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卫第9版寄生虫 分论
人卫第9版寄生虫 分论部分,介绍了疟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巴贝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阿米巴,快来看。
编辑于2023-03-20 21:20:05 江苏省原虫
疟原虫
形态
红细胞
大小、薛氏小点/茂氏点
环状体
大小、核数量、胞质、疟原虫数量及位置
大滋养体
胞质、空泡、疟色素
未成熟裂殖体
核分裂、胞质、空泡消失、疟色素
成熟裂殖体
大小、裂殖体数目及排列、疟色素
配子体
形态
核(大小、颜色、疏密、位置)
胞质
疟色素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子孢子
感染途径
雌性按蚊叮咬吸血
致病阶段
红内期裂殖子
寄生部位
肝细胞、红细胞、肝脾淋巴结微血管及血窦
诊断阶段
环状体、配子体
宿主
过程
红外期
子孢子 → 肝细胞内 → 发育为成熟裂殖体 → 裂殖子小体形式,出芽而出 → 部分进入红细胞,部分被吞噬
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间日疟、卵形疟)
红内期
红细胞内 → 滋养体 → 裂殖体 → 裂殖子 → 红细胞破裂 → 入侵下一个红细胞(过程中部分被吞噬)
几代后,配子体发育(骨髓、脾、淋巴结微血管、血窦内)
雌性按蚊蚊体内
进入蚊胃,配子体不会被消化,发育为雌雄配子,其他被消化
雄配子进入雌配子内,受精 → 合子,动合子穿过胃壁细胞或其间隙,基底膜下形成卵囊,卵囊发育长大,行孢子增殖,产生大量子孢子
子孢子移行进入涎腺,下次叮咬进入人体
致病
潜伏期
红外期:原虫入侵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
典型发作:寒战、高热、退热出汗
红内期裂体增殖阶段
红细胞破裂 → 刺激内源性致热源产生 → 。。。
刺激物消耗 → 调定点下降 → 。。。
贫血
恶性疟为甚
直接破坏、免疫病理、脾亢进、骨髓抑制
脾肿大
细胞增生、脾充血,可以逆转
慢性者可有纤维化、质地变硬,无法治疗
凶险疟疾
大多是恶性疟所致
脑型疟
头部剧痛、昏迷、抽搐、惊厥,可伴高热
急性肾衰竭
肝炎、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贫血、低血糖等
胃肠型疟疾
孕妇疟疾
再燃、复发
前者——红内期原虫残留
后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
免疫
先天抵抗力
G6PD缺乏
镰状细胞性贫血
人种差异
固有免疫
红外期
适应性免疫
红内期
疟疾疫苗
配子体疫苗
裂殖子疫苗
子孢子疫苗
诊断
厚薄血涂片
吉姆萨、瑞特染色,一般只有环状体、配子体时期(红内期)
厚
形态不清晰、不易鉴别,数量多、密集
薄
形态清晰、易鉴别,数量少、不密集
恶性疟发作时、间日疟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内
免疫学检查
循环抗原、循环抗体
分子学
PCR
流行
传染源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
按蚊
易感人群
除遗传因素、高疟区婴儿具有一定抵抗力,其余均易感
防治
氯喹首选,耐药则青蒿素联合用药,凶险型疟疾青蒿素肌注/静注
伯安喹抗复发
乙胺嘧啶+磺胺多辛预防
刚地弓形虫
人兽共患病、机会致病性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假包囊、包囊、卵囊
感染途径
含包囊、假包囊的肉类、内脏;卵囊污染的食物、水
致病阶段
裂殖子、包囊
寄生部位
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回肠上部);几乎所有动物的有核细胞
诊断阶段
滋养体
终宿主
猫科动物
中间宿主
猫科动物、人、其他动物
过程
终宿主
假包囊、包囊、卵囊 → 速殖子、缓殖子、子孢子释出 → 侵入小肠上皮细胞 → 裂殖体 → 释放裂殖子 → 侵入下一个细胞 → 多代后,发育为配子体 → 。。。 → 合子 → 卵囊 → 进入肠腔 → 随粪便排泄
人
假包囊、包囊、卵囊 → 速殖子、缓殖子、子孢子释出 → 侵入肠壁 → 随血流入全身器官、组织 → 假包囊 → 缓殖子 → 包囊 → 速殖子 → 假包囊(机会致病性)
致病
机制
急性感染——速殖子,炎症、水肿
慢性感染——包囊&缓殖子,压迫组织器官
机会致病性——缓殖子、速殖子互相转换,免疫力低下时造成临床症状
迟发型超敏反应,肉芽肿、纤维钙化灶——游离虫体
虫株致病力
RH强,VEG弱
临床表现
先天性弓形虫病
胎盘垂直传播
妊娠前3月感染,致病率小,病损重(流产、早产、死胎、畸胎); 妊娠后期感染,致病率高,病损轻微(多隐性感染,甚至多年后出现症状)
弓形虫脑病(脑积水、脑膜脑炎、大脑钙化灶)、眼病(视网膜脉络膜炎)
获得性弓形虫病
多浅表淋巴结肿大(颈后、颌下多见)
脑炎、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免疫缺陷者(HIV、肿瘤、免疫抑制剂)
