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影像学012急腹症
医学影像学急腹症的思维导图,包含了第一节检查技术及适应证、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第三节疾病诊断等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编辑于2023-03-13 21:09:49 广东012急腹症
第一节 检查技术及适应证
(一)X线
检查前一般不做胃肠道的清理准备及用药,保持腹部的自然状态。
1.透视:最常用,观察胃肠蠕动,除外胸部疾病,胃肠穿孔和肠梗阻的筛选。
2.平片:仰卧前后位最常用。其他各种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3.造影:
(1)钡剂或空气灌肠:肠套叠、肠扭转的诊断和部分病例的整复。
(2)钡餐:先天性幽门肥厚、十二指肠梗阻等。
(3)泛影葡胺:上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等。
(4)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明确出血部位及治疗。
(二)CT检查
1.平扫:腹部X线平片的一种补充手段。注意使用窗技术。
2.增强扫描:腹内脏器损伤、炎症及腹腔脓肿,了解肠梗阻血供障碍。动态扫描。
(三)超声检查
注意不同疾病的具体检查技术。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所显示的X线表现主要有:
(1)腹壁与盆壁:肋腹线、肾周脂肪线、腰大肌、腰方肌、闭孔内肌、提肛肌等。
(2)实质脏器:肝、脾、肾等。子宫偶尔显影。
(3)空腔脏器:胃肠道可显示其中的气体。
二、基本病变表现
1.X线检查(透视及平片)
(1)腹腔积气:游离性气腹立位为膈下透明的新月形气影。
(2)腹腔积液:大量腹腔积液,肠间隙加宽,肠管可见浮游征。
(3)实质脏器增大:压迫、推移相邻脏器。
(4)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且管腔扩大:常见于梗阻性病变、炎症和外伤。
(5)腹内肿块影:注意与假肿瘤征的鉴别。
(6)腹内高密度影:阳性结石、钙斑和异物。
(7)腹壁异常:腹脂线增宽、透明度下降。甚至消失常见于炎症或外伤等,也可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病变或与腹脂线相邻的腹腔内病变;组织间积气,常来源于腹膜后或腹膜间位空腔脏器破裂。也见于开放性腹壁损伤。
(8)下胸部异常:膈下脓肿常有同侧胸腔积液、肺底炎症、膈肌上升及活动度减小和胸壁局部肿胀等。
2.造影检查
(1)钡剂、空气灌肠:
1)急性肠套叠:回结型和回盲结型,套头梗阻端杯口状充盈缺损和套鞘征。
2)乙状结肠扭转:梗阻处呈削尖样或鸟喙状狭窄甚至完全阻塞。
3)结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病变处显示不规则狭窄、环形狭窄,甚至完全阻塞。
(2)泌尿系造影:
1)肾破裂:IVP示肾盂、肾盏连续性受损,对比剂外溢。
2)膀胱破裂:IVP可显示膀胱边缘模糊不清。
3.CT检查
(1)平扫:
1)异常气体及液体潴留:能确切检出隐蔽部位的积气和积液。
2)异常钙化灶的检出:比X线平片敏感。
3)腹内脏器外伤:肝脾破裂、肾包膜下出血以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可直接显示裂隙和损伤的范围,并可判断出血的时间及出血量。
4)腹内肿块:明确肿块的有无、位置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2)对比增强:
1)可显示实质脏器的:
①挫裂伤、血肿、包膜下出血及腹腔或腹膜后积血;
②肿瘤溃破入腹腔所致的大出血,炎症、脓肿等。
2)可显示肠管及肠系膜的:
①肠壁异常增强;
②肠壁内积气;
③肠系膜血管拉长、增粗、集中,灌注延迟、血管闭塞;
④门静脉系统内积气。
3)腹部大血管增强扫描异常表现:腹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管径扩大,对比剂溢入大血管周围、腹膜后间隙。主动脉夹层破裂显示真腔、假腔。
4)腹膜腔增强扫描的异常表现:炎症及脓肿,显示腹膜增厚、密度增高等。
4.超声
(1)异常气体与液体:游离气体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肠梗阻时肠腔扩大及积液可见液性暗区。
(2)实质脏器外伤:肝脾破裂显示肿大,轮廓中断,新鲜出血为强回声、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包膜下血肿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肿块,被压缩的脏器如肝、肾实质回声增强。
(3)胆道系统:胆囊炎症胆囊壁增厚、模糊、水肿;囊内结石呈强光点、光斑或光团伴声影为其特征;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回声减低。
三、比较影像学
1.急腹症影像学检查,以透视、X线平片为主。
2.CT在显示脏器裂伤、包膜下血肿、器官周围出血、腹腔内积液、脓肿、肠套叠等机械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疾病方面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3.超声对检查腹部实质性脏器的外伤、腹腔积液、局限脓肿、胆系结石、胆道梗阻、泌尿系结石、肠套叠、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均有一定价值。
