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关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思维导图,本图汇总的内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起来看吧。
编辑于2023-03-25 13:21:53 上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背景
1929年初,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过程
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1932年1月28日
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1932年3月
日本扶植清废帝傅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意义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民族抗日救亡运动
背景
国内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国际
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一二·九运动
背景
日本蓄意制造“华北事变”
“华北自治运动”
影响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联共抗日
张学良的东北军
杨虎城的西北军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领导者
张学良
杨虎城
过程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进行谈判
影响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
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意义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1937年8月下旬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37年9月22日
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日军的侵华暴行
南京大屠杀
时间
12月13日
内容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政治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以战养战”
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
“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治安强化运动”
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时间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
地点
战时陪都重庆
细菌部队(731部队)
时间
1938年至1945年
地点
哈尔滨平房镇
“慰安妇”制度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8月13日
淞沪会战
9月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争最激烈的一场战役
1月~5月
台儿庄大捷
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6月中旬
武汉会战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敌后战场的抗战
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夜袭战
麻雀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军
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
打破囚笼政策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抗日民主根据地
减租减息政策
“三三制”
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9月2日
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0月25日
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背景
1929年初,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过程
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1932年1月28日
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1932年3月
日本扶植清废帝傅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意义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民族抗日救亡运动
背景
国内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国际
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一二·九运动
背景
日本蓄意制造“华北事变”
“华北自治运动”
影响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联共抗日
张学良的东北军
杨虎城的西北军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领导者
张学良
杨虎城
过程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进行谈判
影响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
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意义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1937年8月下旬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37年9月22日
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日军的侵华暴行
南京大屠杀
时间
12月13日
内容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政治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以战养战”
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
“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治安强化运动”
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时间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
地点
战时陪都重庆
细菌部队(731部队)
时间
1938年至1945年
地点
哈尔滨平房镇
“慰安妇”制度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8月13日
淞沪会战
9月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争最激烈的一场战役
1月~5月
台儿庄大捷
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6月中旬
武汉会战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敌后战场的抗战
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夜袭战
麻雀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军
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
打破囚笼政策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抗日民主根据地
减租减息政策
“三三制”
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9月2日
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0月25日
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