可能造成慢性感染,多死于弓形虫脑炎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取胸水、腹水、脑脊液、骨髓、血液、羊水等,吉姆萨染色,找滋养体
细胞培养
单层有核细胞上接种
动物接种
小鼠腹腔注射
血清/免疫学
阳性率更高,更重要
染色试验DT
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良好
IHA
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较好
IFA
新生儿早期诊断先天性弓形虫病(检测IgM)
ELISA
分子诊断
PCR
流行
传染源
动物、家畜、家猫、流浪猫,孕妇胎盘垂直传播
传播途径
未煮熟的含各期弓形虫的食物、水
输血、器官移植
孕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治疗
乙胺嘧啶、磺胺类联合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
螺旋霉素(孕妇)
隐孢子虫
机会致病性
生活史
感染阶段
成熟卵囊
感染途径
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水
致病阶段
裂殖子
寄生部位
空肠近端最多,纳虫空泡,严重者扩散到整个消化道
诊断阶段
卵囊
宿主
只需一个,人和多种脊椎动物
过程
裂体生殖
卵囊 → 子孢子 → 小肠上皮细胞 → 纳虫空泡 → 滋养体 → I型裂殖体,8裂殖子 → 侵入其他上皮细胞 → II型裂殖体 → 4裂殖子
配子生殖
裂殖子释出,侵入其他上皮细胞 → 发育为雌、雄配子体 → 16雄配子、1雌配子 → 受精、合子、卵囊
孢子生殖
厚壁卵囊
卵囊内产生子孢子,之后排出体外
薄壁卵囊
卵囊内产生子孢子,子孢子释出,之后重复感染
致病
机制
破坏小肠黏膜,影响吸收功能,造成持久腹泻、水&电解质丢失
组织学
火山口样黏膜凹陷
绒毛变短变粗、萎缩、脱落,上皮细胞老化、脱落增加
固有层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自限性
免疫功能正常:水样/糊状腹泻,无脓血
幼儿严重感染:喷射性水样便,痉挛性腹痛、腹胀、发热
免疫功能异常:持续性霍乱样水泻,剧烈腹痛、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金胺-酚染色
抗酸染色
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血清/免疫学
粪便标本
ELISA、IFT
血清标本
ELISA、IFA
分子诊断
PCR
DNA探针
流行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及病畜
传播途径
卵囊污染食物、水源,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隐孢子虫感染
硝唑尼特
螺旋霉素、巴龙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缓解症状,缩短卵囊排出时间
巴贝虫
机会致病性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子孢子
感染途径
蜱虫叮咬
致病阶段
裂殖子、滋养体
寄生部位
红细胞内;蜱虫小肠上皮
宿主
脾、人、哺乳动物
致病
临床表现
多自限性疾病
发热、疲劳、头痛、肌痛、食欲减退
重症:高热、寒战,肝脾肿大、黄疸、溶血性贫血
危重症:肝衰竭、肾衰竭、昏迷
诊断
末梢血涂片,吉姆萨染色
治疗
克林霉素、奎宁
二线药物:阿托伐醌、阿奇霉素
阴道毛滴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滋养体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性行为)/间接接触
致病阶段
滋养体
寄生部位
阴道(后穹窿多见),尿道
前列腺、尿道,包皮下、睾丸、附睾
诊断阶段
滋养体
宿主
人
致病
机制
破坏 阴道自净作用
吞噬阴道上皮细胞
分泌 细胞离散因子
接触依赖性细胞病变效应
临床表现
阴部瘙痒、白带增加、膀胱刺激征
前列腺炎、夜尿、尿痛、附睾炎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阴道后穹窿分泌液、尿液沉淀、前列腺分泌物
培养
血清/免疫学
ELISA、IHA等抗体检测
分子诊断
PCR
流行
传染源
无症状带虫者(男女)、患者
传播途径
性交、公共浴池、浴具、坐式马桶
防治
治疗
甲硝唑/扁桃酸栓(后者安全且疗效好)、1:5000高锰酸钾/乙酰胂胺清洗阴道
夫妻\性伴侣同治
蓝氏贾第鞭毛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
被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水
致病阶段
滋养体
寄生部位
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