4.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血管造影,可同时诊断和进行介入治疗。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肠梗阻
1.临床与病理
(1)机械性肠梗阻分单纯性与绞窄性,前者只有肠管梗阻,后者伴血循环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分麻痹性肠梗阻与痉挛性肠梗阻,肠管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
(3)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血栓或栓塞,有血循环障碍和肠肌运动功能失调。
2.影像学表现
(1)单纯性小肠梗阻:
1)梗阻后3~6小时,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有阶梯状气液面。
2)梗阻远侧无或仅有少许气体。
3)CT扫描可显示“移行带”。
4)胆石性肠梗阻可在梗阻处显示阳性结石。
5)蛔虫性肠梗阻可在小肠内显示成团、成束的蛔虫。
(2)绞窄性小肠梗阻:
1)常见于扭转、内疝、套叠和粘连等。
2)肠曲活动、伸展受限、向某一固定部位聚集。
3)肠壁增厚(后期可变薄),粘膜皱襞粗,肠内积液面较高。
4)闭袢性肠梗阻,可见“假肿瘤”征。
5)粘连性肠梗阻在不同体位,肠曲排列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6)急性肠套叠可示套叠部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等。
7)CT扫描示肠壁轻度增厚、靶征及肠系膜血管集中等征象反映肠管缺血轻或存在可复性。
8)CT平扫肠壁密度增加、积气以及肠系膜出血等则提示肠管缺血严重或已梗死。
(3)结肠梗阻:大肠癌、乙状结肠扭转常见,为闭襻性肠梗阻。后者常表现为马蹄状,立位X线平片观察为佳;钡剂灌肠时,梗阻处呈鸟嘴状。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
(4)麻痹性肠梗阻:平片、CT表现为肠曲胀气累及大肠与小肠,肠内气体多,液体少,肠内液面低,甚或肠内几乎全为气体,通常以全结肠充气为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肠梗阻首选检查方法为X线平片: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气液平面、肠曲活动受限等。
(2)结合临床不仅可明确梗阻,且可诊断梗阻的类型、部位、程度、病因。
(3)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平扫、增强扫描。
(4)注意与反射性肠淤张的鉴别。
二、胃肠道穿孔
1.临床与病理
(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前壁,直径约0.5cm,易致气腹和急性腹膜炎。
(2)慢性穿孔:多后壁,较少造成气腹。
(3)结肠穿孔:易形成气腹和局限性或全腹膜炎。
(4)临床特点:起病骤然、腹膜刺激症状、持续性下腹剧痛,腹肌紧张,全腹压痛。
2.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
1)气腹:可诊断胃肠穿孔,但不能定位。未见气腹不能完全排除胃肠穿孔。
2)腹腔内积液及气液征象:相邻肋腹脂线模糊、肠曲反应性淤积、肠麻痹。
3)腹腔脓肿征象:气泡征、软组织肿块、器官受压移位、脂肪线增宽、密度增高或消失、胸腔积液、肺底炎症及小叶肺不张等。
4)胃肠穿孔后腹腔积液:少量积液位于膀胱直肠陷窝或子宫直肠陷窝内;大量积液、小肠漂浮;小网膜囊积液于胃体后壁与胰腺之间。
(2)CT检查:对穿孔后腹腔积液和腹腔脓肿显示好。
(3)超声检查:在腹腔高位处见闪烁强回声的游离气体征象以及腹水及腹膜炎征象。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靠气腹、腹腔积液、腹脂线异常及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
(2)注意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腹膜炎的鉴别。
三、腹部外伤
1.临床与病理
(1)实质脏器可在实质内或包膜下形成血肿,邻近腹腔间隙、陷窝内积血。
(2)空腔脏器外伤性破裂依受累脏器位于腹膜内或腹膜外而有不同表现。
2.影像学表现
(1)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
1)超声:肝、脾、肾包膜基本完整,切面形态失常,其表面与腹壁间见扁圆形代表血肿的无回声区,内部可见散在小光点回声,并有飘浮感。
2)CT:前述血肿区呈高或等密度影,脏器实质可显压迫内陷。
(2)实质脏器内破裂:在肝、脾、肾实质内可显示血肿征象。
1)超声:局限性边界不清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其内部有小片状无回声区及不规则回声增强。
2)CT:肝、脾实质内血肿密度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差异。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注意明确:
1)损伤的类型(包膜下,脏器内血肿或真性破裂)。
2)损伤继发腹腔或腹膜后间隙出血累及范围及出血量。
(2)腹部闭合性损伤首选CT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且可明确损伤的类型与范围。
(3)腹部闭合性损伤需与非外伤性出血(脾自发破裂,肝癌破裂)鉴别。
医学影像学 012 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