大量进步书籍,屠杀犹太人
对外扩张
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强行扩军;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