诊断阶段
滋养体、包囊
宿主
人
保虫宿主
家畜/野生动物
致病
机制
机械阻隔、竞争营养
机械损伤
化学损伤
二糖酶缺乏、免疫球蛋白缺乏
虫株致病力
GS强,ISR弱
组织学
卡他性炎,固有层炎性浸润,绒毛短粗,黏膜下派伊尔结节增生
临床表现
急性:厌食、恶心、上腹/全身不适,伴发热/寒战,可有爆发性恶臭水泻,偶有黏液,极少伴血
亚急性:间歇性粥样恶臭软便
慢性:慢性稀便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生理盐水
滋养体
碘液
包囊
小肠液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
肠内试验
肠镜活检
血清/免疫学
ELISA、IFA等抗体检测
分子诊断
PCR
流行
传染源
粪便排出包囊的人、动物
传播途径
水源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
防治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水源管理
保护易感者
治疗
甲硝唑、巴龙霉素(妊娠期妇女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前鞭毛体
感染途径
白蛉吸血时随唾液注入人体皮下组织
致病阶段
无鞭毛体
寄生部位
白蛉消化道;人、哺乳动物巨噬细胞
诊断阶段
无鞭毛体
宿主
白蛉;人等脊椎动物
保虫宿主
犬
致病
机制
(巨噬)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内脏利什曼病
发热
肝脾淋巴结肿大
贫血
白球蛋白倒置
蛋白尿、血尿、出血倾向
两颊色素沉着
淋巴结型内脏利什曼病
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多腹股沟、股部,颈部、腋下、上滑车
黑热病后皮肤型利什曼病
感染后,服用锑剂,治疗中/多年后出现,皮肤结节
皮肤利什曼病
丘疹、斑块、溃疡、结节性痒疹
免疫
一次感染治愈,终身免疫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骨髓
髂骨
淋巴结
脾
培养
动物接种
血清/免疫学
ELISA、IFA等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
分子诊断
PCR
DNA探针
流行
传染源
人源型
青少年多发
犬源型
儿童多发
自然疫原型
婴幼儿多发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防治
控制传染源
杀灭病犬,治疗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媒介白蛉,防止白蛉叮咬
治疗
五价锑化合物(葡萄糖酸锑钠、葡糖胺锑)
喷他脒、戊脘眯、二眯替
溶组织阿米巴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包囊
感染途径
接触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手感染
致病阶段
滋养体
寄生部位
结肠
诊断阶段
包囊&滋养体
滋养体去处
肠溃疡
血行播散
脓血便
成囊排出
宿主
人
致病
机制
凝集素、穿孔素、半胱氨酸蛋白酶
组织学
肠
急性期:烧瓶样溃疡
慢性期:阿米巴肿
肠外
无菌性液化性坏死
肝脓肿最常见
临床表现
大多无症状
肠
盲肠、升结肠
典型阿米巴痢疾
频繁腹泻、里急后重
果酱色黏液血便、奇臭
急性爆发性
大量黏液血便、强烈里急后重、发热
慢性
间歇性腹泻、胃肠胀气
肠外
肝脓肿最常见(右叶顶部):右上腹痛、右肩放射、发热、肝大、触痛
肺脓肿、脑脓肿、皮肤及生殖系统炎症
诊断
病原学
生理盐水涂片
查滋养体
保鲜/温/洁/质
碘液
查包囊
隔天一次,连查3次
体外培养
血清/免疫学
ELISA、IHA、IFA等抗体检测
分子诊断
PCR等
影像诊断
超声、CT、MRI等
流行
传染源
包囊携带者(包括病人和带虫者)
高危人群
旅游者、流动人群、弱智低能人群、男性同性恋者
防治
控制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
切断传播途径
粪便管理,水源保护,食品卫生
保护易感者
个人卫生
治疗
肠
甲硝唑
肠外
口服甲硝唑配合外科穿刺引流
吸虫、线虫
华支睾吸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致病阶段
成虫
寄生部位
十二指肠脱囊 → 肝胆管
诊断阶段
虫卵
终宿主
人、肉食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消化道内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肌肉组织内
囊蚴
保虫宿主
猫、狗和猪等
致病
机制
次级胆管为主
成虫破坏胆管上皮和黏膜下血管,并产生虫卵、分泌物、代谢产物等引起超敏反应,造成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胆管上皮增生,胆管壁增厚,胆管腔相对狭窄
