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视网膜病
人卫版眼科学。视网膜病是发生在视网膜上的疾病。本图包含了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内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3-13 21:37:53 广东视网膜病
概述
视网膜前界为锯齿缘,后界止于视盘
由神级感觉层与色素上皮层组成
神级感觉层有三级神经元
1.视网膜光感受器
2.双极细胞
3.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解剖结构
1.视网膜由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成
2.RPE生物学功能:为感觉层视网膜外层细胞提供营养,吞噬和消化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膜,维持新陈代谢功能
3.视网膜的供养来自2个血管系统
视网膜内核层内由视网膜血管系统供应
视网膜外层由脉络膜血管系统供养
黄斑中心凹无视网膜毛细血管,由脉络膜血管供养
4.血视网膜外屏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外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视网膜毛细血管管壁的内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和壁内周细胞,形成视网膜的内屏障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视网膜血管改变
1.管径变化
2.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
3.血管白鞘和白线状
4.异常血管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1.视网膜水肿
2.视网膜渗出
3.视网膜出血
4.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应
视网膜增生性病变
1.视网膜新生血管膜
2.视网膜增生膜
视网膜变性改变
1、视网膜色素变性
2、周边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血管病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
视网膜中央动脉周围炎
CRA外部压迫
凝血病
栓子栓塞
诊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治疗
降眼压治疗:按摩眼球、前房穿刺,口服乙酰唑胺
吸入95%氧、5%CO2混合气体
球后注射血管扩张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全身应用抗凝剂
系统性查找病因,对因治疗
溶栓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病因:以栓子栓塞和炎症为主
临床表现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野某一区域固定暗影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棉绒斑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病因:
血管壁改变
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
眼压高
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
缺血型CRVO:视力严重下降,RAPD(+),视盘边界不清
非缺血性CRVO:视力下降较轻微,多为浅层线状或片状出血
黄斑水肿时视力下降明显,视物变形
治疗
中医药:血栓通、和血明目片等;
查找全身病因,系统治疗;
眼部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缺血型应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病因
1、主要原因: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增厚硬化的动脉壁对静脉的压迫。
2、次要原因:局部、全身炎症诱发
临床表现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颞上分支阻塞最常见
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
缺血型BRVO发病半年后易出现新生血管,引发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
治疗
针对全身病进行病因治疗
血管炎可加用激素
激光光凝
玻璃体切割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原因不详
病理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分期
分期
临床表现
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早期无自觉症状,累及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静脉串珠样改变
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与非增生期相区别的是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视网膜血管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高血脂
1、激光光凝术治疗
2、玻璃体切割术
3、全身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
4、抗VEGF药物
四、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眼底改变
1、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动脉变细,走形变直,血管壁变厚变硬,动脉中心反光增强、变宽、呈铜丝状。
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渗出等
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管径改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
视网膜内屏障受到破坏,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棉绒斑
急性高血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病变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病因:原因不明
诱因:睡眠不足、压力大、情绪波动等
临床表现
视力轻度下降、视物变暗、变形,色调发黄,中央相对暗区,3-6个月可自愈
检查
OCT检查
荧光造影
治疗
无特效药物,可自愈
糖皮质激素禁用
激光光凝
光动力疗法
二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患者50岁以上
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主要原因
分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病因:确切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代谢障碍有关
病变主要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感光细胞层、脉络膜
发病机制
玻璃膜疣形成
玻璃膜疣处的色素上皮、Bruch膜、及视细胞变性、增生或萎缩,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发展为萎缩型
Bruch膜内胶原增生,后弹力层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Brch膜的裂隙进入色素上皮层下或神经上皮下,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
临床表现
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干性
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渐进性下降,视物变形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突然单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央暗点
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脉络膜血管造影
治疗
1、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叶黄素、玉米黄素、欧米加-3长链不饱和多脂肪酸
2、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新生血管药物
3、激光光凝目前已较少应用
4、光动力疗法
5、抗VEGF治疗
6、其他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分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分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病因及发病机制
视网膜萎缩变性或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全层裂孔,变性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
临床表现
眼前漂浮物、视物遮挡感、闪光感,视力下降
治疗
尽早施行视网膜复位术
1、巩膜扣带术
2、玻璃体切割术:成功率90%以上
视力愈合与视网膜脱离时间及是否累及黄斑有关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等导致的玻璃体出血,眼内手术、葡萄膜炎可发生玻璃体混浊致形成视网膜前膜,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可分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病变累及视网膜或脉络膜血液循环,引起液体集聚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
葡萄膜炎、恶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无裂孔,视网膜下液体具流动性
治疗原发病
视网膜色素变性
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
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双眼发病
视杆细胞受累严重
进行性夜盲,晚期中心视力障碍
眼底:视盘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网膜色素上皮斑驳状,色素形态呈骨细胞样,位于视网膜血管上
视网膜电图早期即显著异常,甚至无波形
治疗
至今尚无有效疗法
对于低视力患者可佩带助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