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会提问
关于学会提问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批判性思维五项素质、学会正确提问、寻找论题与结论、成为批判性思维者等内容,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编辑于2023-03-13 17:03:33事实,汇总了十大错误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一:一分为二 错误思维方式二:负面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三:直线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四:恐惧本能 错误思维方式五:规模错觉 错误思维方式六:以偏概全 错误思维方式七:命中注定 错误思维方式八:单一视角 错误思维方式九:归咎他人 错误思维方式十:情急生乱
关于学会提问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批判性思维五项素质、学会正确提问、寻找论题与结论、成为批判性思维者等内容,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识别财务舞弊迹象的思维导图,商业模式不清楚、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现金流不匹配、高商誉、存贷双高、财务指标异常、非正常交易,感兴趣的快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事实,汇总了十大错误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一:一分为二 错误思维方式二:负面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三:直线思维 错误思维方式四:恐惧本能 错误思维方式五:规模错觉 错误思维方式六:以偏概全 错误思维方式七:命中注定 错误思维方式八:单一视角 错误思维方式九:归咎他人 错误思维方式十:情急生乱
关于学会提问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批判性思维五项素质、学会正确提问、寻找论题与结论、成为批判性思维者等内容,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识别财务舞弊迹象的思维导图,商业模式不清楚、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现金流不匹配、高商誉、存贷双高、财务指标异常、非正常交易,感兴趣的快来看看。
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
作者:丹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自己的认知与信念
主动形成自己观点
被动接受别人观点
学习本书,你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 假话,他们为什么会说真话,又为什么会说假话……
对书籍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李安讲了几个故事?
判断报告或者演说者的水平—莫言三个故事内涵?
形成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论证—春节过后股市反弹?
就某个阅读任务写一篇论文—私域流量必将流行?
进行高水平参与的课堂讨论—如何公正评价他人?
批判性思维五项素质
保持思考自主性
对世界有好奇心
别让情感胜理智
坚持交流非对抗
要避免一厢情愿
学会正确提问
提出问题
靠大脑理性思考
我们生活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
专家说的很动听,不一定靠得住
不盲从盲信,多了解,形成自己观点
思维模式
海绵式思维
知其然,被动,只负责吸收信息,不负责取舍信息
吸收信息越多为今后开展复杂思考奠定坚实基础
被动接受-作者观点及推理但不能评价
淘金式思维
知其所以然,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与信息提供者互动
找出最佳决定合理信念
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弱势批判思维
捍卫自己信念(思想封闭)
强势批判思维
评价所有断言和信念,尤其评价自己信念(思想开放)
作用
最终形成自己观点
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互动
寻找论题与结论
定义
论题:引发讨论的问题
结论:发言者希望你接收的信息
理由:我们相信某个结论的原因
理由和证据
理由是我们相信某个结论的原因和原理
证据是指明理由的真实性的事实
只有找到支持结论的理由和证据,才能对结论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
用充分恰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信念(对事不对人)
用猜疑、假设、污蔑来证明别人的无理(对人不对事)
留意歧义的影响
一个词越抽象,就越可能有歧义
准备评价别人的论点、论证或论据的恰当性之前,先要弄清楚有歧义的词在上下文中具体含义
消除歧义
避免心电感应
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 而非“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的思考习惯
避免自我假定
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而不是 想“难道这个词语或句子还会有其他的含义吗
避免激发感情
讨论严肃问题时避免使用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 词,这些词利用情感绕过准确的含义来欺骗人
寻找结论的五个线索
1 问问论题是什么 2 寻找提示词 3 在有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4 记住结论不是什么 5 检查一下交流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假设
特征
1 对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2 论证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4 可能具有欺骗性 5 对指向一个特定结论的理由而言是必要的
类型
价值观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存在一些作者认同却没有清晰陈述的思想,在推理结构中,这些思想是隐形的重要环节,是将全部论证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 我们把这些思想叫作价值观假设
假如不补充价值观假设,很多推理是 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欺骗性。为了充 分理解一个论证,作为一个批判性思 考者,你必须确定这些假设
描述性假设
解释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
◼ 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主要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 发言者或者写作者是个典型人物 ◼ 这个世界是公正的 ◼ 因为这样的事以前发生过,所以以后还会发生
常见错误
推理错误
谬误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
无关信息
成为批判性思维者
博览广识,多角度理解假设
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接受并质疑他人的观点和信念
寻找和尊重对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干扰障碍
1 思考过快 2 刻板印象 3 背叛我们的思维习惯 4 晕轮效应 5 信念固着 6 可得性启发法 7 答非所问 8 自我中心 9 一厢情愿 ……
谨防数据欺骗性
1 统计数据经常会撒谎 2 来历不明的数据 3 有偏差的数据 4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5 错用一件事的数据证明另一件事 6 通过省略数据信息进行欺骗 7 伪专家的数据
论据的效力
证据可靠性
个人经历
根据少数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体的结论。虽然结论有可能是对的,但推理过程绝对是错误的
典型案例
通过对一个或几个特殊个体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来支持结论, 以观察或访谈为基础
当事人证词
商业信息、影视广告、书籍封底经常使用他人经验证词,企 图说服我们
专家意见
权威专家对特定的问题,似乎比多数人了解更多的信息
个人观察
一种有价值的证据,是许多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研究
有大量观察资料为依据,且常具有特殊分量的权威意见,合乎条件的人能重复验证结果
识别省略的重要信息
1 反对的观点 2 缺失定义 3 缺失价值观解释 4 缺失论证里提到的事实的来源 5 搜集事实的详细程序 6 缺失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7 文章中引证或证明 8 作者说服他人相信自己可以获得的好处 9 替代性技术 ......
披沙拣金 得出合理结论
二分式思维(非黑即白)
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灰度思维
反思型思维,用非对即错的其他方式回答复杂问题
条件句
使用条件句有助于评价型论证找出合理的结论
解放思维
合理结论
1 一组事实并非只能推导出一个结论,某结论往往在某边界下才成立 2 别做非黑即白二元式推理,寻求多种结论的可能性 3 认识到备选结论的存在对解放思想非常重要 4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一样重要,你要精心选择最有可能接近真相的那个 5 好的结论并非完美,如果发现新的事实,你得有勇气改变你的看法
别简单归因,有无替代
是唯一的原因还是其中一个原因? 有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简单归因
因果关系过度简单化
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事件,过分强调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对 事件的作用
混淆原因和结果
将原因和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是互相影响的
对共同原因的疏忽
没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
“在此之后”“由此”引起错误
仅仅因为B在A之后发生,就认为B是A引起的
识别论证中的谬误
定义
论证中的欺骗手段
找出谬误的方法
用提问的方法
从假设中找谬误
常见谬误类型
人身攻击
不阐述原因而直接攻击或侮辱其人
叙述谬误
认定自己讲的故事是一个准确的解释
滑坡推理
认定自己讲的故事是一个准确的解释
妄求完美
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某问题,就不采用此方法
诉诸公众
利用公众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诉诸可疑权威
利用假权威观点,通常是A领域权威对B领域的观点
诉诸情感
利用调动感情的词汇,激发情感共鸣以替代理性判断
稻草人
歪曲对方观点,攻击其并不存在的观点
两难困境
制造虚假两难困境,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乱扣帽子
抛出恶意或负面的词汇来引导你对事物的评判
计划谬误
诉诸经验,低估完成某件事的难度
粉饰效应
使用模糊、情绪化的美德词汇让我们不经仔细思考就接受观点
转移话题
提出一个不相干话题来转移听众注意力
循环论证
把论点换个说法,在论证中变结论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