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剂
解表剂主要适用于表证。凡风寒初起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使用解表剂治疗。本图包含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治机理: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卫闭营郁
用法: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先煮麻黄,温覆微取汗,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君:麻黄:
桂枝汤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证治机理:外感风寒,营卫失和,卫强营弱。
注意:桂枝芍药1:1,微火煮取,遍身微似有汗者,不可令如水流离,一服不行,多次服用增加频率,汗出中病即止。
“药汗”和“病汗”
配伍
九味羌活汤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紧。表里同病
用法:若急汗(寒邪较甚),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表证较轻,以痛为主),温服,不用汤投之。
配伍:(以解表药为主)升清药与清热药并用,分经论治。
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清稀而量多(易咯)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头面四肢浮肿(或然证),胸痞,或干呕,舌苔白滑,脉浮。表里同病(肺心胃)
证治机理:外感风寒,寒饮内停,饮溢肌肤。
配伍:散收并用,表里双解。
注意:临证中可根据外寒内饮的偏重偏重用药
止嗽散
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嗽证。证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治机理:风邪犯肺,宣降失司,津聚成痰。
注意:一般患者早上咳得厉害,睡前食后服。
配伍: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辛凉解表
银翘散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卫分证,有向里传变的趋势)。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证治机理:卫气被郁,肺气失宣,热蕴成毒,热伤津液。
注意: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配伍:清疏兼顾。辛凉与辛温相配,主以辛凉;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桑菊饮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风温初起之咳嗽轻症)。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证治机理:风热较轻,邪伤肺络,邪热伤津。
配伍:轻清宣散,苦辛宣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证见:身热不解咳喘气急甚则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白或黄,脉浮数。
证治机理:表邪未解入里化热,邪热壅肺,邪热未尽肺气郁闭之咳喘。
配伍:辛温与寒凉并用,宣肺而不祝热,清肺而不凉遏。
麻黄:石膏=1:2
柴葛解肌汤
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散
辛凉轻剂
辛凉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