易造成门脉区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萎缩变性,甚至胆汁性肝硬化
易合并细菌感染
胆红素钙与虫体碎片、虫卵、虫体代谢物、分泌物混合易形成胆结石
胆管上皮反复增生,易造成胆管癌
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胆管梗阻、胆管肝炎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带虫者)
重度感染: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四肢无力、腹痛、腹胀等
多慢性症状: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晚期:肝硬化、肝癌
儿童、青少年感染:消化道症状+发育障碍、贫血、营养不良等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直接涂片
检出率低
改良加藤法
提高检出率
集卵法
飘浮集卵、沉淀集卵(水洗离心沉淀、乙醚沉淀)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法
血清/免疫学
ELISA、IHA、IFA等抗体检测
影像诊断
超声、CT
流行
传染源
患者、带虫者、感染的家畜、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
生/半生吃淡水鱼虾
易感人群
喜爱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者
治疗
吡喹酮、阿苯达唑
布氏姜片吸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途径
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致病阶段
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偶有胆管
诊断阶段
虫卵
终宿主
人、猪
中间宿主
扁卷螺
毛蚴(虫卵水中发育)、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
传播媒介
水生植物
尾蚴附着,发育为囊蚴
致病
机制
机械损伤、超敏反应
吸盘附着力强,引起附着组织炎症、水肿、溃疡等,引起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无症状
寄生虫数量多: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恶臭,便秘腹泻可交替出现,甚至肠梗阻
儿童感染引起贫血、消瘦、发育障碍、智力降低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直接涂片
粪便样品
三次涂片检查
改良加藤法
定性+定量
浓集法
提高轻症患者检出率(水洗自然沉淀、离心沉淀)
血清/免疫学
ELISA、IFA等抗体检测
流行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治疗
吡喹酮
卫氏并殖吸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途径
经口,生食溪蟹等淡水蟹类、蝲蛄
致病阶段
童虫、成虫
寄生部位
肺,全身移行
诊断阶段
虫卵、虫体
终宿主
人
后尾蚴(囊蚴脱壳而出)、童虫(尾蚴穿过肠壁)、成虫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毛蚴(水中虫卵发育,主动侵入)、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后尾蚴(可主动侵入第二中间宿主,也可被吞食)
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淡水蟹)、蝲蛄
囊蚴
保虫宿主
肉食哺乳动物
致病
机制
童虫穿行
肠壁、腹腔、腹壁、肝、脾、膈
窦道、炎细胞浸润、出血
肠壁脓/血性窦道、腹膜炎、腹壁肌炎、腹腔内囊肿、肝表面虫蚀状及针点状小孔、肝局部硬变、膈脾点状出血、
成虫寄居
脓肿期
移行 → 窦道、窟穴 → 继发出血、感染、炎性浸润、肉芽组织增生
囊肿期
大量渗出性炎、炎细胞崩解液化,脓肿内赤褐色果酱样液体
镜下: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晶体、大量虫体
纤维瘢痕期
移行别处/虫体死亡后,囊肿内容物排出/吸收,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
临床表现
急性期
轻症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重症
高热、乏力、胸痛、咳嗽、咳痰、气促、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慢性期
胸肺型
胸痛、咳嗽、果酱样/铁锈色痰
腹肝型
腹痛游走不定,腹泻、腹膜炎、腹部器官粘连及炎症
肝大
皮下型
皮下包块游走不定
脑脊髓型
