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规培-中外: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中医规培-中外: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内容:该系列导图为中医规培结业考试中医外科学部分,规培的内容更广,很多复习资料都是大纲或者表格,为了便于理解复习,故将执业医师与规培结业考试内容相结合。 主页介绍:主页有全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课程,各种值班知识、肿瘤CSCO指南等等,不定时更新,需要的自行下载。 内容预告:下个系列将继续更新202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课程思维导图,中医内科学主页已经更新,由于技能考试会先靠,所以中间会掺杂技能考核内容。最后,知识点、教材存在更新,应用于临床、考试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吼。如有存在争议、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编辑于2023-03-23 16:51:12 陕西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专用术语
疡
又名外疡,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古称外科为疡科。
疮疡
广义
一切体表外科疾患;
狭义
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体表外科疾病
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一切外科疾病
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
疮疡溃破后过度生长
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肉芽组织。
痈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
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
化脓性疾患;(乳痈)
内痈
生于脏腑的
化脓性疾患。(肺痈)
疽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
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
发生在肌肤间的
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痈)
无头疽
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
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
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盘收束者为实证,根盘平塌散漫为虚证。
根脚
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应指
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
在疮疡的正邪交争过程中
正气能够约束邪气
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肿胀范围。
有护场
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无护场
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袋脓
溃疡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
致空腔较大如袋
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于内,即为袋脓。
痔
古为生于肛门、耳道、鼻孔等
人之九窍中的突起小肉
由于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
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
指溃疡疮口处
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犹如滴漏。
瘘管
体表与脏腔之间
有内、外口的病理性管道
或指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
深部组织通向体表
病理性盲管
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
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
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结核
即结聚成核之意,既是症状,又是病名。
泛指一切皮里膜外
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岩
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
形似岩石
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如:乳岩
瘤
凡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
聚而成形所结成的块状物,称为瘤。
五善
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
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七恶
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
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
逆证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病因/机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火毒”最为常见。
痰饮、瘀血
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机
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辨证
阴阳辨证★
八纲辨证的总纲+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部位辨证
经络辨证★
辨肿(关键字)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疖疔初期、丹毒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冻疮、脱疽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痄腮、大头瘟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股肿、湿疮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瘰疬、脂瘤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乳癖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皮下血肿
郁结肿
肿势坚硬如石,表面不平,状如岩突,推之不动,界限不清,不红不热。
乳岩、失荣、肾岩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辨痛
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阳证疮疡
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脱疽、寒痹
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行痹
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乳癖
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臁疮、股肿
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脂瘤、肉瘤
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痛肿关系
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
如流注;
先肿而后痛者
病浅在肌肤
如颈痈;
先痛而后肿者
病深在筋骨
如附骨疽;
辨痒
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牛皮癣、瘾疹
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
急性湿疮,脓疱疮
热胜
皮肤隐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
接触性皮炎
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 ,最易传染
手足癣、疥疮
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
牛皮癣、慢性湿疮
辨脓
确认成脓的方法☆
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注意:切开法是治疗成脓的方法
辨脓的部位深浅☆
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
主要判断的是预后
常用检查方法
皮肤性病科
伍德灯检查
将患处置于伍德灯下直接照射,即可观察荧光
细菌性皮肤病
红瘤
珊瑚红色荧光;
铜绿假单胞菌
黄绿色荧光;
腋毛瘤
暗绿色荧光
真菌性皮肤病
白瘤
亮绿色荧光
黄瘤
暗绿色荧光
黑点瘤
无荧光,
花斑癣
棕黄色荧光
色素性皮肤病
白蜜风
边界清楚,纯白色荧光
肿瘤性皮肤病
基底细胞癌
无荧光
鳞状细胞癌
鲜红色荧光
卟啉类疾病
先天性的牙齿、尿、骨髓呈红色荧光;
迟发性卟啉病
尿液呈明亮的粉红一橙黄色荧光;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血液可见强红色荧光
玻片压诊法
选择透明洁净的载物玻片或透明特制的压舌板,按压于皮损处10-20秒,以观察皮疹的颜色改变
炎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
压之可褪色;
紫癜、色素沉着等
压之不褪色
寻常性狼疮结节
压之呈苹果酱色
皮肤划痕实验
常使用骨针或牙签等钝器缓慢而稍加用力地在被检查者的前臂屈侧划一道线
正常
被划处的皮肤先白色,然后变成红色
最迟在20分钟内红色消失。
红晕增宽、水肿、隆起,甚至有少量渗出
时间超过20分钟不消失者(+)
肛肠科
体位
侧卧位
患者向左侧/右侧卧于检查床上,上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
膝胸位
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暴露
截石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两腿屈曲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台边缘,使肛门暴露良好
蹲位
患者蹲踞并用力增加腹压
折刀位
患者俯伏于床上,髋关节屈曲,两腿随检查床下垂,臀部抬高,头部稍低
弯腰扶椅位
病人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
检查法
视诊
侧卧位或膝胸位。
查看肛门周围有无外痔、内痔、息肉、脱垂、等
直肠指诊
侧卧位。
查看肛管及直肠下部有无异常改变
肛门镜(窥肛器)
侧卧位或膝胸位。
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
再将窥肛器缓缓退到齿线附近
查看有无内痔、肛漏内口、乳头肥大、肛隐窝炎等
探针检查
寻找肛漏内口及管道的常用检查方法
治法
内治法
三阶段
初起、成脓、溃后
三原则
消
初起的肿疡邪毒不致结聚成脓而得到消散
适用于
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
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
及各种皮肤疾病。
解表法
银翘散/牛蒡解肌汤/荆防败毒散/桂枝汤
通里法
大承气汤/凉膈散/润肠汤
清热法
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犀角清营汤/知柏地黄汤/清骨散
温通法
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祛痰法
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清咽利膈汤合二母散/逍遥散合二陈汤/香贝养荣汤
理湿法
平胃散/二妙丸/薄幕渗湿汤/五神汤/龙胆泻肝汤/稀签丸
行气法
逍遥散/清肝解郁汤/海藻玉壶汤/开郁散
和营法
桃红四物汤/大黄摩虫丸
托
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
适用于
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补托
正虚毒盛,正气不能托毒外达;(托里透脓散)
透托
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透脓散)
内托法
透脓散/托里消毒散/神功内托散
补
补养药物恢复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适用于溃疡后期。
补益法
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右归丸
调胃法
异功散/二陈汤/益胃汤
外治法
药物
膏药、油膏、草药、掺药、酊剂、洗剂
膏药
外科病初起、成脓、溃后各阶段。
太乙膏
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
阳和解凝膏
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铭未清者。
咬头膏
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
油膏
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
箍困药
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的硬块(注意药敷干燥时宣用液体湿润)
消散药
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者,尚未成脓者
提脓祛腐药
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
手术
1.切开法
适用于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一般疮疡循经直切;
乳房部
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面部脓肿
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手指脓肿
从侧方切开
关节区脓肿
一般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
2.火针烙法
适用于甲下瘀血、四肢深部脓疡、疖、痈、赘疣、息肉以及创伤出血等。
3.砭镰法
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等。
红丝疔
挑刺手法,于红丝尽头刺之,令微出血
继而沿红丝走向寸寸挑断;
下肢丹毒及疖、痈初
围刺手法,用棱针围绕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4.挑治疗法
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5.挂线法
疮疡溃后脓水不净,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
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
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
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
6.结扎法
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病。
其他
垫棉法
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
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
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
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引流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
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