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诗《把酒问月》
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考研考什么?都有哪些科目?主要包含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整理了24年考研关键时间节点,25年备考同学可参考,祝大家考研顺利,成功上岸!欢迎点赞收藏~
《艾青诗选》全集介绍,艾青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快来看看相关作品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古诗《把酒问月》
作品原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白话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时出现?我现在停下酒杯且探问之。人攀于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云霭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夜间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照过古时之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词句注释
丹阙
朱红色的宫殿
绿烟
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灭尽:消除。一作“灭后”。清辉:形容月光皎洁清朗
但见
只看到
宁知
怎知。没(mò):隐没
白兔捣药
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嫦娥
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一作“姮娥”。与谁邻:一作“谁与邻”
当歌对酒时
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自注显得滑稽,友人自己不问而叫别人问月,饶有趣味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第二部分
紧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与人的关系。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
第三部分
再接下二句“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
第四部分
诗人又发出三个奇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出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第五部分
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
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