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属性”的维度。新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 文本的性质和框架及其所具有的教育学属性是什么。“课程”的维度。课程标准的内核是课程,是“基于 课程,通过课程,为了课程”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所蕴含和反映 的课程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编辑于2023-03-19 13:48:02 广东202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吴正宪——思考:异同?;如何落实?
史宁忠——总体情况
修订背景和要点
双基-四基-核心素养:过程、经历、获得经验
2001、2005、2011
目标:四基、四能
内容:
核心素养
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要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跨学科内容,中华优秀文化)
数学学科特殊
划分学段
四基、四能、核心素养的融合
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综合与实践的丰富
小学阶段,体现数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
数的认识:通过现实背景认识,缺乏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整数强调数量;小数强调现实;分数强调等分)
数的运算:通过实际意义说明,不同运算不同道理(分数除法包含除、小数除法商不变)
一味依赖具体情境使除法问题复杂,研究如何从直观分数到算法分数,引出分数规则,缺乏适当观念
适当观念,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的过程;具体方法,内容除法到舍弃内容的过程。
参考“关于除数是分数或者小数除法的一个注”----史宁忠,数学教育学报,2019.5
两个基本原则:2011合理内核;2017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表达
2017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课程目标制定。2022发展“核心素养”三个基本特征
内涵一致性:内涵保持不变,每一个学习过数学的人都应当具有的,但又是终极的。
表现的阶段性:不同学段有不同表现,涉及身心发展、知识储备、涉及经验积累。
表述的整体性:既有数学特征、又有教育特征,既表述学科思维、又表述认知心理。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
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 的积累、是过程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
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眼光比数学抽象更加上位
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
直观理解
发现研究对象联系与规律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意识。
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比数学推理更加上位
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
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
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
探究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和理性精神。
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比数学模型更加上位
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
有意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 关系、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
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
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养成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习惯,形成跨学科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会
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
数学眼光:数学抽象,特征:数学的一般性
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特征:数学的严谨性
数学语言:数学模型,特征:应用的广泛性
核心素养的教育特征、教学特征
意识是指基于经验的感悟
观念是指基于概念的理解
能力是基于实践的掌握
核心素养阶段特征
低年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意识
高年段基于概念: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
保留:2022新课标10个核心词+2017高中课标6个表现
核心素养表现:高中6个,初中7个,小学9个+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子主题
课程性质表述变化:兼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基本特征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源于对现实的抽象,得到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基于抽象结构,帮助认识
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承载思想和文化
伽利略、爱因斯坦——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用观察或实验的结果验证。
内容变化和教学建议
学段变化:三——四学段
表述形式: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学习什么
学业要求:学习成都
教学提示:如何学习
四个领域不变: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主题整合原则
形式上
基于抽象结构,研究对象+性质、关系运算等
理念上
强调核心素养,通过研究对象概念的教学与性质、或者运算、或者关系 的教训有机结合,开展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综合与实践赋予具体内容:小学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初中尝试项目式学习
主题式学习:常见的量以跨学科的内容形式设计再“综合与实践”
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
我的教室: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认识东南西北
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跨学科(10%)的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初、高每学期至少2个
传统文化要有数学
曹冲称象:认识千克、吨;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
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绝对零度《数学基本思想18讲》280-282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增加或减少的体积是一个常数;成比例关系等价于斜率相等,可以得到直线方程。
度量衡;圆周率;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
内容变化:数与代数
小学初中:增加两个基本事实
传递性
等式性质
小学减少:方程、反比例;调整:百分数——统计与概率、负数——综合与实践
1978,方程下放到小学,小学算数提升为小学数学。
方程回归初中两个理由
1.没有表现代数本质
代数的本质是字母表示,过去内容少,主要表示简易方程中 的未知数,未来小学教材,加强用字母表达性质、关系和规律,感知字母可以表达一般(代数式),结论具有一般性,感悟数学抽象的层次性。
2.没有表现方程必要
百分数调整理由
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要求
引导学生建立数据意识、数字素养
数学变化:确定性——确定性+随机性
概念引入:果汁含量——果汁含量+投篮命中率
决策依据:蓝天计划;研制四年级同学的跳绳标准
小学增加:计数单位,个数与顺序的计量单位;加法模型,总量=分量+分量
图形与几何:尺规作图
第二学段作给定线段,拓展到作给定线段为边的等边三角形
第三学段三角形周长,三条边首尾相接一次落在一条直线上
统计与概率:分类——数据分类(实物分类——抽象分类),百分数
初中增加:理解负数意义、《九章算数》方程篇;近似计算;了解代数推理,被3整除;韦达定理由选学为必学
实施建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知道自己教学的位置,知道前后的联系。
整体设计
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把握
增加代数推理:小学阶段说理——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发现和提出一些初步结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猜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数学解决问题方法之一:化未知为已知
增加几何直观:小学:直观感觉、空间想象力、做给定线段、需要圆规、三角形周长
核心素养
整体性:数学学科与数学教育;知识与认知
一致性:义教教育与高中教育:每个人的、终极的
阶段性:不同学段有不同表现;日积月累、逐渐养成
教学实施
整体性: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
一致性: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教学
计数单位、数的表达、数的运算
阶段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
进一步
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自然数
形式上去掉名词,实质上舍去背景;抽象的本质
感性具体——感性一般,感性一般——理性具体,符号意识、数感
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一致性)
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
图形认识、注意知识进阶、素养的进阶。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第一学段:认识生活中物体形状、三维空间
第二学段:通过长方形认识点、直线、平民啊、三角形,没有明确定义;三年级拆盒子、四年级叠盒子,为学习高中立体几何;尺规作图,感悟图形抽象本质;感悟抽象物存在;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位空间物体形状,脱离背景。
第三学段: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空间物体形状、平面图形
第四学段:开始给出定义,从意识上升到观念;知道尺规作图道理,知道几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