剧烈头痛、癫痫、惊厥、瘫痪
亚临床型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胸片有典型改变但无症状,可伴肝损
感染早期/轻症/虫体已消失
其他
肾、膀胱、纵隔、心包、眼球、阴囊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粪便/痰找虫卵;皮下包块找虫卵、虫体
血清/免疫学
皮内试验
普查初筛,假阴性、假阳性高
ELISA
更灵敏精确
影像学
X线、CT、MRI等
胸肺型、脑脊髓型
流行
传染源
能排出虫卵的人和肉食哺乳动物是本病传染源
传播途径
生吃和半生吃蟹、蝲蛄及其囊蚴污染的炊具,饮生水,生吃和半生吃野猪肉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治疗
吡喹酮
裂体吸虫/血吸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尾蚴
感染途径
经皮肤进入
致病阶段
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寄生部位
全身移行、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诊断阶段
虫卵
终宿主
人
尾蚴主动吸附、释放蛋白酶,迅速侵入皮肤,进入血液,转变为童虫
中间宿主
淡水螺(钉螺)
毛蚴(渗透压、温度、光照,水中孵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
致病
机制
尾蚴
丘疹、瘙痒
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I、IV型超敏反应
童虫
一过性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出血、炎细胞浸润),潮热、咳嗽、腰背痛、腹泻
机械损伤、超敏反应
成虫
静脉内膜炎,致病作用较弱
吸盘吸附、代谢物、分泌物、脱落表膜、III型超敏反应
虫卵
主要致病作用
可溶性虫卵抗原
IV型超敏反应、虫卵结节/肉芽肿
肉芽肿纤维化
迁延不愈
门脉周围广泛纤维化,窦前静脉阻塞
门脉高压综合征,肝脾肿大、静脉曲张、腹水
临床表现
急性
首次感染血吸虫个体,或是一次大量感染血吸虫时
发热、畏寒、多汗、肝脾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胸痛、气促、干咳等
慢性
可无明显症状
也可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肝脾肿大、贫血、消瘦、乏力等
晚期
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为特征
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
主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
异位
脑、肺等异位损害
诊断
病原学
改良加藤法
尼龙袋集卵法
大规模普查推荐
毛蚴孵化法
直肠镜活检
慢性、晚期患者适合
血清/免疫学
环卵沉淀试验(COPT)
重要普查方法之一
IHA、IFA、ELISA
生物标志检测
PCR、LAMP
治疗
吡喹酮
丝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丝状蚴
感染途径
马来丝虫:按蚊 班氏丝虫:库蚊
蚊虫叮咬吸血
致病阶段
成虫为主
微丝蚴、丝状蚴
寄生部位
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上下肢浅表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浅表、深部淋巴系统
诊断阶段
微丝蚴
终宿主
人
夜现周期性
致病
微丝蚴血症
带虫者,无任何症状/仅有发热、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丝虫病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常伴畏寒、发热
慢性淋巴丝虫病
橡皮肿
淋巴水肿 → 瓣膜破坏 → 淋巴皮下滞留 → 淋巴内蛋白质较多,引起纤维化 → 皮肤、皮下组织变厚、变粗、变硬,形成橡皮肿
鞘膜积液
多由班氏丝虫所致,精索、睾丸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流入鞘膜腔
乳糜尿
班氏丝虫所致,尿乳白色
主动脉前淋巴结、肠干淋巴结受阻,乳糜液经腰淋巴干反流至泌尿系统
隐性丝虫病
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持续性超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水平↑
胸部X线:中下肺弥漫性粒栗样阴影
诊断
病原学
厚血膜法
新鲜血滴法
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夜间不便取血时
免疫学
免疫层析技术IGT试纸
ELISA、IFA、IHA
治疗
