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文言文答题模板
福利分享!高中文言文最全答题模板,整合如下!文言文答题要点可分为理解文章、阅读步骤、断句、断句补充、文化常识五部分,其中突出考试重点。本思维导图的内容为一轮复习专用!供大家参考学习!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等。
整理超全笔记,最新高中语文古诗文答题模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文言文
理解文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
阅读步骤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
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辨理。
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
断句
⑴找虚词
①实词
乎
②关联词
乃、故......
⑵找对话标志词
①对话字
曰、云、言
一般可停顿
②句首助词
大、盖、初、唯、斯、岂......
③表做副词
窃、请、谨、取
一般用在开头
④语气词
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
一般用在句末
⑤感叹词
呜呼、嗟乎、噫、噫嘻
一般用在句首
⑥复句关联词
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如、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
一般前后停顿
⑦连词
以
表因果时放句首可在前停顿
而、则
连接两整句放句首前可停顿
⑶找固定句式
①判断句
者......也、者、也、者也、为、非
②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实......哉、何......为、岂......
③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④固定句
如......何、况......乎、何以......为
⑤定语反置
状语后置
断句补充
①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动词等参考因素断句
②根据句意,参考句子的结构断句,即主谓关系、动实关系、人物及其说话的标志断句
③根据语境,利用虚词断句
文化常识
分串记忆法
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雅号记忆法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文体记忆法
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分清易混法
文学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 常见“号”的区别: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①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 ②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③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