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文学的性质
《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思维导图,文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学是审美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相关专业的可以看下。
马工程文学理论思维导图,文学作品的语言 (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 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 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马工程版文学理论思维导图,创作动因 (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 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 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 和创作冲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文学的性质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的认识性
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如屈原《离骚》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如曹禺《北京人》
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如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文学的倾向性
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如但丁《神曲》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如鲁迅《阿Q正传》
文学的实践性
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
文学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如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文学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如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的影响,如王夫之“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的内心情感体验
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王夫之论述诗的“兴”“观”两种功能
文学的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如朱自清《匆匆》中关于时间描写。
文学形象是具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如高尔基《海燕》中对海燕的描述。
文学的超越性: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超越
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如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对景物的描写。
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状况的精神超越,如杜甫《望岳》。
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如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巴金《家》的创作
对人自我的超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的间接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 的特性。
比喻、“诗中有画”
文学的精神性: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心理描写及其他人物描写方式,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关于孙少平的心理描写
文学的蕴藉性:指文学具有在富有艺术意味的语言符号运用中含而不露地表达深长意味的特性。
如苏轼《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