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思维导图分享,主要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张思维导图以清晰的脉络让人能够深刻的了解相关知识点,高效学习历史知识,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作为教案使用均可
编辑于2022-10-30 22:29:18 江苏省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注:附第27课思维导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基本条件:①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被推翻。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做了理论和政策准备。③全国人民的支持。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做了组织准备。
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9.21
性质、地位: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4年之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公元纪年、代国歌等。
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人民政权的巩固
表现
军事:①肃清土匪,追歼残敌。②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51)。③抗美援朝。
经济:①土地改革。②稳定物价,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③统一财经,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结果: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具体事件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实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意义: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抗美援朝
时间:1950.10--1953.7
原因: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扩大侵略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影响: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但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
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具体内容: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发展过程:①建国初期,先后与苏联等十几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47年4月,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⑤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时俱进)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谐共处。
意义及地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开始
理论: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践: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即进行“一化三改”。②后来在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③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三大改造
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
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①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会上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开始:1956.4,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时间:1956年4月28日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内容:①宣布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②宣布主要任务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矛盾本质: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时间:1957年春
内容: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总路线”
时间:1958年5月
表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运动: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水平,挫伤农民积极性。③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最终引起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
恢复调整:①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②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③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技)。
“文化大革命”
概况
时间:1966.5--1976.10
涉及人物:林彪、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
性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内容:①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②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③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但最后被粉碎。④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⑤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⑥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两次整顿:①批判极左思潮。 ②进行各方面的整顿。
启示:①要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②要正确处理阶级斗争。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伟大的建设成就
时间跨度:1949--1978
内容
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国防科技: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较大幅度地提升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他方面: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Summary
外交新局面:①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大大增加。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的正常化;同年中日建交。④1979年,中美建交。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