海群生/乙胺嗪(DEC)
旋毛形线虫
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囊包
感染途径
经口
致病阶段
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
幼虫:骨骼肌细胞内
成虫: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诊断阶段
囊包
终宿主、中间宿主
人、鼠、猪等多种哺乳动物
保虫宿主
多,必需更换宿主才能发育成成虫
致病
侵入期/肠道期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伴低热、乏力等
幼虫移行期/肠外期/肌肉期
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发热、眼睑、面部水肿、过敏性皮疹、肌肉疼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
包囊形成期/恢复期
炎症损伤修复,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月
诊断
病原学
肌肉活检
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
脑脊液
伴CNS症状者
免疫学
ELISA、IFA
治疗
阿苯达唑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生活史
寄生部位
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
致病
肛周瘙痒及搔破后继发性炎症
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
异位寄生
阑尾炎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诊断
病原学
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
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
夜间患儿睡后,如果发现睡觉不安,用手搔抓时可查肛周成虫
镊子夹取,置于70%乙醇
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噻咪啶软膏外用
毛首鞭形线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虫卵
感染途径
污染食物、水
致病阶段
成虫
寄生部位
盲肠
诊断阶段
虫卵
终宿主
人
致病
细长前端钻入肠上皮
点状出血
炎症、水肿
溃疡、出血
重度感染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贫血、头晕
儿童重度感染
可导致直肠脱垂
诊断
病原学
直接涂片法
改良加藤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幼虫(钩蚴)
杆状蚴
丝状蚴
向温性
向湿性
口闭
生活史
类似蛔虫,体外蜕皮两次成为丝状蚴,主动通过皮肤穿刺进入皮下
小肠上段寄生
致病
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
奇痒、烧灼感 → 充血斑点、丘疹 → 点状出血、丘疹、疱疹
呼吸系统病变
阵发性咳嗽、血痰、哮喘
发热、畏寒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症状
上腹不适、隐痛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异嗜症
缺铁有关
贫血
最突出的症状表现
钩虫咬附肠黏膜摄取蛋白质、血液,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婴幼儿钩虫病
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
诊断
病原学
直接涂片法
改良加藤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诊断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
治疗
钩蚴性皮炎
左旋咪唑硼酸乙醇溶液 外用涂抹
驱虫治疗
噻咪碇、三苯双咪、伊维菌素
似蚓蛔线虫
土源性线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含2期幼虫的虫卵
感染途径
误食含有蛔虫卵的食物
致病阶段
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
全身移行、小肠
诊断阶段
虫卵、成虫
终宿主
人
致病
幼虫致病
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
胸闷、干咳、哮喘、荨麻疹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异位寄生
脑肝脾肾眼等
成虫致病
掠夺营养、损伤肠黏膜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
超敏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
诊断
病原学
粪便涂片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沉淀法
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三苯双脒、伊维菌素
绦虫
链状带绦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囊尾蚴、虫卵
感染途径
误食囊尾蚴寄生的猪肉
致病阶段
囊尾蚴(主)、成虫
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上段
囊尾蚴:运动多的肌肉,尤其是股内侧肌
诊断阶段
虫卵、孕节
中间宿主
人、猪、野猪
终宿主
人
致病
猪带绦虫病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下降
头节固着于肠壁,可导致肠穿孔
也可导致肠梗阻
囊尾蚴病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皮下、黏膜下、肌肉中可见囊尾蚴结节
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假性肌肥大
脑囊尾蚴病
癫痫型
高颅压型
脑炎脑膜炎型
精神障碍型
神经衰弱型
混合型
亚临床型
眼囊尾蚴病
视力障碍
一旦囊尾蚴死亡,引起强烈刺激,导致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细菌性眼内炎等
其他部位
口腔囊尾蚴病
心脏囊尾蚴病
脊髓囊尾蚴病
诊断
病原学
囊尾蚴病
粪便检查
连续数天检查孕节、虫卵
试验性驱虫
猪带绦虫病
皮下、浅表部位:手术活检
眼部:眼底检查
脑部、深部:影像学检查
免疫学
脑脊液、血清抗体、循环抗原
治疗
猪带绦虫病
槟榔-南瓜子合剂驱虫效果良好
吡喹酮、米帕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囊尾蚴病
手术治疗
肥胖带绦虫
生活史
孕节单节自动排出,活力强
致病
牛带绦虫病
多无明显症状
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饥饿痛、腹泻等
诊断
病原学
涂片
粪便检查
查孕节、虫卵
粪便淘洗法
查孕节、虫卵
肛门拭子法
查虫卵
防治
同上
细粒棘球绦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虫卵、棘球蚴
感染途径
经口误食孕节、虫卵污染的食物、水
致病阶段
棘球蚴
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上段
棘球蚴:肝、肺等
诊断阶段
中间宿主
人、灵长类
偶蹄类(猪牛羊)
终宿主
豺狼犬等肉食动物
致病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肝区疼痛
胸痛、气促
头痛、呕吐甚至癫痫
毒性、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
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急性炎症,棘球蚴囊破裂,入侵胆道引起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等
腹腔:弥漫性腹膜炎
诊断
病原学
手术取出棘球蚴
痰、胸膜积液、腹水、尿液中检获棘球蚴
免疫学
ELISA、胶体金法
影像学
B超、CT、MRI、X片
治疗
首选外科手术,需将虫囊取尽避免囊液外溢造成过敏性休克和腹腔感染
早期小棘球蚴:阿苯达唑,或吡喹酮、甲苯达唑等
曼氏迭宫绦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裂头蚴、原尾蚴
感染途径
经口、经皮肤
致病阶段
裂头蚴(主)、成虫
寄生部位
蛙:肌肉,终宿主:小肠
诊断阶段
第一中间宿主
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
蛙
终宿主
猫、犬等食肉动物
转续宿主
蛇、鸟、猪、人等多种脊椎动物
致病
成虫致病
极少寄生人
轻微不适:中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
裂头蚴致病
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使局部肿胀,甚至脓肿
眼、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内脏
眼
皮下
口腔颌面部
脑
内脏
诊断
病原学
成虫感染
粪便检查虫卵
曼氏裂头蚴病
局部活检,检出虫体
免疫学
ELISA等
影像学
CT等
治疗
成虫感染
吡喹酮、阿苯达唑
曼氏裂头蚴病
手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